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荆棘鸟》中颇具争议的拉尔夫这一人物形象。拉尔夫的尘世之爱,展现其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和自我;拉尔夫的现实之爱,展现其人格结构中的本我和自我;拉尔夫选择天国之爱的必然性,展现其人格结构的自我和超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相互冲撞。  相似文献   

2.
我在纽约的拉尔夫·麦克基职业学校负责教授创意写作课程。一天,我收到了学生麦基的母亲写来的假条,解释了麦基前天旷课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约翰·福尔斯是当代英国著名小说家.针对二战后小说各种形势已经枯竭的说法,约翰·福尔斯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实验性的采用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创作了不确定的情节,为二战后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凌晨5点开战     
下午的时候我们接到作战 命令,当时我们正在中 尉的活动帐篷里喝下午茶,中尉的帐篷比我们这些单兵的帐篷大得多,因此我们5个人都挤了进来,我,奥拉,罗瑞,奈,尚科,紧紧围坐在中尉身边,抢着饼干盒里的巧克力曲奇和中尉手里的咖啡。中尉祖籍哥伦比亚,所以他非要自己煮咖啡喝不可。 “快一点,我还有事情!”中尉给我们每人一杯醇香的咖啡后,嚷道,“喝完了它就走吧。”  相似文献   

5.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非裔黑人小说家拉尔夫·埃里森一部现代意义的长篇小说,拉尔夫·埃里森也因该小说而名声大噪。《看不见的人》在1952年已经出版之后,当即被誉为经典之作,文学评论界还将其视为二战以来美国最为重要的小说之一[1]。该小说的大获成功为拉尔夫·埃里森本人赢得了至高无上的文学荣誉——美国国家图书奖,从此也奠定了作者在美国文学史上大家的地位。埃里森在该部作品中运用了广泛而丰富的文学、民俗及神话故事,这就使得原型批评理论已经成为众多评论家关注的一个方面。论文从原型的角度出发,解读作品中多重原型,引导读者透视现象中的本质,进而表现人物特征。  相似文献   

6.
你是谁比你的更重要。——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这是一个晴朗的周六午后,在俄克拉荷马市。我骄傲的父亲波比·刘易斯是我的朋友,他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去玩迷你高尔夫。他朝着售票台走过去,对着那个小伙子问道:“门票怎么卖?”那位年轻人回答:“你3美元,六岁以上的儿童也3美元,六岁以下的儿童可以免费入场,你的孩子们多大了?”波比回答:“律师三岁,医生七岁,那么我应该付给你6美元。”售票台那位先生说:“先生,你刚中了彩票还是发了财啊?你本可以为自己节约3美元的,你本可以告诉我大的孩子才六岁,我想我应该看不出分别的。”拉尔夫·沃尔多…  相似文献   

7.
仿佛就在昨天,至今我还记得父亲从战场回到家中的情景。二战期间他是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中尉,身穿一身蓝色制服,瘦巴巴的船形帽斜扣在头上,看上去是那么不稳当。可是让我感到好奇的是,这顶帽子居然从没掉下来过。我巨人般的父亲走过来了,手里提着一只破旧的棕色手提箱,一名邻居冲他大声喊道:“那边天气怎么样?”说话间父亲已经到了屋前的路上,阳台上的母子二人也进入了他的眼帘。哪里顾得上天气的闲话?手提箱丢在了地上,父亲只管飞跑过来。  相似文献   

8.
一地烟灰     
四年后的又一个失眠的凌晨,中尉冯牧云站在闽南腹地的一座兵楼上,点燃一根香烟,深深吸了一口,再悠悠吐出几个漂亮的烟圈,一个以2004年8月26日为起点的故事就在他二十三岁却略显苍老的记忆中渐渐剥落——就像他拇指轻轻弹落的烟灰。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被《时代》杂志列为十大现代经典作品之一。《荆棘鸟》以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梅吉一家住在新西兰。这一年,父亲失业了,正在一家人发愁的时候,他们接到姑母从澳大利亚寄来的信。原来,姑母年事已高,准备让他们去继承遗产。在经过一番颠簸之后,梅吉一家踏上澳洲大陆,来到德罗海达。刚一露面,梅吉就引起了拉尔夫神父的注意,他对这个女孩十分怜爱。拉尔夫神父是爱尔兰人,被天主教会派到德罗海达担任教士,他是个高大俊美…  相似文献   

10.
采访的一天     
文晓彤 《辅导员》2010,(19):39-39
今天,我们50名小记者外出采访,分别分成红队和蓝队,我是红队的其中一员。这次我们一共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大岭山东纵游击队纪念馆,一个是茶山华美食品有限公司。一进大岭山东纵游击队纪念馆,我们就被眼前的事物所震憾,那里有许多关于我们中国的一些战争历史,还有一些其他国家战争留下来的物品:有日军遗留的刺刀、美军中尉的军服、美军用过的飞行帽等等。我采访了一位叔叔,问他第一次来参观有什么感想,  相似文献   

11.
虚拟的温情     
最近看到一篇小品《中尉的微笑》,章讲述的是凤凰卫视记卢宇光在俄罗斯采访时听说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二次车臣战争时期,一位刚从电话里得知自己当上爸爸的俄军中尉,在经过一片瓦砾时,听到了一阵小孩的哭声。这是一位约五六岁的小女孩,她的父母显然在俄军猛烈的轰炸中丧生了。中尉想到自己的孩子,一种爱怜油然而生,他掏出准备带回家的珍贵的巧克力递给小女孩,摸了摸她那张可爱的小脸蛋。  相似文献   

12.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英国人精心策划 ,成功地“克隆”了一位假蒙哥马利 ,假蒙哥马利在非洲战场频繁活动 ,真蒙哥马利却暗中策划并指挥诺曼底登陆。为了达到在诺曼底登陆的突然性 ,迷惑德军 ,英美联军让一名中尉扮演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扮演蒙哥马利的人是英军中尉杰姆斯 ,他的相貌酷似蒙哥马利元帅。战前 ,杰姆斯曾经是一个有 2 5年舞台生涯的职业演员 ,能扮演各种角色 ,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英军情报部门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首先是让杰姆斯中尉熟悉蒙哥马利的一切生活习惯、言谈举止 ,甚至连吃饭时麦片粥中要不要…  相似文献   

13.
大师小传 戈尔丁生于1911年9月19日.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0年应征入伍.当了五年海军.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役.官至中尉。二战结束后.返回英国南部的教会学校教书.不断思考与写作.试图寻找人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看不见的人》是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是二战以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本文试从互文性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无论是从狭义的互文性还是从广义互文性来看,《看不见的人》都具备互文性的鲜明特征。埃利森广泛吸收英美欧许多经典作家与作品的营养,使《看不见的人》成为一部了解美国文化与历史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5.
生死之交     
一个士兵看见自己的好友在战场上倒下,当时他正在战壕中,子弹从头顶“嗖嗖”飞过,他请求中尉让他到战壕外的“无人区”去救回那个倒下的战友。“你可以去,”中尉说,“不过我觉得不值。你的朋友多半已经牺牲了,并且连你也可能会送掉性命!”中尉的忠告没有起作用,这个士兵,还是去了。士兵奇迹般地找到了战友,把他背在肩上,跑回来的途中这个士兵也中弹了,两人一起摔进了战壕。中尉给士兵检查了伤情,惋惜地说:“我告诉过你了,这不值得。你的战友已经死了,你也受了致命伤,恐怕活不长了。”“值得的,长官。”“什么,值得?可是你的战友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16.
中尉一职起源于刘邦集团中,至迟在吕后二年就已经成为徼循京师的中央官员。直到武帝时期,其权力很大,控制着京师及京畿地区的军事力量。中尉徼循京师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对京师一些较大案件的处理上,所以武帝为保障中央集权,大批酷吏被任命为中尉。较之其他官员,中尉与皇帝的关系比较密切,由此衍生出处理宗室之狱这一职责。武帝之后,中尉的职能朝着形式化的方向发展。中尉的军事职能主要体现在非常时期的屯驻和征伐,特别是征伐的职能越来越明显,但中尉对其所属军队没有绝对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品特被评论界誉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作品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是经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哈罗德·品特是一个犹太裁缝的儿子。二战后,12岁的哈罗德·品特进入伦敦Hackney区的语文小学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戏剧表演,在学校舞台上扮演了麦克白和罗密欧等角色。这段童年经历让他立志献身戏剧事业。他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他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弄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他母亲都觉得这…  相似文献   

18.
值得     
一个士兵看见自己的好友在战斗中倒下,此时他正在战壕中,子弹从头顶“嗖嗖”飞过,他问中尉是否可以允许他到战壕之外的“无人区”去带回倒下的战友。“你可以去,”中尉说,“不过我觉得这不值得。你的朋友多半已经牺牲了,并且你可能会送掉性命。”但是,中尉的忠告没有作用,这个士兵还是去了。这个士兵奇迹般地找到了那个战友,把他背回了战壕。途中这个士兵中弹了,两个人一起摔进了战壕。中尉给士兵检查了伤情,然后惋惜地说:“我告诉过你了,这不值得。你的战友已经死了,你也受了致命伤。”“可是值得的,长官。”“什么,值得?但是你的战友已经…  相似文献   

19.
生死之交     
一个士兵看见自己的好友在战场上倒下,当时他正在战壕中,子弹从头顶“嗖嗖”飞过,他请求中尉让他到战壕外的“无人区”去救回那倒下的战友。“你可以去。”中尉说,“不过我觉得不值。你的朋友多半已经牺牲了,并且连你也可能会送掉性命!”中尉的忠告没有起作用,这个士兵还是去了。士兵奇迹般地找到了战友,把他背在肩上,跑回来的途中这个士兵也中弹了,两个人一起摔进了战壕。中尉给士兵检查了伤情,惋惜地说:“我告诉过你了,这不值得。你的战友已经死了,你也受了致命伤,恐怕活不长了。”“值得的,长官。”“什么,值得?可是你的战友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20.
胡长文 《文教资料》2008,(31):24-26
澳大利亚小说<荆棘鸟>通过描写在二十世纪半个世纪中一家三代人的沦桑变化作为背景,以牧场少女麦琪和神父拉尔夫之间的爱情纠葛作为主线,写出了在人性与宗教神性之间的较量和角逐中,人性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打败了虚妄的神性,最后以主教拉尔夫的死宣告人性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