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以来的白话文诗歌。它的语言具有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对于充满幻想的小学生来说,从小读诗、爱诗必定能吟咏性情,陶冶心灵,丰富想象,发展思维,提高审美情趣,从而为成长打下丰厚的精神底子。然而,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在不肢解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诗歌语言的和谐韵律、强烈情感和内容的含蓄深远,从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始终是诗歌教  相似文献   

2.
诗歌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诗歌语言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并通过声音直接诉诸于人的听觉以打动人心;在内质上,则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和心灵的律动,是诗人情感、情绪的声音显现形式。诗歌的音乐性,首先应视之为诗的内在素质,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根本因素。“诗言志”“诗缘情”,诗歌抒情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诗歌必有与之俱来的音乐性,即诗歌的抒情性决定了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声律化的特点。我们知道,人们情感的抒发,要用一种既不是叙事也不是论说的抒情语体裁形式…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首先,多层面的诵读。《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要想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情感,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诗歌中的语境问题,提出诗的语言与思想具有不协调的特点;诗的语言与思想的不协调,导致诗在语言上的张力展开,致使诗歌语言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蕴涵。这就是诗歌语言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引言】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数量并不多,其意蕴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  相似文献   

6.
一、学习要求 本单元要求从诗歌谣言入手,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欣赏诗歌,第一要朗读,即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较完美地传达诗的思想感情,反复朗诵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理解和鉴赏的过程;第二要用心灵去感受。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其间的,要深刻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的感情基调一致。 《诗词二首》要进行比较阅读,这两篇作品,同样以“雪”为题材,意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  相似文献   

7.
成语具有中国的诗性文化特色。这是因为成语胎生于古代的文化典籍和诗文,而且是其中的精华撷取,必然要体现母体文化的诗性或诗美的特色。这些特色具体表现为:具有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具有大文化活动或产品的艺术化倾向,体现古人思想行为规范的审美性追求,具有艺术抚慰人的感情、陶冶人的性灵的功能,体现汉语作为心灵的语言、具有诗歌的韵味的特质。因此成语教育与诗教、美育、德育、智育相结合,可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9.
覃军 《海外英语》2012,(7):144-146
有关诗歌可译性的争论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达不成一致的看法。文章首先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肯定了诗歌的可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作者之心灵与原诗之意境是诗的灵魂,原诗之诗味是诗的精髓。故翻译诗歌要译诗之灵魂与精髓,即要译心、译意、译味。然后,结合实例讨论了诗歌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青.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是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诗歌语言区别于一般的记叙描写性的语言,也区别于一般的议论说明性的语言.因为"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就必须通过语言的本质去理解"(雅可布逊<何渭诗>).诗歌的语言十分富有表现力,它是诗人独创的高度锤练的个性化请青,是最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往往‘以一当十",力求"一字传神".  相似文献   

12.
一、导读提示 本文是诗评,其评论的对象是诗歌。由于诗歌内容集中、凝练,手法含蓄、委婉,意境具有朦胧性,因此诗评的主要任务,首选是将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深厚意蕴发掘出来,将诗朦胧的、不确定的意境明确下来,并通过分析给读者以美的启迪和感受。其次是品味诗作的语言,挖掘语言传情达意的作用,使读者深切感受语言的韵味。  相似文献   

13.
诗歌英译的过程和翻译主体因素对传递意境深有影响。翻译主体的审美经验介入,在目标语主流诗学的影响下直接作用于诗歌的审美移植和诗性传递,翻译主体应该减少对翻译客体的主观干预,达到诗歌翻译以诗译诗,译诗为诗,实现意境和语言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被誉为“诗歌王国”。古往今来,无数情趣高雅、语言优美的动人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灵。为了让青年学生多读好诗,从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高超的语言艺术中吸取营养,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共选编38首古今诗词。我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认真探索,终于悟出了一些教学之道,引导学生抄诗爱诗,读诗背诗,品诗写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象似性普遍存在于文学语言之中,对于诗歌语言而言,象似性被强调为制约诗歌篇章结构的原则之一。象似性既是语言的自然属性,也是重要的认知原则,除了作为诗歌的修辞手段以外,它在语言使用中还具有连句成篇的衔接作用,是语篇的隐形衔接手段之一。从语篇层面可以揭示象似性在视觉诗语篇衔接与连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诗的国度,享有“诗国”的美誉,诗歌这种文学样式,作为文学皇冠上最璀寡的明珠,是一种最纯粹的文学样式,故一直是“纯文学”的代名词,由于它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相较于传统的古典诗歌,新诗少了些形式上的束缚,而对个人的情感抒发更为直接,在内容表现上也更有自由度和深度,所以诗歌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诗歌于个人可以表达微妙感受,抒发心灵情绪。于社会可以用来认识世界,规范伦理,稳定社会。新诗集序在中国新诗发生期的传播实践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语文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新诗以其凝练的语言,多样的手法,含蓄的情感具有语言美,韵律美、内涵美等美学特征,是重要的审美能力培养资源。而在考试中涉及到诗歌鉴赏的试题学生们往往得分较难。  相似文献   

17.
一个诗评家说,诗歌是诗人借助语言寻找到的美好世界。我想这句话真正提示出了诗的本质。诗歌作为诗人心灵最深处的呼吸,它吐纳的必然是最纯洁、最神圣、最精美的东西。我们阅读诗歌,其实也是在寻找一个世界,我们的心灵在诗人构筑的世界里飞翔、攀升,  相似文献   

18.
诗贵在简洁.然而在诗歌语言中,词语的重复并不少见.词语的每一次重复都会产生新的联想意义.运用词语的重复能够弥补诗歌语言的不充足性,表达言语无法充分表达的强烈情感.华兹华斯在<丁登寺旁>中成功地运用大量的词语重复,把重访怀河的这个重复事件重新体验一次,向读者传达了自然美景时他心灵的巨大影响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神秘体验和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19.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最富于灵气。在校园文学方兴未艾的今天,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下面就同学们如何去读现代诗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巧妙地宣泄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对同学们有天然的感召力,因此诗歌容易被大家接受。引导学生欣赏诗,创造诗意的生活,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也是提高同学们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去读现代诗呢?一、读熟:感知诗歌的节奏优秀诗…  相似文献   

20.
1.抒情诗的写作;2.哲理诗的写作。诗和心灵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巧妙地宣泄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诗歌写作能力时,牢牢把握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心灵世界的关系,牢牢把握内部心灵世界和表达中介的关系。1.缘物启情的能力。诗歌往往寄寓作者强烈的感情和深睿的哲理。感情和哲理,不能凭空产生,往往要依托外部世界的物象;而能够把物象和情思联系起来,就需要一颗敏感的心灵。我们常说诗人是多愁善感的,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