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很有用,但既难写更难懂,写给儿童看的哲学就更不用说了。一本好的、适合孩子的“哲学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想起码应该满足这几个特点吧:其一,它是哲学的,就是通过哲学式的思辨,探索自然、社会、人生中的“形而上”问题;其二,它既是儿童的,更是为了儿童的,是用符合儿童的语言和心理的话语,解决儿童内心困惑的大书;其三,它是启蒙性的,儿童哲学的启蒙重点不是要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样的道理和规律,而是在于与孩子们一起思考这些规律和道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儿童哲学对于培养儿童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工具性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原初意义上对于儿童的"关心"更值得重视。以诺丁斯的关心伦理学作为引导来表明儿童哲学并非仅仅是一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项目。当哲学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游戏性和创造性的对话空间,成人与儿童在哲学探究活动中一起重拾对世界的"关心"时,儿童哲学更应该是一种基于"关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美不仅应该是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儿童成长早期更应该是教育的基础。当代儿童审美研究可以从三方面相互启发、密切合作:一是可以依靠脑科学的研究;二是可以依靠广大教师、家长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案例和经验;三是科研人员从哲学角度给予提炼、论述。节奏是儿童最初的审美体验,人的"内在性"和"无限性"是审美能力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12,(Z2):54-55
创建于1961年的上海市六一小学是杨浦区一所特色鲜明的优质中心校。十余年前,学校面临着教师观念陈旧、课堂教学沉闷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变教师观念、打破"沉闷"成了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课题。1999年,我们接触到了儿童哲学这个课题。儿童哲学的创建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他发现儿童推理技巧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儿童哲学就是一种运用于教育,以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熟练的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学生为目的的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六一小学的"儿童哲学"课程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门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儿童思考、启迪儿童智慧的核心课程。经过12年的研究积淀,"儿童哲学"  相似文献   

5.
朱晓梅 《福建教育》2020,(46):6-7+64
<正>儿童对于他们喜欢的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与理解,这取决于他们本身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究。好问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最早提出"儿童哲学"概念的是美国哲学家李普曼,他认为儿童哲学具有提高思维能力、改善思维品质的重大价值,他主张"教导儿童",认为哲学应该走进儿童的世界。而马修斯则认为哲学本就是从儿童的世界里款款行来的,它早已经在那里了。从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来看,儿童的哲学就是儿童文学的内在气质。故事作为儿童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体裁,以其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塑造出了无数永恒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品德教材就像一本本漫画书,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给予儿童潜移默化的教育。它的主要功能不再是传授知识与道理,而是重在"激活"——激发儿童的生活体验,激发儿童对真实问题的探究和反思。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花花绿绿的图例可以说是教学中的"活性因子",它们不仅仅起着激发兴趣、渲染气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儿童引出了一个个话题,展示了一个个生活事件,提供了一个个活动范例……我们要赋予它生命,充分激活它,使之成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儿童必须走进儿童世界,理解儿童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出共鸣,你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就应当走进童心世界。一、"蹲下身子看学生"在老师眼中,学生是"小"的,因为我们总是站着看他们。老师应该走进儿童的世界,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们必须蹲下来。有一次,一个大人发现一个孩子聚精  相似文献   

8.
"零起点"政策旨在应对当前社会上让儿童过早追求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倾向,减轻儿童的负担和压力;同时,"零起点"政策更重要的使命是要让教育者回归教育的本原,探寻儿童的发展规律、学习规律。为此,在"零起点"政策视野下,政府更应该引导社会、教育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语言表达、社会性发展、坚持性、独立性等指向儿童未来成长与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基础素养。关注学习基础素养的政策意义在于:引导制订更科学的入学准备和幼小衔接政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培育家长和学校有良好共识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什么样的人最快乐?"英国《太阳报》曾以此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就是其中最佳答案之一。它告诉我们,儿童应该是最快乐和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道",便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最高准则,是终极真理。学亦有"道","道"是儿童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儿童成长的应然要求,假设通往知识彼岸的路不止一条,那么学习就应该让儿童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尊重学情,尊重差异;教亦需遵"理",课堂有无限可能,变化之中又必须遵循不变的教育规律,关注学习需求,满足学习的心理真实感;尊重数学理解,顺应学习的心理认同感;把脉真实学情,对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性促进。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中心论的"中心,"指的是儿童的"心理状态或特征",对其认识是个历史过程.大致可以说,它沿着哲学心理学、生物化的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从"自然"、"本能"到"认知"而嬗变.当今儿童中心论的主流是以"认知"为中心,它已然摆脱了传统的片面性,且三者已浑然融为一体.实施以认知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论的可能性的两个试探性建议是跨教育学与心理学学科修炼和实让精神的践行,其主旨是力图阐明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遵从人的认知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对孩子们来讲,幸福既是快乐的现在,又是美好的未来,是快乐的现在与美好未来的结合。教育要促进儿童的幸福,就要从儿童的现在出发,重视儿童的生活和活动,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利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尊重儿童的意愿和要求;要让孩子们真正在知识上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3.
邹可享 《中国德育》2013,(14):68-69
一、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因此,我们应该习惯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因为儿童  相似文献   

14.
杨威 《中国教师》2011,(16):11-13
<正>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专注儿童成长,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我大致从四个方面来谈。一、在成长中的"教"与"育"其实,我站在这里有两个角色。第一,我可以作为学前教育行业社会力量的一个代表。第二,我是一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个儿童都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翻开一篇篇儿童的诗作,阅读着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其实就是在阅读着一个个鲜活的儿童个体,阅读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儿童有着独特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感受往往与成人不同,常常以奇特的想象展示出来,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诗意理解。儿童诗比起作文来,显得短小活泼,比起其他诗作,更显得自由灵动,它的表达形式更符合儿童的天性。但"儿童诗不浅",它几乎包含儿童对整个世界真实好奇的、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6.
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逻辑.简要说,逻辑就是人类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万事万物发生、发展、进化的规律,或更一般地指称人类思维及其语言的工具、方法、理论、规律等等.中国圣人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应该与逻辑的含义很接近.逻辑是所有哲学问题的核心,没有逻辑,则没有哲学.   ……  相似文献   

17.
郭宗莉 《上海教育》2010,(11):38-38
幼儿的发展问题,是幼儿教育的最根本问题,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围绕着这一最根本的问题而展开的。应该说,上海市幼儿园课程改革就是要求广大幼儿园教师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行动,实现“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转换。幼儿园教育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因为对年幼的儿童来说,其发展更倾向于遵循自身内在的发展逻辑性,一切外在的社会要求和知识体系,离开了儿童发展的自身轨道,  相似文献   

18.
儿童需要爱,这是为教育学和心理学证明了的一条科学规律。三十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母爱虽然不是儿童的唯一需要,但是这种需要的满足,是他们产生其他需要的重要条件和推动力量。人们常问我:“你为什么总是和班里的孩子感情那么好?”道理很简单,因为我把爱孩子作为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追求本真,童化生命"是江苏省常州市湖塘桥实验小学根据学校办学传统与历史总结的办学理念,是依据学校办学哲学提出的教育命题。教育是有规律的,儿童的成长更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应该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教育工作要让学生在生命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回忆,同时,为儿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童化生命"就是让儿童立于学校的正中央,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儿童成为学校最靓丽的一抹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20.
我为什么喜欢《小国王》?的确,拿它在这个有"儿童节日"的月份说事,未免牵强——《小国王》"貌似"童话,骨子里是哲学寓言。作者阿克塞尔·哈克是德国人——是的,德国人,就算写童话,他们的思考也显现出沉甸甸的分量。这就很矛盾了——你是要童话,还是要哲学?好吧,《小国王》就是像《小王子》这样的哲学童话。我对"哲学童话"这样的名目其实是存疑的:小孩子真能懂得这童话里深奥的道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