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究其实质,颜元学说之所以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扭转乾坤的显赫地位,就在于一种“以身为本”思想决定了不是心的冥思静想而是身的行动实践成为其为学的终极宗旨,这不仅意味着一种“体育优先”的思想前所未有地得以确立,而且也是对体育所尚的“武勇”之主旨的积极推举。因此,颜元思想既代表了对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后儒“重文轻武”积弊入室操戈的大力抨击,又以其对周孔原儒的“文武相济”古老传统的回归,而对今天历史新时期传统文化再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表明了,正如当年章太炎首倡“儒侠”、梁启超发掘“中国武士精神”以期重振我们民族雄风那样,一种“援武于儒”主张的提出不失为今天新儒学构建、文化自强自信精神构建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大搞所谓研究儒法斗争史,是出于篡党夺权阴谋需要而利用影射史学向党猖狂进攻的一支毒箭。江青胡说“儒法斗争,从历史到现在都贯串着这个斗争”,“中国长期都伴随着儒法斗争,前期一定有儒,后期一定有儒,现在一定有儒,要不为什么批林批孔?”“现代中国还有儒,最大的儒”。江青笆蕉扇一摇,梁效和罗思鼎之流的所谓“总结儒法斗争历史经验”和“论秦汉之际的阶级斗争”等阴风鬼火便相继而起,他们颠倒历史,把历史的发展归功于法家,把科学的发展也归功于法家,无耻地吹捧法家,散布了许多反动谬论,  相似文献   

3.
李滨 《武当》2014,(11):44-46
断章取义是唐豪抹杀中华文化的惯用手法。其于此处,首先抹杀戚继光练兵御倭思想,继之,既割裂少林寺禅武心胆俱练学术内涵,其又不知“亲灸”当作“亲炙”,更不思日本武士道乃中华武术道禅儒文化东渐影响之余绪变种与倭寇变态演绎,这等民族虚无意识,如此读书识字程度,却也日证日考,自欺欺人,笑谈罢了。  相似文献   

4.
治学与钓鱼     
张忠江 《钓鱼》2010,(13):1-1
国学大师王国维把晏殊、柳永的“蝶恋花”和辛弃疾的“青玉案”三首词中的三句词作为治学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乃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乃第二境界也;“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乃第三境界也。  相似文献   

5.
三、阳刚型知识群的崛起 正如我在《养生——气功精神纵横论》中所指出的,“儒”其最初的含义就是指一种“文弱迂缓”的知识分子教师,“儒”通“愞”即“懦”,也即柔弱之意,因此,“儒”即知识分子不过是中国古典柔性文化的人格化而已,这从漫长的中国古典绘画艺术长廊里,也可略见一斑。从《屈原行吟图》到智者诸葛亮到为民请命的杜甫等等,这些士林群像或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儒、道等诸子百家体育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孔子体育思想以“礼”为核心、孟子以“仁”为核心、荀子以“结于一”为核心、老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墨子以“兼爱”为核心。诸子百家体育思想为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凝聚注入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影响着我国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其形成了中华传统体育精神的基本框架,推动了体育娱乐活动的空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韩宝轩 《武当》2014,(2):27-28
五行通背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优秀拳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稽考传统通背拳术,乃“外练势,内练气,气势混元,阴阳互根之母法也”。  相似文献   

8.
何文秀 《收藏》2006,(2):86-87
中国的藏书文化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有过许许多多的藏书大家和藏书楼。如清宫的“天禄琳琅”、民间的“天一阁”“铁琴铜剑楼”“过云楼”等等。过些藏书楼现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令人困惑的是,历史上儒文化正宗、藏书历史最为悠久的曲阜孔府的藏书,相对名气却不大,今人也几乎见不到孔府藏书的遗存。  相似文献   

9.
张宝银 《武当》2007,(6):18-19
“太极者,无极而生。”此句似有语病。非“无极生太极”,乃“无极而太极”也。“有生于无,生生不已”,这是宇宙万物不易之理;“变之易之,变易无穷,”这也是宇宙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费孝通教授的文化层次分法作为理论依据,由此确立了对本文展开论述的明暗两条线索:明线索——侠的实体是英雄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侠的精神则呈现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暗线索——侠与儒的道德观的核心区别在行为的判断标准的确立上。并围绕明暗两线索展开论述,习武者在儒和侠的双重熏陶下必然形成异于常人的复杂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文章重点从“信”、“义”、“勇”三个方面把侠与儒的道德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武德中验证侠的精神对习武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诚明吟     
邵雍 《健身科学》2010,(7):F0002-F0002
人言孔圣为“生而知之者”。孔子曾有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然孔子亦曾自谓:“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此处的“知”乃“智慧”之“智”,非单指“知识”而言。智慧有后天、先天之分。后天之智乃思辨分别之智。为后天学习所得;先天之智则指人们天性之中本来具有的诚明、安乐的智慧,即禅家所谓。  相似文献   

12.
武术电视传播:文化为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讲用 《体育科研》2009,30(4):55-58
中华武术是受中国传统儒、道、墨、释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讲求武德伦理、自修兼济、艺术审美,蕴含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墨家的非攻思想,道家的自然思想,佛家的救世思想,强调身心一元;目前中国电视对武术以固定化栏目传播的主要是技击武术。对武术技击的放大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戕害了武术文化,导致了受众对武术的误解,从长远来看不刹于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武术电视传播需以“文化传播”为魂,采用“文化、技击、艺术”等多元传播形态,运用多种节目形式展现武术的“原貌”与“全貌”。  相似文献   

13.
“人文奥运”理念是中国对举办奥运会模式深层反思后的理念创新,其文化底蕴则是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文章综合分析了儒、道两家哲学视阈下对“人文奥运”理念的解读,近而加之以比较、分析、综合,并分别从各家的人性论、修养论、价值观等角度对“人文奥运”理念进行了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4.
形意杂式捶     
朱伯伦 《武当》2008,(6):23-25
形意杂式捶,乃北派心意六合拳较为复杂的一个传统套路。荟萃“五行”“十二形”精华部分而创编,朴实无华,毫无乖戾,虽然各地练法不一,但是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体育教育也走出传统技术教育的误区,朝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迈进。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乃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救护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体育工作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因其博大而受世人的仰慕,又因其精深而受人们的求索。但是,随着时代发展,“语境”的变迁,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再容易被人们理解。太极拳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动作化的语言,本文选择太极拳论中部分拳诀,进行分析与解读,旨在使人生哲学不再玄妙,传统文化不再抽象,同时,帮助人们通过修炼太极拳,去感触人生哲学,去体悟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将帅情仇     
“将帅不和”乃兵家大忌。古语有云:“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这些都强调了将帅和睦的重要性。球场如战场,战场上如此,球场上也如此。在现代足坛中,将帅不和的事倒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8.
宁静的 哈活斯小镇现在不时被来往的车流所吵醒,特别是当哈活斯公园成了米德尔斯堡队的训练中心以后,那些由拥有上百万英镑球员所组成的球队现在也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家。 这里有布莱恩·罗布森、克里斯蒂安·齐格、保罗·因斯,身受伤病困扰的加斯科因出不时在运动场上进进出出与人交谈。但究竟谁是那些痴心球迷最想见的人呢?“是那个小个子”他们会说“是儒尼尼奥。” 虽然训练已经结束,但儒尼尼奥仍在球场上,一只皮球从空中飞过来,只见 他毫不费力地将球停 下。又在几乎不可能的角度下将球送进球门。然后,他又开始热身,从角球区…  相似文献   

19.
引言足球乃世界第一运动,其发源地众说纷坛。公元前1500年殷代甲骨文记载:“手足舞,从雨。”考证其中的足字,上边的“口”象征球,下边的“(?)”代表两只脚,球在前面,两只脚正对着球。“足舞”即足球舞之意也。公元前三世纪末,《蹴鞠新书》亦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时。”鞠即球,蹴乃脚踢物之意。《水浒传》中的高求,原名乃高球,因踢球技艺高超,博得端王欢心,端王登基立帝号宋徽宗后,封赏高球做了太尉。因“球”难登大雅之堂,高太尉遂改名为“求”。可见,足球发源华夏无疑。国际足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布拉特也承认:“足球,发源于中国,由于战争而传入西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三说     
梅墨生 《武当》2009,(7):12-14
古人曾说:道术将为天下裂。今天,道与术早已分道扬镳。传统太极拳,“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内家拳所修炼者,一气(元气)之动静(元神)也,以腰腹(中极)为体为用,是养气充气而修命,进而以元神“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以元神运元气,是修性,故太极拳乃“性命双修”之道,是武道也。必须说明,上述所言,是太极拳之上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