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文章重点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品德课与社会课中存在着教育偏离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单一、缺乏创新,教学方法重形式轻内涵的问题。文章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多元视角为手段,以社会价值为取向,以实践能力为目标,利用提问法、阅读教学、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为小学学科中较为特殊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有着重要意义,如何通过有效地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学的关键,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起始阶段,是行为品格、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因而,在此阶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含义。本文在新课改高效课堂的指引下,谈一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因此,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和教研,容易出现观摩课与实际上课脱离、研究教学与研究学生脱离、课堂教学与社生生活脱离这三个脱离的现象。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法律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品德与社会课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概言之,就是使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国家等的过程中,在学习祖国文化、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爱父母、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小学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认知度。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主阵地,也是小学生进行品德和修养锤炼的主要渠道。如果纯粹是千篇一律的说教,必定导致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课堂上要手段独到,引领得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中,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然会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影响,小学生视野较窄,品德与社会知识匮乏,从而制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开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树旺 《文教资料》2009,(28):152-153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系统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培养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小学生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本文作者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提升了认识,创新了教法,进行了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们仍然发现部分教师生硬灌输多,学生主动求索少,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强迫学生接受生硬的道德观点,形成一些违心的道德认识,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发展,大大降低了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必须在内心深处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张素明 《广西教育》2013,(33):6-6,8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对学生进行服务、管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为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做一些探讨,以期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教学,即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冲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的约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育人网络。品德与社会课只有与其他学科,与家庭、社会,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才能成为一池活水,才能得到有序发展。笔者认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完善学生道德修养的平台,在学生的人生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环境之下,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也要将塑造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作为重点,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彻底打破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让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做到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更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下面将重点就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林育洪 《江西教育》2005,(11):19-20
关于个性化教学的概念,我的理解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教师凭借良好的教学素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和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要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当中拥有巨大的优势,但其是一项涉及各个层面的系统化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本文从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教学生活化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及优势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品德素质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加大对小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规划。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做出探讨,并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进行了详细总结。  相似文献   

19.
南方 《新疆教育》2013,(2):52-52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教育工作者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作用,教师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现就谈谈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指出: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要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及社会技能为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学生道德和品质发展的特点来看,品德与社会课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是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生活的良好培养。教师将以新课标为大背景,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思考如何提高这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