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近代化起步于20世纪初年,与晚清新政改革关系密切。晚清四川新政改革在全国各省区中进行得较快、较好,这又与四川总督锡良锐意推行新政改革不无关系。锡良,字清弼,1853年生,蒙古镶蓝旗人。1903年到1907年在四川任总督。锡良是一个既忠于清廷,又比较开明,具有一定爱国思想,力图有所为的官员,他与晚清大小“罔顾公益,泄沓因循”,“侈言振兴,而形式精神”的庸吏陋儒形成鲜明对比。1903年,锡良被任命为四川总督。他到川伊始,即厉行新政,锐意改革,“以课吏为图治之本,练兵为弭患之方,筹款以裕图度支,节用以恤民力。”使晚清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四川社会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于现代小说的诗性传统而言,晚清小说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由于晚清社会"人的意识"整体性缺失的制约,晚清小说不可能表现出诗性"为人生"的本质性意义;另一方面,晚清小说存在的风景描写和美感色彩,又表现出了明显的诗性意义且和"五四"文学存在着勾连.在此意义上,晚清小说可被视为一种过渡性的"前诗性"阶段,预示了诗性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1903癸卯恩科乡试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末科,是时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若将其放入20世纪初叶中国晚清的内外大势之中,末科的诞生似乎又具有着不可逆转的必然性。因而,本文拟以《大公报》中的相关文献为参考资料,对此次乡试进行探讨,以期见微知著,对晚清科举所面对的内外大势进行详细考察,同时也对晚清政府和士人的心理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伪翻译通常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晚清时期大量伪译本的出现就与当时的文化历史条件密切相关。1903年张肇桐创作了小说《自由结婚》,却以翻译之名将其出版。该伪译本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该小说在创作的最初就受到了"开民智和求变革"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其次,伪译者认识到了翻译小说的文学地位和政治功用,期望以文载道,在翻译的伪装下传播革命思想;第三,晚清的出版机构等赞助人为伪翻译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从晚清到民国将近半个世纪,1903年到1949年,这是中国新教育的起点,也是最好的时期。1902年后出现了中国新式教育后,中国人才开始自己编课本。  相似文献   

6.
邹容《革命军》成稿于1903年3月,是辛亥革命的代表著作之一。仅在晚清时期,《革命军》正刊本、合刊本、伪装本、合辑本等版本多达二十余种。通过对晚清时期邹容《革命军》版本的叙考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革命军》文献价值与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也有利于厘清晚清古籍善本与民国新善本的历史演变进程,有利于把握晚清民国时期革命文献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女界钟》是晚清一部集大成的妇女问题论著,由金天翮于1903年7月完成。该书以倡导"女权革命"为宗旨,依据欧美女权运动的历史与现况,将中国各项女性权力的获得区分为当下与稍后实施两个阶段,最终希望凭借女权的全面实现,完成与男性共建"新政府"的使命。而要完成这一连贯的革命,金天翮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新式教育,把女性铸造成为"新国民",女性因此可以其"国民之母"的诞育能力,保证"新中国"的肌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乾嘉学术是清代学术的主体和根基.晚清学术,无论理学、今文学、诸子学,或凡一切学术,其理论根基与治学方法,或立足于考据学的成果,或体现着考据学的精韵.并且,随着晚清国势的危殆,现实的经世诉求必然要对学术思想和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经世思想,目的是要把学问和现实连为一体,仍然是传统的"知行"问题,但是知和行之间的桥梁是义理.义理对"知"具有概括提炼作用,对"行"具有指导引领作用,所以义理在晚清学术中的诉求不断加强.各种学术种类概莫能外,都体现着一种经世的义理性冲动.实际上.晚清不曾存在一种超然独立的学术类型,各种学术之间互相渗透和影响,在对立中求共鸣,在求同中又存异.构成了晚清学术的一大特色.以义理和考据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对晚清学术多元化背后的一致趋势一考据精神与方法的普及和经世精神所推动的义理诉求的加强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乾嘉学术的根基之上,以晚清的汉宋调和趋势为中心,梳理晚清理学、考据学等在义理阐发上的各自旨趣,阐明各种思想殊途同归的最终理想,都为求经世而致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文学大众话语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国文学大众话语起源于晚清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国民"与"新民"概念的提出及其泛化确立了文学大众话语的接受主体,以"开通民智"为核心的启蒙目标的确定使文学变成了政治启蒙的工具,促成了晚清"文学民众化"的潮流的发生。白话报刊的创办和戏剧改良的盛行是晚清"文学民众化"潮流的主要表现形式,晚清的"文学民众化"运动开启了"五四"时期的"文学民众化"潮流,其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具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  相似文献   

13.
伪翻译通常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晚清时期大量伪译本的出现就与当时的文化历史条件密切相关。1903年张肇桐创作了小说《自由结婚》,却以翻译之名将其出版。该伪译本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该小说在创作的最初就受到了“开民智和求变革”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其次,伪译者认识到了翻译小说的文学地位和政治功用,期望以文载道,在翻译的伪装下传播革命思想;第三,晚清的出版机构等赞助人为伪翻译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王垿是晚清青岛书坛著名书法家,他在青岛留下了大量书法墨迹。这些作品自成风格,人称"垿体"。王垿以充满个性的"有限的调节变化"坚守着帖学阵地,是对康有为关于晚清"帖学大坏"观点的有力反拨。同时亦反映出晚清书法审美取向的多样化,丰富了帖学经典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吴汝纶(1840-1903)是清末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其一生经历了晚清社会最重大的变迁.在西学东渐大背景下,吴作为一名传统知识分子,做出了积极的应对与转变,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发展工商、主修铁路及有关农业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正>112年前,具体说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晚清最重视教育的大臣张之洞在奉旨参与重订学堂章程时,在规定"中学堂以上各学堂,必全勤习洋文"的同时,强调"学堂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他之所以刻意凸显"中国文辞",不是基于文学兴趣,而是担心西学大潮过于凶猛,导致传统中国文化价值的失落。此立场曾被批得"体无完肤",今天看来颇有预见性。  相似文献   

17.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2,(1):122-125
作为一部反映晚清安徽政情的史籍,《皖政辑要》中关于财政制度的文献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尤为重要的是,该书的《度支科》从赋税制度的变革、财政支出的变化这两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晚清安徽财政制度的嬗变,也为我们洞察晚清安徽社会经济的变迁提供了绝佳视角。  相似文献   

18.
《当代学生》2012,(20):66
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有一座建于清宣统二年的四合院,那是冯雪峰(1903—1976)的故居。从厅堂中陈列着的生平事迹介绍及照片中,可看到冯雪峰身上交织着多种角色:"湖畔"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1927年入党的老革命,陕北党中央派到上海的特派员,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上饶集中营中的"囚徒",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嘉宾……  相似文献   

19.
在蒋维乔看来,要实现"教育救国",首先应该"从编辑教科书着手".1903年春,受蔡元培举荐,他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兼任编辑,自此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教科书编辑生涯,并最终成为晚清新式教科书编辑的巨擘.  相似文献   

20.
李长莉著《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一部研究晚清上海社会的力作.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生动的晚清上海生活场景.以“话语”为标志、多角度揭示、以历史演进眼光,把晚清上海社会变迁放到各种参照系中对比,体现了晚清上海在挣扎中的变迁的过程.引用了多种基本史料,如报纸、竹枝词、笔记、日记、游记类、近人著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