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设计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并列其中,可见竹子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其干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干姿百态。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  相似文献   

2.
提起竹子,人们不禁赞叹它中通外直,高风亮节的品格,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竹和松、梅并誉为岁寒三友,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竹子其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多种多样;它四季长春、姿态优美、情趣盎然、独具韵味,竹子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偏爱,除了它具有生态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经济价值较高以外,更因为其有特殊的观赏和审美价值,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竹文化,把竹子的特性总结升华为做人的美德和品格,成为一种高尚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走进王世红的办公室.直接闯入眼帘的是他窗后的一片翠竹。因为喜欢竹子,所以对竹子怀有特殊的感情。爱竹之人定然有着像竹一样的君子之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想起了苏东坡的这句诗,想起了竹的高风亮节,想起了属于倚竹人的那份高贵品质。于是,我带着欣赏与尊敬的双重感情采访了这个在人生路上一帆风顺的智者。  相似文献   

4.
<正>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分也.——郑燮《题画竹》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题画竹》提出的“三竹”之说,很值得品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简明地概括了作画的过程.作画,无疑是艺术创作.“三竹”之说对文艺创作不无借鉴.艺术创作,是创作主体借助创作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要塑造艺术形象,就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画竹,就得先认识竹子.“眼中之竹”不同于自然的竹子.自然的竹子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眼中之竹”是通过视觉而感知的感性形象,即表象.表象贮存于创作主体的记忆里,成为记忆表象.例如,见过一次铁轨,脑海里就会留下这样的印象:两条钢铁板.这就是记忆表象.记忆表象的感知、积、存,就是创作素材的搜集和积累.这是创作的第一步,即“眼中之竹”阶段.艺术毕竟是艺术.它不能消极地模仿自然.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就要对素材进行加工,也就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必然笼罩着创作者情感,充满着创作者的意识,这样便产生了意象.例如,创作者熟悉了铁轨的属性后,脑海可能产生这样的印象:两条长长的光滑的钢铁板铺在枕木上,向远方延伸.这就?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竹子的故乡,竹子不仅资源丰富、品种繁多,而且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歌谣《弹歌》中就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记载。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在国人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竹子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人爱竹,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竹藤生物资源。国际竹藤组织也成为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那么,你知道我国对竹子的利用有着怎样的历史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培育和利用竹子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在我国,关于竹的确切记载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在出土的陶器上辨认出了“竹”字符号。  相似文献   

7.
广宁素有“竹子之乡”的美称,全县拥有竹林104万亩,是全国竹子最多的县。竹子在广宁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青皮竹,可以说是广宁经济命脉之一。近年来,竹子害虫日益猖獗,严重妨碍广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今年,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面积竹蝗灾害,全县有12万亩竹林受害特别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今年购林药、收购竹蝗就花近70万元)。为了进一步了解竹子被害情况,认识竹子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掌握竹子害虫的防治方法,我们广宁师范生物科技活动竹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的“写竹三段论”,即“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一个有“意”参与的“变相”过程。创作在“虚静”的状态中将自然界的竹子纳入眼中,经过“意”的取舍加工,一步步外化为“手中之竹”。而他的“胸无成竹”这个独创性的命题更是他“趣在法外”、突破成规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古时候,有个画家叫郑板桥,他画的竹子很有名。一次,他给别人说起画竹的情景:“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这段话告诉我们,画到纸上的竹和自然形态的竹并不完全相同。它是自然形态的竹,经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几个阶段“变相”而成。画画如此,作文也如此。许多同学有个误解,以为作文要求写真实,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原封不动地写下来。其实,写进文章中的人和…  相似文献   

10.
竹之开花     
竹子的开花是以死亡为代价的。我为之动容。当然,这是生命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然而,只要有人为之感动,竹便有了思维,其泪水与血液便应在死亡的永生中循环运转。我要赋予竹感动,因为竹的气节使之在死亡面前从容到了极限。竹,可以为死亡而开花,也可以为开花而死  相似文献   

11.
竹子属禾木科竹亚科植物,与梅、松一起被称做“岁寒三友”,又和梅、菊一起被冠以“四君子”的美称。其家族庞大,功用甚多,我国很早的《竹谱》记载30种竹的具体用途。竹子渗透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愈是发展,人们对竹子利用的范畴愈是广泛。中国文化中的竹意象斑斓多彩,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古代文人因爱竹而种竹、赏竹、咏竹、画竹,以致至"身与竹化"。竹子与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3.
一、活动背景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的种类很多,我国约有近600个品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常见的有毛竹、刚竹、淡竹、苦竹、凤尾竹、方竹……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竹林深处人家》是一篇写江南竹农丰收喜悦的美文,学完了同学们深受感染,纷纷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对竹子产生了亲近的愿望。二、活动目标1.通过了解竹的历史,了解中国人的爱竹情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的语文素养。2.通过对中国竹文化的认识,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史军 《初中生》2014,(4):34-36
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竹子有如此浓重的情愫。我们攻城有箭,书写有简,储物有筒,吃饭有笋……竹子的烙印深深地打在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之上。苍茫的竹海就像是孕育华夏文明的乐园,青翠的竹林撑起了一个民族种竹、用竹、咏竹的悠长故事。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竹子依然是神秘的。中国为何有这么多竹子?竹海是怎  相似文献   

15.
时下的家庭居室,越来越讲究表现绿色环境之美。 竹色青青亮眼又怡情 古人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清雅,喜阴,在房间一隅或转弯区域,植数株竹子,与房同高,竹影摇曳,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16.
正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竹资源非常丰富,是苏南地区重要的竹产业基地。宜兴市太华小学依托地域资源,创设"竹文化"特色学校文化。校园中"竹文化长廊"、"汇竹园"、"竹艺吧"、"竹之七德文化墙"等诸多竹文化景观美观古朴,别具一格;竹娃俱乐部、竹文化校本课程、竹文化艺术节……太小的少先队员们在文化浸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秉承"亮节向上"的校训,快乐成长——"小小竹子节节  相似文献   

17.
孤清之竹     
孤竹,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孤生之竹,这种竹子极为难得,在上古时期人们将其制成“孤竹之管”,成为祭祀的重要乐器,也成为后人向往的能演奏出奇妙音乐的乐器。另一种意思是孤竹国,这是个北方边远的小国,但却出了两位极为有名、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人物——伯夷和叔齐。而后代“孤竹”这个概念常是融合了孤生之竹与与孤竹二子两者的品质,并且士人在咏竹时常把一般的竹子当做孤竹来赞美。孤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质点。  相似文献   

18.
孤清之竹     
孤竹,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孤生之竹,这种竹子极为难得,在上古时期人们将其制成“孤竹之管”,成为祭祀的重要乐器,也成为后人向往的能演奏出奇妙音乐的乐器。另一种意思是孤竹国,这是个北方边远的小国,但却出了两位极为有名、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人物——伯夷和叔齐。而后代“孤竹”这个概念常是融合了孤生之竹与与孤竹二子两者的品质,并且士人在咏竹时常把一般的竹子当做孤竹来赞美。孤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质点。  相似文献   

19.
竹,贞而不介,弱而不亏。《诗经》中有“瞻彼淇澳,绿竹依依”、“篁篁竹竿,以钓于淇”之句。《礼记》载:“礼之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可见在上古竹子即具有道德上的意义。王国维说:“竹之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群居而不倚,虚中而多节,可折不可曲,凌寒霜而不渝其色,……使人观之,其胸廓然而高,渊然而深,冷然而清。其超世之致与不屈之节于君子为近,是以君子取焉。”古诗文中竹子还有很多的别称。《庄子·秋水》中讲“凤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文中的练即是竹子。南朝谢灵运的“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诗中的筱即小竹子。白居易的“几…  相似文献   

20.
走进西乡塘小学,你会被这里浓郁的竹文化所吸引:优雅的竹林散发出清新宜人的气息,文化长廊里介绍竹子用途、品质的文章令人回味,教室走廊的墙上学生创作的赞美竹子的诗词、儿歌让人赞叹。教室里,竹子的"香气"更是扑面而来,竹书架、装粉笔的小竹篓、竹编打底的学习园地……竹文化已经深入到西乡塘小学的每一个角落,进入每一名师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