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格力是人格效能的发挥,包括人的智力、意志力、亲和力等方面。通过对江苏省4所高校737名"90后"大一新生研究分析,发现"90后"大学新生的人格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人格力是"90后"大学新生新环境适应的重要内在因素,应重视大学生自身人格力在大学适应中的积极意义。为此,建议从开发人格力的角度,提升"90后"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天津教育》2020,(5):F0004-F0004
一、合力教育课程目标基于“全人教育”的思考、学习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终身化取向的认识、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对学校文化的传承,天津师范大学南开附属小学凝练了“人格力、学习力、健康力、自主力、交互力、全球力”六力核心素养,即:合力教育课程目标。二、合力教育课程框架在学校课程建设中,我们追求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化、项目化。  相似文献   

3.
李文 《考试周刊》2013,(12):194+8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推陈出新,品牌观念迅速崛起。早期的格力电器一直都打着"技术第一、营销第二"的口号来发展企业,一流的技术、专销的渠道、亮丽的业绩和尖端的技术让格力非常自信。但是,格力在经营策略上过于注重技术,而忽视了品牌宣传——营销关键的手段之一,导致格力对媒体并不亲近,产品宣传经常不到位。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其他品牌在注重自身技术提高的同时,不断地加强自身品牌的建设和宣传,其销量大有超过格力的势头,格力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校核心领导者的校长,其治校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提出校长治校能力的构建应包括三个维度:人格力、管理力、领导力。  相似文献   

5.
蔡学花 《宁夏教育》2013,(12):69-69
宽容就是忍耐。同事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唯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晦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越胀越大,到最后竟然把海格力斯的去路堵死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说明了课程生态观就是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看作是有机的统一。然后阐述了确立课程生态观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最后提出应该确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在面向自然、面向他人、面向生活中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队员是课程的主体,生活实践是课程的内容和范围。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作为根本。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正确的队员观,把队员看作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主体、具有独立个性的主体、是发展中主体。但队员又是发展中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督促、引导,更需要扶持和激励。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说明了课程生态观就是把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看作是有机的统一.然后阐述了确立课程生态观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对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自身的特点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最后提出应该确立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强调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使学生在面向自然、面向他人、面向生活中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课程文化是指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人要成为文化动物,必须通过课程的中介转化才能实现。由此,学校课程文化应从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出发,以人为本,围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理念,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文化,把培养目标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走向现在的大众教育。同时,学校课程文化,还包括教师本身的发展。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程理想与理想科学课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想是课程的有机构成,科学课程理想是人类在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对科学在培养人和发展人类社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的期望。通过寻找科学内在的规定性、科学活动的过程特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顺序,可以把科学“转换”或改造成理想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创设的以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特殊环境,具有满足人自身发展需要的客观属性。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就是对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满足,或者说是人的发展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新课程与教学在传统特别注重人的社会发展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的发展价值。以人为本,把生命发展的全面性、独特性、自主性、生成性和现实性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生命发展的课程与教学实践行动转型,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教育人性关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构建教学相长的语文教育氛围,就是要体现师生间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交往互动,使师生间民主、平等、积极合作,让师生致力于精神完善和个性自由,成为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人,成为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使学生达到学习力与人格力的融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何能顺 《广西教育》2010,(26):41-41,43
关注人、发展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育中人的因素,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语文教育应准确把握学科的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立足理性高度,详细阐明了写作能力是由"人格力"与"技术力"共同构成的观点。针对写作教育过度强调"技术力"的时弊,指明了其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严重危害。正本清源,就写作教育提出了树人习法,由升华生命提高写作能力的教育观,并侧重"人格力"培养提出了培养策略与养成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理工科博士呈现规模大、年轻化、全日制化的特点。为提高我国博士培养质量,以非定向的全日制理工科博士为重点,探讨理工科博士高尚学术品格的三大维度,认为崇高的道德力是理工科博士高尚学术品格的基础,健全的人格力是理工科博士高尚学术品格的保障,不竭的创新力是理工科博士高尚学术品格的关键,并就理工科博士道德力、人格力、创新力的结构与提升路径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6.
格力的辉煌得益于“格力模式“的强有力的销售支撑,目前,“格力模式“的某些问题也显露无遗,制约了格力品牌的提升.是“固守“还是“思变“?……  相似文献   

17.
<正>一、未来的理想学校应有一个成就完整人的课程顶层设计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学校不能把学生培养成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而应把学生放在中央,用"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培养完整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用课程达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经反复研讨和论证,基于学校实际,结合当地文化和课程建设基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构建了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程体  相似文献   

18.
课程理念下重构生命课堂,叶澜教授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真切地感受到知识只是手段,为生命发展服务、促进师生发展才是目的、才是根本。尊重人的个性,努力使每一个人发展成长,是教育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一、课程观的转变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不进入课程改革的层面,教育教学改革是难于取得实质性成效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传统的课程观把原本内在统一的科学、艺术、道德割裂开来,忽视了世界的整体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忽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它把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课程内容现代化与课程活动科学化,是本世纪西方课程理论关注的两大焦点。本文试图从课程内容现代化与课程活动科学化这两大角度去把握西方派别林立、体系繁多的课程理论发展脉络,探索其发展规律和趋势。课程内容现代化的探索古往今来,把课程当作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科目或教材,一直是课程理论领域占优势的观念。“教什么”的问题始终是课程领域关注的焦点。本世纪以来,课程领域的内容取向问题,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突出了课程内容现代化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复杂性。课程内容现代化,是指课程内容要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要适合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素质,包括现代人应具备的价值、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