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政府、公共机构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1].它肇始于美国,发轫于十九世纪中后期普利策所发起的社会改革运动,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扒粪"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困境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威 《青年记者》2006,(12):10-12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舆论监督的大旗下,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明显增多了,在主题上,它们的表现与西方调查性报道惊人的相似:二都注重揭露政府官员的腐败和社会上的罪恶,都力图为公民们伸张正义和主持公正.  相似文献   

3.
闫茹 《新闻传播》2015,(3):31-32
新媒体语境为调查性报道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它促使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传播方式、内容形式、受众角色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变革,它一改传统调查性报道严肃、刻板的形式,变得精简、生动,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媒体和记者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促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行驶。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报道中,平衡是什么? 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里给的定义是:尽可能给每一方,尤其是受到指证的一方说话的机会. 听起来非常简单.问题在于,在实际操作中,什么叫"尽可能"?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中国调查性报道研究"课题组在1100名人群中主要针对调查性报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在中国,调查性报道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但是,其关注度和受众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调查性报道     
《新闻与写作》2006,(6):28-28
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调查工作通常较为艰苦、复杂,需要相当的调查技巧,它的主题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也是公众相当关心的。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资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更想知道“新闻事件原因”、“新闻事件实质意义”。在这一趋势下,党报调查性报道应时而兴,在解读信息、解析现象、解释事件上,日益凸显其调查的力量与新闻舆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漆文  黄勇贤 《新闻前哨》2001,(12):40-41
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因特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对中国报刊、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活动产生了冲击,但同时也促进了新闻报道活动的嬗变与发展。 一些专家学者对网络传播的优势进行了探讨,虽然各自表述不一,但基本内客相差无几。其中,赵宏、赵亚辉在《网络化世界的媒介变形》一文中对网络传擂的优势作了较为精当的归纳。他们认为,与新闻报道活动相比,网络传扬的优势体现为:盾息丰富,形态多样,自主互动.迅速及时,开放自由,全球传播。网络传播较好地解决了中国新闻报道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 网络传播对中国报刊、广播…  相似文献   

9.
王红  马飞 《新闻世界》2010,(5):127-128
调查性报道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它勃兴于整个西方国家。目前,它和解释性报道、客观报道一同构成了西方国家新闻报道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调查性报道在我国显示了其特有的影响力,成为被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杨维玲 《新闻界》2005,(3):63-64
本文以调查性报道在新闻周刊中的应用为研究目标,对三种主流新闻周刊封面报道进行抽样研究,从含量、题材、行文主线、内容等四个方面分析新闻周刊的调查性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朱丽 《东南传播》2012,(11):157-159
调查性报道作为一种具体的新闻体裁,其报道的深度与涉猎的广度都要求它彰显出由形式到内容的一致性以及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内在规定性。"一图抵万言",调查性报道需要文字语言以外的辅助性手段来帮助其更深入的揭露和表达事实,笔尖固然是锋利的武器,但照片和图像无疑使文字语言变得更加锐利,现代生活的图像以视觉冲击、声像效果、电脑特技、三维动画等方式不断地改进人们的审美体验,人们可以通过"看"来感知,对"看"所产生的依赖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余志平 《新闻界》2009,(2):110-111
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对于调查性新闻实践有借鉴意义,同时可以丰富和深化新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调查性报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方式,而对其的研究也日渐兴盛。本文试对我国调查性报道的研究做一个描述和归纳,分析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以便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调查性报道一般文本较长,涉及的新闻线索繁杂,这就需要在调查性报道的写作中讲究叙事技巧.本文从叙事切入口、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其技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的文体之一,在此,主要对调查性报道如何深入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调查性报道与一般报道相比:一、一般性报道侧重报道孤立的、公开的突发事件的表面结果,而调查性报道则注重挖掘新闻事件内在的、隐蔽的联系,并向公众分析、揭示这些内在联系的重大意义。二、一  相似文献   

17.
朱筱丹 《新闻世界》2014,(6):134-135
深度报道始终是纸媒面对其他媒体激烈竞争的核心优势所在,在媒介融合的时代条件下,纸媒深度报道需要借助微博等网络渠道进行传播。但是纸媒深度报道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多困境,如果不及时加以澄清和疏导,很容易使舆论朝着与报道初衷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本文以2013年2月《人物》杂志的深度报道《厉害女士》的网络传播为例,分析造成这种传播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纸媒深度报道应对网络传播困境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自2009年8月“微博微博”内测版推出迄今,短短3年多时间,中国的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其中。新闻记者尤其调查记者是非常活跃的使用群体之一。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网民总是能够第一时间获取调查记者利用微博所发布的直播信息,并且边围观事件的动态、边发表评论,从而快速形成汹涌的网络舆论。微博的兴起,到底对中国的调查性报道产生了哪些影响?笔者主要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看法:一是对报道空间的影响,二是对生产机制的影响,三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微信平台传播中,高质量的调查性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新生气,成为媒体组织提升影响力、获取核心受众的手段。在微信公众号传播的过程中,调查性报道是媒体组织确立"新闻专业性"的重要工具,成为媒体公众号影响力的"增幅器"、确立风格特色的重要的立足点。本研究通过研究利用微信成功传播的调查性报道,挖掘成功传播的报道和传播活动背后的规律,这将有助于媒体公号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也能够促使优质报道的传播更精准有效。此外,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明确微信传播活动给媒体组织和新闻专业所带来的新影响。研究表明,微信显露出更强的"把关"效应,通过对运营资源倾斜、内容题材筛选、文字风格化加强等方面的选择,将调查性报道的呈现逐渐收拢在更小的范围之内,技术对内容的控制更为隐蔽而强烈。  相似文献   

20.
李淦 《新闻前哨》2011,(7):65-66
调查性报道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如今已经与客观报道一同成为西方新闻报道的主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第四权力"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登陆中国,迅速与中国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成为广受中国媒体青睐的报道形式。本文通过对中西调查性报道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比较,探索中西调查性报道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