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题准确,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考场作文时,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题型,采取不同的审题对策。一、准确把握已知项全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给全了题目或话题。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找准题眼。所谓"题眼",主要是指题目中标明主要限制的关键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一般而言,它是指主谓短语类文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文题中的修  相似文献   

2.
<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诗经》中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形容眼睛之于人美的非凡意义。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抓住文章题目这明眸善睐第一瞥,将"文眼"转为"教眼",窥视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让阅读教学更加眉目传情,顾盼生姿。一、抓重点词语,直奔文章关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往往暗示着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从课题的重点词语入手,抓住文章关键,直奔中心,以主带次,进行阅读教学。例如,讲授《可爱的草塘》一课,我先问学生:题目中哪个词语  相似文献   

3.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文题的理解,这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刭“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一、读文题辨体裁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界定: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文、  相似文献   

4.
题目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因此把握了题目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概括内容.这无论对阅读还是写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作文来说,题目是写作的依据,选材、构思、思路等都可依据题目揭示的信息.对阅读来说,可以根据题目推知文章可能会"写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从而在客观上把握文章内容,使阅读者居高临下地阅读文章.阅读时从题入手,能摆脱作者的支配,成为读文的主动者.对学生来说,他不仅可摆脱作者的支配,还可以摆脱教者的支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题入手读文章是一场阅读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的过程是潜心会文的过程,是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怀疑求进的过程。既然质疑可以培养学生对文本追根究底的精神,那么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质疑呢?我们可对以下四个方面质疑:一、于题目中质疑批注题目是文眼所在,可以揭示行文线索,可以点明文章主旨,可以交代写作内容等。学会质疑文章题目,可以从题目中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学习《荷塘月色》时,有学生批注:"作者为什么选择在夜晚去欣赏荷塘,夜晚的荷塘有什么过人之处?"也有学生批注:"以  相似文献   

6.
作文考题: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文题一:请以“把握”为题,写一篇文章。文题二:微笑是上苍赐予我们的最厚重、最珍贵、最神奇的礼物,微笑是宽容,是理解,是心灵的净化剂。它可以消除眼中集结的愁云和怒气,它可以驱散心头淤积的悲伤与苦痛,它可以给疲惫者奋起前行的力量,它可以给弱小者寒冬中的温暖,它可以……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题一需将题目补充完整,文题二自拟题目。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章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文题一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要写好此题,把题目…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是"语用"教学。构建"语用"课堂,更需强化我们的文体意识,教一篇带一类,读一篇会一类,无论是阅读还是教学,我们都要有"类"的意识,要识别和把握文章的共性和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说理文,即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可以说是简单的议论文。一、辨识文本"体貌"教此类说理文,我们首先应该关注文体,教学生辨识这一类文体的"体貌",初识议论文。如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总结提升。在课文的结构上还应该渗透文本的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以及具  相似文献   

8.
王剑 《良师》2002,(20)
我们读一篇课文,首先接触到的是题目。题目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题目可以说就是文章的“窗户”。我们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中心。因此,重视审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审题,一般应达到以下三点要求:一、弄清题目的意思阅读时着重理解题目中比较难懂的词语的意思。如《鸟的天堂》一文,审题时先弄懂“天堂”的意思。天堂的本意是迷信的人所指的神、佛、仙人居住的地方。一般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这里指“乐园”。“鸟的天堂”就是“鸟的乐园…  相似文献   

9.
正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阅读文章先要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就是深刻理解文题的意义。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有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暗含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的是行文线索。小学阅读课中的课题玩味,我们应该遵循孩子年龄小、求知欲强的特点进行目标性的、趣味性的教学,让孩子在字、词、读、写等方面都有思考的空间、展示的舞台。一、书写课题,无形的识字教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教学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10.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就像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瓣、花蕊、花托都拽开,就会失去花朵的美丽。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感知把握,才能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呢?一、从理解题目入手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窗口,透过这窗口,我们可以寻觅到要找的东西——文章的立意、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例如第五册(北师大版)《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文,我们可以让学生读题后说说从题目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认真读题之后就会发现,题目写的是一个少…  相似文献   

11.
"题好一半文",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从题目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颖独到的题目,可以引人人胜,发人深思,使内容丰富多彩、标新立异,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话题作文中,拟写一篇文章的题目,应从这几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2.
片段一关注学段特点,词语教学与整体感知有效整合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几个词语.(课件出示:疼爱忧伤安慰赛跑受益无穷.生齐读)师:读得非常准确.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谁再来试试?(生感情读词)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生自由读文并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几年,中考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三分天下,而命题作文似乎更呈现出强势,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基本做法如下:1.适当扩展题目。有的题目就是一个词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这个词语进行扩展,将题目的内涵具体化,以便锁定自己的写作范围,比如以"隐"为题,我们将"隐"扩展为"隐士"、"隐居"、"隐藏"、"隐伏"、"隐秘"、"隐痛"。我们再对这些词语进行思考,便会出现以下立意:隐,是急流勇退;隐,是淡泊名  相似文献   

14.
高考现代文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内容。虽每年都有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文中关键词语和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句的理解、对文章脉络的把握、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等要求。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首先要读懂、读透选文,从读中悟其义、明其理。通过阅读,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要多读几遍,只读一遍就急于做题,有些甚至是囫囵吞枣式地读完后凭着印象去做题,这是做阅读题的大忌。在这里我们约请了湖南、江苏、山东、江西、浙江等地对现代文阅读颇有研究的老师,遴选了散文、随笔、社科文等文章,精心设题,并且有选择地在部分文章后面附上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我们精心制作的专辑能提高你的阅读水平,那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评讲现代文总是将关注的重心放在题目的评讲上,对于"读文"缺少应有的关注。有的时候甚至于略去"带学生读文"这一环节,而直接进行题目的讲解,这实际上只会对学生的现代文阅读产生误导。窃以为:对于现代文阅读,读文与解题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常读到"状物"类的文章,一松一竹,一禽一兽,总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么,读这样的文章如何"披文入境、内化积累"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文"和"道"是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两个范畴。语文教师如何把握文与道的关系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直接显现。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文、道关系形态各异。本文分别展示文、道关系的四重境地: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统一,文道同一,以此促进语文教师更加深入地思考文、道关系,从而能真切地把握住语文教学之本意。  相似文献   

18.
这一套阅读题五篇文章,都有一定代表性。文A是典型的社会新闻报道,对现象的分析文章。做此类题目主旨是read between the lines,即读文章中的隐藏含义;文B是典型的科技文章(克隆技术的发展),此类题在于科技类文字的转换;文C是地理类题目,又带一点历史常识,考查综合判断能力(文章主题等);文D是医药类,文E是人物传记,题目往往出在细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就是记叙文的眼睛,是探视文章主旨的窗口。因文品题,由题悟旨是读懂读深记叙文的常用方法。读了莫顿&;#183;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将内容与文题联系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里的“走”和“一步”不只是指攀岩,而是蕴集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特殊词语。它告诉人们,只要不轻言放弃,不小视“一小步”,不小胜即骄,  相似文献   

20.
一、把握考纲要求及试题特点分析2007年针对不同区域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的现代文阅读要求,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科技文主要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可以是议论性的,也可以是说明性的。2.科技文阅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B)"能力和"分析综合(C)"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