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敏 《上海教育》2014,(33):90-90
盛夏时节,得友人赠书《身份的焦虑》,一日而卒读,得以见识作者——英国新锐作家阿兰·德波顿。他那种平实语言和深刻思想水乳一体般的浑成,让我耳目一新,很多自己思想中模模糊糊的感觉被他真真切切地用语句呈现出来。掩卷而思,本书谈及的"身份"话题,看似稀松平常,但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是个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学即人学”,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人”的形象特征,尤其是形象的心理特征可以作为重要的切入口.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一书中的相关理论,为解读《祝福》主人公祥林嫂形象提供了新视角,可从人物衣着打扮、话语特征、行事方式、心理特征四个角度来探究她维护自身身份时独特的心理状态,审视其对命运的无妄挣扎,进而理解其不可...  相似文献   

3.
阿兰?德波顿是深受欧美广大读者喜爱的英国青年学者型作家。他的小说轻情节重分析,视角独特写法新颖,被誉为“德波顿式”的新型小说艺术。本文以《爱情笔记》为例,从他对爱情哲理的睿智遐想、调侃式细节描写、图表式的理性分析三方面探讨他的独特小说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4.
无聊的魅力     
小容 《八小时以外》2014,(5):119-119
当我们忧伤时,或许恰好是那些忧伤的书籍最能给我们慰藉。阿兰·德波顿《无聊的魅力》就是诠释这个道理的。  相似文献   

5.
旅行的意义     
旅行书写得最好的一本,我会说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最关键的是他的视角并不局限于所游之地的好,不局限于他的经验本身,而是更进一步地思考人为什么要旅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题目阐述】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有一本畅销书《哲学的慰藉》,试图用哲学的智慧来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生问题,疗治心灵的伤痛。行走在人生的坎坷旅途中,我们经常要从各种人、事、物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英语的实体隐喻研究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基础,是人以体悟性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知觉、通晓的产物,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英国青年作家阿兰·德波顿的小说《爱上浪漫》中的实体隐喻,解释人们对隐喻理解的深层机制,有助于构建特定语言的文化模型及甄别基于该模型之上的文化异同。  相似文献   

8.
书架     
《今日教育》2012,(12):41-41
《旅行的艺术》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8月 推荐理由: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旅行的意义 核心内容:在论及“旅行”这一近陈词滥调的题材时。阿兰·德波顿在书中表现出理性的悟觉,他能结合福楼拜、波德莱尔等文学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自己说了算     
英伦才子德波顿说过一句话:“对失望最好的反击之一,是很多事情正在进行。”什么意思呢?你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评价,有的评价表示对我们很失望,那怎么办?你说:“那就更努力把事情做好啊。”这不现实,我们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如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记录学生读书的足迹,储存读书信息,检查读书效果,营造读书氛围,宜昌市西陵区红星路小学设计并制作了“小书童储蓄卡”,全校900余名学生人手一册。  相似文献   

11.
米兰·昆德拉《身份》这部小说避开了他惯常对政治话语的宏大叙事,描述了一则日常生活中的情爱故事。小说中女主人公香黛儿的身份焦虑以及在焦虑中的挣扎,是最后因为男主人公让-马克的"爱"中得以拯救。本文主要透过身份焦虑来探索身份的特征,以及解除焦虑的方式。每一个人背后的焦虑、恐惧、烦躁均是出于一个原因:缺爱。唯有出于真理的爱可以给人长久的满足与安全感。  相似文献   

12.
泰华作家司马攻主要通过他的怀乡叙事来重新构建生活经验断裂后的文化身份,以此来释放身份焦虑。司马攻的身份焦虑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移居所造成的两地生活经验断裂后的个体文化身份焦灼,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中华文化之根的失落与追寻的民族文化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13.
喻惠敏 《文教资料》2011,(16):86-87
阿兰·德波顿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读哲学的普适的方法:将哲学放到自己的生活中。其实生活中经常有哲学思想的体现,或者说是需要哲学发挥它的作用,给予一种慰藉,或者是一种指导。哲学其实和我们的生活很近,并不是远在天边,并不是那么艰深难懂。任何的哲学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并且都可以为你所用。  相似文献   

14.
《河西学院学报》2017,(6):77-82
贾植芳《人的悲哀》折射了五·四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们的人生形态。这种人生形态包含着知识分子从山西"乡绅"、"书斋"读书到参与"社会"的身份焦虑;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社会"的重新发现和革命向何处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爱书之人读书如同行山,穿越陡峭或蜿蜒的山间小径,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才能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我们常常会为足迹的重叠而欣喜,因为寻觅与分享,是读书最大的愉悦。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之一,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在哲学、文学、美学等多个领域都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他曾是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学生,却因意见不合而与自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不能弄成一种身份"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  相似文献   

17.
借用心理学的身份认同理论来分析以吕红小说《美国情人》为代表的"新移民"华文文学作品,重点探讨作品中主人公在跨文化交流大背景下所产生的认同焦虑与身份迷失。主要采取文本分析法,试图将小说文本放置在更为广阔的文学社会学和文学心理学场域下来探讨作品中所展示的女性主人公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夹缝中的生存困境和追寻自我的心路历程。身份认同焦虑原因是文化冲突的不可调和、身份认同焦虑的表现是归属感和幸福感的缺失而身份认同焦虑的出路在于悦纳自己。  相似文献   

18.
云海     
云朵带来的是一种宁静。这是英国才子阿兰·德波顿从飞机上观云海时得到的感受。而我在黄山上看到的云海,是一种更为广阔的平静,它能抚平心中所有的骚动,同时又让你觉得这一望无际的白色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和生气。这是无须洗涤的雪白的绸缎,让我感到无比的轻盈自在,心灵被丰富的宁静所充实。云朵看似飘忽不定,或浓或淡,  相似文献   

19.
旅行开端的酵母 “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穿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一语道破了我们大多数人没能将旅游变成旅行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梦醒时分     
爱书之人读书如同行山,穿越陡峭或蜿蜒的山间小径,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才能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我们常常会为足迹的重叠而欣喜,因为寻觅与分享,是读书最大的愉悦。书目:《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作者:[奥]斯蒂芬·茨威格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译者:舒昌善、孙龙生、刘春华、戴奎生出版年:2004年5月如果明天醒来,这个世界的秩序、规则、安全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火、破坏和混乱,人们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