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尚武教育”的张扬到“体育真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尚武教育”的张扬到“体育真义”的探讨熊晓正,林登辕,曹守■19世纪末,中国人在寻求致强致富的途径中,认识到求强致富的根本在于改善国民之素质,重铸民族之国魂。而力主学习“斯巴达”,风行军国民教育,以养成军人之体质、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强种进而强...  相似文献   

2.
1935年10月,30年代颇有影响的体育月刊——《勤奋体育月报》,在其第三卷第一期上举办了一次“国民游戏”有奖征求活动。 所谓“国民游戏”就是在全国全民范围内开展的活动。这是旧中国的体育工作者们看到英国以足球为“国球”、美国以橄榄球为“国球”、日本以捧球为“国球”后,意在推动中国的体育普及而发起的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以“我国应采何种体育运动为国民游戏”之题目,设奖  相似文献   

3.
陈涛  毕研杰  马文 《体育科技》2014,(3):148-149
中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力军,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国民体质健康水平。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状况进行研究分析,针对我国西北地区中小学生体育成绩普遍下滑的情况,找出新的教学模式和制定出新体育教育方向,使体育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以期为我国西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找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已经由国务院正式颁布。“纲要”指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社会各方面和家长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增  相似文献   

5.
国家体委推出“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是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第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这里的“一二一”是借用体育队列操练中“齐步走,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形象明确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即: 一.倡导国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 二.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增强人民体质”是我们国家体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推行的全民健身活动,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基本方法和根本途径。全民健身计划倡导国民运用科学、文明、健康的锻炼方法强身健体,十分有效地增强了全民族体质。 然而,李洪志所宣扬的“法轮功”、“法轮大法”却集封建迷信糟粕之大成,这完全是与全民健身计划所倡导的体育锻炼的科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论“全民健身”活动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国民体质,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内容,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为基本任务,具有广泛性、系统性、多元性、公益性特征。基本构成因素包括:宣传体系、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国民体质测定体系、国民体质干预体系、国民体质仪器设备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小学体育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场域—资本—惯习分析框架,对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中孕育“强体、立德、增智、育美、尚劳”功能,具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困境体现在:学校分层体育位置边缘化,学校体育开展的资本保障供给不足,“唯分数论”传统惯习固化,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基于此,提出“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纾解路径:以提升学校体育场域位置为关键,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资本供给为保障,提高中小学生课后体育服务质量;以破除“唯分数论”传统惯习为导向,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家体委推出“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是作为《全国健身计划纲要》第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工作方案。这里的“一二一”是借用体育队列操练中的“齐步走,一二一”的指挥口令,形象明确地概括了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即:一、倡导国民做到:每人每天参加一次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体育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二、倡导家庭做到:每个家庭拥有一件以上体育健身器材,每个季度全家进行二次以上的户外体育活动,每个家庭有一份以上体育健身报刊图书。三、倡导社区做到:提供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两次社区范围的体育健身活动,建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体育已分成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个迥然不同的分支.'体育热'和'体育迷'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而'体育热'却深入到国民体质、社会道德、国计民生、国际威望等多种领域.现在,中国究竟有没有'体育热'与国民有多大关联?本文作了确切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以2000年江苏省国民体质和学生体质两大系统监测结果为基础,首次研究了3-69岁跨系统的共有指标及其随年龄,性别和城乡而异的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试图为提高国民体质的研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现有指标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在不同人群的体质差异,其变化显示出幼儿和老年期男女,城乡差别小,青壮年差别大的“梭形”变化,本省女性中年后的城乡差别显示出经济,生活条件与体力劳动对体质的综合影响效应,体育和教育两大体质监测系统的进一步协调统一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纵观经济、体育强国的发展之路,总会有这样一个大致的规则:战争→和平时期→经济建设→小康→健康。当然,这里的“健康”并不是单纯地指“有病”、“没病”那么笼统,继而就要引出一个似旧而新的概念——国民体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几十年,可是长期以来,“体质”毕竟不像竞技体育那样以“更快、更高、更强”的硬指标形式直观地体现出来。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民体质监测”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必然地推到了前列。  相似文献   

14.
浅论“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体育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亿万学生的体质,并与国民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学生的体质及健康状况不仅是学校所关心的重要问题,而且还是整个社会都应予关切的事;个人接受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学龄期间,而应贯穿于个人生活,从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这个过程的始终。这就是终身体育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15.
“快乐体育”对学生体质影响的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引发了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我们对现在实施的“快乐体育”进行反思很有必要。我们应该明确:“快乐体育”应当是“针对身体的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完善人的身体为主要目标,提高人的体质,学校体育要真正承载起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关于“体育”,如果进行一次统计的话,应该是在国民中普及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因为它不仅仅体现在体育健儿摘金夺银、为国争光、振奋民族精神这一层面上,更因为它也与普通百姓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计划”人们早已是耳熟能详,如今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国民体质监测”。不久前,北京市国民体质检测中心朝阳测试站正式揭牌。笔者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走进了那里,进行了一番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国民体质研究工作的开展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决定于今年联合召开“体质研究与健康论文报告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 ,现将征文通知内容摘录如下 :1 征文范围(1)国民体质现状的研究 ;     (2 )不同年龄国民体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3)影响体质、健康国素的研究 ;(4)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研究 ;(5)体质监测和测定指标的研究 ;(6 )体质监测和测定评价方法的研究 ;(7)体质测试器材的研究 ;(8)国民体质监测和测定工作管理的研究。2 报送要求(1)凡符合征文内容 ,未在全国性学…  相似文献   

18.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场测试是其重要环节。本试图通过对2000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研究,提出“国民体质监测现场测试管理”的概念,旨在形成一种模式,为今后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每年新生入学,总有一些体育“差生”,他们与一般大学生相比在技术上、体质上、素质上都有明显的差距,这便形成了体育教学工作的难点。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教师应切实加强对差生的体育教学。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们有的放矢地对差生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即需要),提高锻炼的自觉性,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正> 体育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而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身体练习来达到的。为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为了“多练”,是为了练得得法,练得有效。“精讲”,不等于“少讲”。“少讲”,要求的是数量,而“精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