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潇 《考试周刊》2009,(9):33-34
《白鹿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通过对三位试图逃离悲剧命运却以悲剧告终的女性的描绘,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控诉了封建传统礼教和宗法制度对女性的侮辱与损害,从而引发人们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呐喊>与<彷徨>中,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主要有14篇.在这14篇中,鲁迅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封建体制的捍卫者、抛弃者和反抗者形象.捍卫封建体制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等,被封建体制抛弃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等,封建体制的反抗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在酒楼上>的吕纬甫等.本文就其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了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阿来的<尘埃落定>与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相隔数百年,两者之间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若以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加以考察便可发现,前者并没有达到后者的美学高度.两者在写作重心的取舍、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都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白鹿原>叙述了清朝末年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五十多年变迁的神奇史诗,也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男权宗法世界里的女性,她们与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白鹿原".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视角来观照<白鹿原>的女性形象书写,分析作品中女性形象,解读作家性别立场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性与秘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涉及性命题,两性描写在小说叙述中成为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段.<白鹿原>中的两性描写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跃现,引发了陈忠实对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理解和认识:爱尤其是性不应成为创作的禁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透过田小娥这个视角,陈忠实看到蒙裹在爱和性这个敏感词汇上的封建文化、封建道德,性就成为揭示白鹿原民间"秘史"和支撑这道原和原上人的心理结构的重要构件.因此,在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归纳出"写性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它虽然是一个取经故事,但作者在设定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中,几乎每一难都有女性出现,她们有的是人,如女儿国国王,有的是妖怪,如白骨精等等.这些女性看似男性取经路上的陪衬,但与同时期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更具有独立的人格.<西游记>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吴承恩的伦理道德观与女性观,也是明代社会个性解放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五四”洪流席卷了千年封建文化的河床,许多觉解的思想家从解放妇女的角度激烈批判了女子单方面为男子守节的封建节烈观,为妇女解放运动摇旗呐喊,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伟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女性形象。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文学评论者站在男性的角度对经典文学作品中进行评析,因而误读甚至曲解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拔高,要么眨损。女权主义思想的涌现,为我们客观公正评价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笔者试从女权主义理论视角,试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以期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群芳亭》这部小说中,赛珍珠对精明干练、追求精神自由的吴太太的形象塑造使西方读者重新认识了中国女性;而与昊太太处于同一社会转型期的疯狂女人周蘩漪是曹禺笔下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受五四时期妇女解放运动和西方婚姻自由观念的影响,她们积极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之爱,渴望拥有婚姻生活中的话语权,但又在根深蒂固的封建男权思想中苦苦挣扎。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来看,她们的觉醒、反叛和追求独立,缘于当时社会环境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班昭<女诫>对"女子四行"--"德、言、容、功"的强调出发,重新观照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所塑造的百位女性形象,揭示了作者的"德才观",并指出他笔下的"才女"形象乃是对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10.
<传奇>集中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意识在女性身上的沉淀,同时冲击着新时期女性解放意识的慢慢觉醒.在女性文学崛起的二十世纪,张爱玲的女性文学绽放着与同时期女作家的女性文学不同的光彩,她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堕落出发,挖掘出女性的落后意识进而再挖掘出她们不幸的根源,使女性文学突破了女性创作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