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礼仪展风采"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题,侧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做到文明交往。【课程标准】与本课相对应的课程标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重点难点】重点:懂得个人礼仪基本要求和待人接物礼仪。  相似文献   

2.
<正>"法律伴我们成长"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本课教学依据是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之"心中有法"。"心中有法"是一句宏观性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进而明确立法的目的——法律保护我们成长。为了给抽象的法律知识教学融入适应时代需要的法治背景,引导学生依法办事、健康成长,我们可以运用校园欺凌案例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3.
<正>【背景介绍】在准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一框"关爱他人"教学时,我看到书上有一个经典案例——南瓜大王的故事。在每年举行的南瓜大赛上,小李因培育的南瓜个头大、品质优而夺冠。每次得奖后,小李都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内容。本框既承接了上一框"法不可违"内容,将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由一般违法延伸至犯罪,又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及后果,为下一框"善用法律"探索如何面对侵害和违法犯罪做了铺垫。八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落脚于社会公民养成,而社会公民培养离不开规则。法律作为最刚性的规则,是  相似文献   

5.
<正>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由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和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两课组成,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有三个:第一,尊重自由平等;第二,维护公平正义;第三,崇尚法治精神。教好本单元,重点需要落实五个方面。一、立足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本单元主题是法治精神,而本单元教学要培育的核心素养则是法治信仰。所谓法治信仰,是指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重难点】重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具学具:课件、若干糖果和橘子图片。  相似文献   

7.
<正>【背景分析】根据教育部通知要求,从2016年秋季起,七年级使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这一大背景下,七年级教材便由《思想品德》变为《道德与法治》。为了更好地实施新教材,2016年9月底,我在苏州工业园区一中开设了一堂题为"多彩的情绪"新教材展示课。课堂设计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队员的表现作为主线,让学生通过队员面临的不同情境、  相似文献   

8.
<正>法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树立法治信仰,而法治信仰的树立需要学生内心产生价值认同。价值辨析引导学生对法治案例进行分析、判断与选择,帮助学生减少价值混乱,形成正确的法治价值观。在法治教育实践中,学生对一些法律案件的争论,有法治认知上的差异,有法律理解上的区别,但更多的  相似文献   

9.
朱张虎  王勇 《福建教育》2020,(47):44-48
<正>【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的知识涉及:责任的含义和来源,角色与责任的关系,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原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也有这个内容,但统编教材将这个内容安排在八年级中,其意图明显与原版本教材意图有别。八年级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面向逐步拓展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陈非飞  吴敏 《福建教育》2020,(52):44-47
<正>《夯实法治基础》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的知识主要涉及:法治的内涵和要求、中国法治进程、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因此,本框题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应紧密围绕"法治的内涵和要求""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等内容设计相关学习活动,并通过"法治进程"展示法治中国的宏伟画卷,树立学生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1.
吴锋 《贵州教育》2010,(13):13-1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教材分析】“法律是什么”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中第一板块的内容。这个板块是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法治观念”中的“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及“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树立用法律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等目标编写的。教材以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的逻辑编排,  相似文献   

13.
<正>【内容分析】本框是苏人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与父母平等沟通"第一框。本框内容在第5课的三框节中处于起始位置,构成后两框的逻辑前提。设计的依据是新课标"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子女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和睦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认识代沟,学会有效沟通,理解、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为后两框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思想和方法铺垫。【过程探究】一、课前设计:音乐鉴赏,情绪铺垫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在法治信仰教育中,需要纠正三方面的错误倾向,即法治信仰教育需要从个人的关怀和追求出发、法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照大学生的法治人格、讲授法治信仰就是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5.
法治信仰教育的科学把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在法治信仰教育中,需要纠正三方面的错误倾向,即法治信仰教育需要从个人的关怀和追求出发、法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照大学生的法治人格、讲授法治信仰就是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是一个浩瀚庞大、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为深化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树立法律权威,而法律权威依托人民拥护,需要培育公民法治信仰。文章从探究法治信仰的角度落笔,用事实佐证培育民众法治信仰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阐述了法治信仰的情感体验过程,并描述了法治信仰从"依附感"上升到"神圣感"的过程。最后,从培育法治理念、精准定位法治着力点和积极落实法治实践三大方面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培育法治信仰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设计思想【教学内容】"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一框内容。通过感受我国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了解、探究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分析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体验与感受基本经济制度的生机与活力,增强爱党爱国情感。【设计理念】培养21世纪中国公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课  相似文献   

18.
<正>【使用教材】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4课第3框。【课标要求】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现实生活处处有竞争;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形成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个性品质。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参与竞争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能力。知识目标:知道竞争的含义,了解竞争的分类;多角  相似文献   

19.
<正>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和遵从,是对法治的认知、观念与态度,能帮助学生达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之目标,实现法治意识的内化。因此,思政课法治教学要改变以往的课堂灌输模式,创新法治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法律问题,在案例分析和多项活动中内化法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一、在情境体验中培育法治信仰法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需要人们从内心信仰之。著名学者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  相似文献   

20.
<正>【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单元"家园呼唤"主题之一。课文介绍的是"绿色千岛湖"的美景以及绿色千岛湖为当地经济建设的贡献,既美化了生态又发展了经济,是一篇很好的环保教育课例。【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能够运用批注式阅读来完成前置学习,也掌握了网络查阅资料,独立整合资料的能力,前置学习的扎实有序,为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把握重难点,打开了思路。【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