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欣赏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是人们接触文学作品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的人们,当他们阅读同一部优秀作品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大致相同或相类似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这种欣赏中产生的一致的反映或心理活动,我们称之为“共鸣”,即文学欣赏的共同性。然而,文学欣赏过程中更为突出的现象却是差异性。所谓差异性,即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以及不同审美能力、不同性格的欣赏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教学受教师、学生、文本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实施者或者同一教学实施者着眼点不同,课堂自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同课异构不是刻意追求的产物,而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自然结果。正所谓"着眼不同,皆为风景"。下面主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浅谈同课异构中"异构"的不同风景。  相似文献   

3.
成文华  黄莲图 《广西教育》2014,(14):118-120
以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之"古代诗歌"部分为蓝本,从并称作家的作品、同一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三方面展开对比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参考题目     
1.无限风光在探险 [提示]相信在某次山区"探险"活动中,你一定会发现几处别样 的风景。其实,这些风景早已存在,只不过因为这些地方偏僻,或因 为山高路险,少有人去罢了。正如好多人都被从天而降的东西砸过  相似文献   

5.
文学欣赏中的定位郭绍光李秋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的认识活动。由于读者欣赏作品时的角度与距离的不同,所得到的审美认识不同。对同一部文学作品,同一读者由于欣赏的角度与距离的不同,得到的审美认识也不同。角度和距离,实际上是欣赏者立足点的问题。不同的人,由于其独...  相似文献   

6.
郭洋 《中国教师》2011,(Z1):157-158
<正>如果把音乐作品看做是一种表象符号,把欣赏的过程看做是破译这道密码的过程,那么,由于个人审美经验不同,同一部作品就有着不同的破译结果,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纵然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情绪纷繁多样,但总体上,这一情感体  相似文献   

7.
赵源林 《江苏教育》2014,(21):39-41
写景类文本的教学,要处理好"语言里的风景"和眼中的"风景"的关系。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地着眼于眼中看到的风景,而忽略了欣赏"风景"里的语言。写景类文本的语言需要"深度解读",需要发掘出能够引领学生阅读需求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风景     
向往、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是每个人的本能,但风景的美与丑、好与坏,决定于观赏者的心境。因为观赏者的心境不同,欣赏范围、角度、观点也随之不同,产生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就算是完全一样的风景,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春天的风景: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夏天的风景:骄阳似火、绿树成阴;秋天的风景:遍地金黄、硕果累累;冬天的风景:雪花飘飘、银装素裹。农民的风景是丰收,建筑师的风景是高层建筑,教师的风景是桃李满天下,画家的风景是一幅成功的名画……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道风景。年轻人的风景是一幅水彩画;中年人的风景是一幅山水画;老年人的风…  相似文献   

9.
对自然美的理解是受制于一定的文化模式的;从主客一体的文化模式出发,必然强调研究自然美要面对自然审美本身;自然美源于人的情性与对象形式的异质同构,即一种内在的同一或契合,人对自然的欣赏与对艺术的欣赏是并不相同的;人对自然的美感可以借用中国古代"神"这个概念来描述,还可以把人对自然的美感分为"神妙"、"神奇"、"神秘"三个层次或境界。  相似文献   

10.
欣赏型班级管理是一种基于欣赏型探究而开展的班级管理探索,它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欣赏,认为班主任的威信、班级的魅力,源自对每位学生优点、长处的欣赏。开展欣赏型班级管理,亟须班主任转变思维观念和工作方式,即从"诊断式"修正转向"欣赏式"鼓励,从"同一式"模式管理走向"分等式"因材施教,从"单一式"孤立学习迈向"合作式"共赢进步。  相似文献   

11.
<正>同一扇窗,同一片天地,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是不一样的风景。淡泊者看到的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平和;贪婪者看到的是"却问松柏值几何"的利欲;豪迈者看到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失意者看到的是"雪压山峰顶,天逼一线寒"的凄冷。同一片密林,同一座高山,在有着不同心境的人眼里,风景也自然是不一样的。正如一百多年前那片被列强蹂躏的土地,那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首先应确立一种欣赏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在"欣赏"的同时,亦应能揭示课堂的问题或缺憾,揭明其症结所在。这不惟是一种态度倾向,还是一种"价值取向"。"课堂观察"就是"细节观察",从课堂细节问题或缺憾中寻找价值,就是"以欣赏的眼光挑‘毛疵'"。  相似文献   

13.
我们美术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欣赏难于艺术实践,欣赏现代的作品难于古代的作品,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幅画有着不同角度的欣赏,那么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正确的欣赏美术作品呢?是我们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体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旅游风景的欣赏过程,当旅游者作为欣赏主体去体验和感悟风景客体时,旅游者会借助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来欣赏和领悟风景的美。以始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相似性为理据,始源域身体场的特征映射到目的域山水风景中,形成山水风景是身体这一隐喻。通过身体隐喻来欣赏和感悟山水风景,使人更能体验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曹津源 《语文天地》2011,(14):59-61
当上海考生打开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时,作文题"悄悄地提醒"倏然跳入眼帘。读着"悄悄"、"提醒"这些温馨的字眼,考生的轻松感、亲切感油然而生。是啊,一年一度的中考作文已经为人们所熟悉,为人们所乐道,但正如今年苏州题所说,"熟悉的地方"会有新的更美的"风景"。2011年,我们从中考作文题中欣赏到哪些新"风景"呢?我们又该准备用怎样的眼光去欣赏2012年的中考作文百花呢?  相似文献   

16.
麦芒是中国微型诗群和昭通作家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短小精悍但包罗万象。自1979年至今,麦芒一直致力于对身边风景的欣赏与书写,为微型诗歌创作留下许多美丽的风景,通过梳理麦芒近几年的诗歌创作,可以从其诗歌中发现和领悟三个层次的风景美。首先是现实的风景之美,其次是心灵风景之美,此外他的诗歌中还有"归来"依然是风景的秀美景观。  相似文献   

17.
<正>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地欣赏、解读,是因为社会人本身就具多样性、差异性。首先,体验个体不同,欣赏、解读自然不同。众所周知,学生个体之间因受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学习情况乃至南北地域、东西文化等影响而形成的识见、习惯、性格、情感、思想、观念等等,都存在着多样性,因而导致学生在对同一文学作品进行欣赏、解读时也存在着差异性。如同样欣赏一篇关于"0"的文学作品,孩子会欣赏它的直观义、想象性,大人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7,(4)
人生,一个行走的过程,一种体验,一种解脱。——题记我是喜欢"行走"这个词的,有一种超然的淡泊心境。人生是一场旅行,途中有不同的风景,给人或喜或悲的情感。但是,我想,人生是值得感激  相似文献   

19.
"类写生"是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提出的一种无范画美术活动。它取消了教师范画,以图片代替实物(风景),供幼儿欣赏、分析,进行绘画创作。图片是开展"类写生"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从图片的选择到图片的使用,均需进行合理的设计。运用好图片欣赏完全可以达到类似写生的效果,为幼儿的自主绘画创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一技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站在某处欣赏风景,并不觉得景色怎样美丽。但如果你适当地移动几步,你会对同一处景物有新的发现。不断地移动,景色不断地变换,眼中的景色真可谓“气象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