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观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分数在全卷中所占比例有增大趋势:1991、1992年是15分,1993、1994年是16分;1995年是20分。在测验内容上,从往年的知识性(语音、词义、句式)向能力性(阅读、理解、分析)发展:1991年卷有一题翻译,一题文意理解,1993、1994年有三题翻译,一题文意理解;1995年有三题翻译,两题文意理解。很明显,命题者的意图是“注重考查能力”,这种命题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由此,我们复习备考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学好用活课文 1.端正思想:近年高考直接取材于课本的越来越少,而且明确“逐步脱钩”。因而有些学生以为可以不学课本,这是很错误的。试看近年一些考题:“使自救其地,必不惮勤”“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1993年);“笑曰:‘实负初心’“内无权幸”“易为匡济”“某公德行文学”(1994年);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册语文课本文言文编排的篇目比重较大。中考文言文复习备考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深入研究考纲、题型、考点,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注重实效,合理安排,能使复习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要培养高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每年高考 ,文言文都占有一定的比重。 2 0 0 2年《考试说明》重要变化点之二 :“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注意实词的理解和落实。在复习备考中 ,我们要狠抓文言文实词的复习 ,把词义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作为主攻方向。以课本为基础 ,着重复习训练文言实词的理解和运用。一、讲清本文 ,适当引申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要把握一个词的纷繁的意义 ,就需要了解一个词许多意义之间的关系。其首要的就是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中 ,…  相似文献   

4.
《学记》云:"君之教也,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它突出强调了对学生的开导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  相似文献   

5.
《学记》云:“君之教也,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它突出强调了对学生的开导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培养学生分析问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近四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考查,选文取材方面,都是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如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0·墓志铭);苏轼的《陈公弼传》(2011·传记);苏辙的《伯父墓表》(2012·墓表);鱼豢的《魏略》(2013·传记)。前三年都是宋代的文学大家作品,今年是史学家作品。题型设置方面,考查的题型相对稳定,即实词词义辨析、人物形象判断、要点归纳与概括、句子翻译。常见文  相似文献   

7.
胡鹤毅 《新高考》2010,(2):11-12
在文言文复习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重视实战的训练,轻视课本的复习,时常暴露出"底气"上的不足;二是重视解题的技巧方法,轻视文本的阅读领悟能力,往往是一头雾水"碰运气";三是重视对考点的条分缕析,忽视复习的综合效益,其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鉴于此,我们在文言文二轮复习备考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以为高考中文言文翻译要取得好成绩,首先需要对考试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其次应夯实基础,使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并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再次还要了解评分细则、找准采分点,提升得分效率。一、全面了解考试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当学生有了学习目标之后,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但是在复习与备考时,很多教师却往往忽略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考试大纲,尤其是文言文翻译,如果学生对考试内容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9.
文言词汇丰富,文言句式灵活,文言典籍浩如烟海,文言复习却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样纷繁复杂。在下面的文章里,王老师为我们解析文言考点,预测命题趋势,指导备考方法,勾画出了文言文复习的清晰轮廓。文末附《高频文言实词常用义项例举》,里面的30个常用文言实词都经过了王老师的精挑细选,是文言文复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考试大纲》规定:文言文要能“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概括其主要内容和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要求直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两种变化提醒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翻译的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1.
不说历史传承,不说文化血脉,也不说典雅、意韵、朴拙,本文只是从高考角度谈一下文言文的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阅读始终是各级各类语文考试的宠儿,也是赋分较高的板块之一。特别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要性更是众人皆知。要想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文言文阅读的分值必须拿到。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学好文言文,尤其是课内文言文。所幸,文言文知识用较短的时间突击学习也能取得一定成效,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为此,我们策划了这期《文言文备考专号》,重点在于帮助同学们整理初中三年学过的、未学但重要的文言文知识。如果你平时注重文言文学习,借助这期杂志可以巩固旧知识,启发新思考;如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他在高考中的成败。那么,在高三总复习阶段,如何提高复习实效,是摆在每位考生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要想有效复习,最需要的是科学地制定一个复习计划,积极探寻一个可操作的复习路数,循序渐进,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4.
毋庸置疑,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是考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如何有效地备考文言文?本期"特别策划"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省略句、文言文翻译以及文意理解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解读了文言文的解题技巧。这是一组实用性强的文章——毋庸置疑,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是考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如何有效地备考文言文?本期"特别策划"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省略句、文言文翻译以及文意理解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解读了文言文的解题技巧。这是一组实用性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从2004年到2010年,经过7年自主命题实践,湖南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逐步形成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典雅厚重的命题风格,而且有一条清晰的命题路径。沿着这条路径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  相似文献   

16.
沈冬梅 《教学考试》2023,(46):18-22
<正>一、高中语文关键能力特征与文言文学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考试评价的角度确立了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和思维认知能力群。考试评价注重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所以高三的复习教学就要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由此可见,语文关键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而文言文厚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于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从2004年到2010年,经过7年自主命题实践,湖南高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逐步形成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典雅厚重的命题风格,而且有一条清晰的命题路径.沿着这条路径紧扣<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语文教材和2011年湖南卷<考试说明>,探索其中的命题规律,对备考2011年高考语文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考文言文考查学生阅读浅易古文的能力,目标定位非常清楚。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常见的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筛选信息、概括和评价。纵观历年高考题,考查特点有二:其一,稳定性;其二,合乎阅读的规律。稳定性首先体现在多考查传记类作品(议论性文本要求太高)。选文从《史记》到《旧唐书》,基本框定在二十四史里。实词限定于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及其他常见的词语。至于高考考查的虚词“为”、“以”、“焉”、“因”等18个虚词在课文中俯拾即是,出现的频率之高,不必累述。从考查实词到对文字的筛选、概括、评价,实际上合乎阅读的感知———…  相似文献   

19.
周国安 《初中生》2012,(Z3):58-67
正【高频考点】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可分两类,一是"言"的考点,即考查古汉语的言语知识,一是"文"的考点,即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言"的考点有:文言实词的解释,题目一般是"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文言虚词的理解,题目一般  相似文献   

20.
[高频考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考点可分两类,一是"言"的考点,即考查古汉语的言语知识,一是"文"的考点,即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言"的考点有: 文言实词的解释,题目一般是"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虚词的理解,题目一般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 文言现象的把握.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考点一般与实词、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 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题目一般是"下列四个选项中与某句的文言句式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_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