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应县河西话是指分布在江淮官话区的来自中原官话区移民所持方言,中原官话没有入声,而江淮官话的主要特点是有入声,通过对中古入声字在河西地区的读音变化分析,发现方言岛型河西话出现明显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而非方言岛型河西话则受当地话和普通话共同影响,带有更多当地话的语音特点,发展趋势为混合方言。  相似文献   

2.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3.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4.
文章计算马公话和泗县话两阶核心词的关系词比例,运用阶曲线理论检验,得出它们是同源关系。根据马公话入声的归派特点,认定马公话归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结合泗洪县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将泗洪话的演变分成两个阶段,即建县之初内部的中原官话向江淮官话回归的阶段和江淮官话受外部崛起的中原官话的影响而迅速向中原官话靠拢的阶段。文章预测泗洪话的性质将最终由江淮官话变为中原官话。  相似文献   

5.
周政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1-8,11
陕西省汉中市的方言因历史上的北方移民而存在着中原官话,同时因与周边西南官话的深度接触又明显表现出高度的混合特征。经调查,仅汉中市的汉台区西关、北关所讲方言为中原官话,东关方言为西南官话,南关方言因入声字的今读混乱并且调值又倾向于西南官话而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本文以汉台西关方言为代表点,介绍它与东关方言的差异,并列出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6.
钦州正同音字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正又称钦州正话或正话,过去也叫官话,是教学、祭祀等文化活动的工作用语。主要的语音特点是:有[ ]两个声母;阴声韵母和舒声的调类、调值像官话;阳声和入声韵母像白话和客家话;浊音去声部分字归阳平,像钦州、北海的白话;假开二的相当部分字读[ε],像闽南话。同音字汇收4000字。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探究阜阳方言古入声消失的今读分派规律和特殊的读音现象,尤其注意揭示反映方言地域特征的古入声字特殊读音。从入声今读的语音规律和语音特点来看,阜阳方言确属中原官话,但有区别于其他中原官话的鲜明的语音特征,这尤其体现在曾梗摄一二等入声字见系声母的腭化上。揭示阜阳方言入声今读的语音特点是深入认识和研究阜阳方言的需要,对中原官话的分区划片以及皖北方言的内部再划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入声是古代的一个调类,在今官话方言中都已消失,分派到平、上、去声中去了.就《方言调查字表》所列入声字对照兰银官话、中原官话陇中片方言、东北方言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比较了这些入声字在上述方言中的分派情况.  相似文献   

9.
入声的消变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语音变化现象。研究汉语古入声在现代汉语不同方言中的变化,无论是对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还是对研究汉语方言的现状都具有重要意义。方言的地域性差异,常常是语言发展历史的投影,尤其是过渡地区的方言,许多语言现象或是产生或是消失,我们可以从这些方言共时分布的对比中看到语言发展和变化的脉络。江苏东北部的连云港市及其所辖赣榆、东海、海州、灌云等县(区),是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和胶辽官话三种方言的交界地区,也是古入声从保留到消失的过渡地带。在这个地区,入声的变化类型、方式和走向复杂多样。从调类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北部方言"、"南部方言"、"边界方言"三种类型,此外还有两种情况需要单独讨论。从调值变化的角度,该地区可分为A/B/C/D四种类型。其中B类C类地区(包括D类)的短调和长调以及C类地区阴平、上声和入声的区别等问题需要着重讨论,并辅以语音实验的结果,说明调值现状的复杂性。此外,该地区入声韵类的归并和入声字的舒化及又读也值得重视和讨论。入声调类、调值、韵母三种变化相互关联,构成该地区入声变化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属西南官话的贵州都匀方言保存了中古入声调类,但塞音韵尾已消失,调值已舒化。都匀方言入声的分化有其自身的规律,与西南官话"入声归阳"的规律不同。有一些入声字已经完全归入阴平、上声、去声三调,还有部分入声字有入声和非入声两读。另外有少数舒声字有入声化现象,与上古汉语长入字在都匀方言中的遗留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