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象扫描学习《沁园春·长沙》,教师就毛泽东生平伟业娓娓道来,课中以静态单幅图片肢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等秋天风物;学习《赤壁赋》,教师用大半节课介绍苏轼怎样才高八斗、样样精通,剩下半节课说书一样解读苏轼的婚姻生活、政治生涯、牢狱之灾、东坡之典;学习《纪念刘和珍君》,  相似文献   

2.
日前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6期发表的《有效设问:文本研习课突破的节点》一文,就《鸿门宴》课堂实录部分及对话部分,笔者认为还有值得与谭梦诗老师商榷的地方.谭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语言运用之妙".(暂且不说这个句子是典型的病句,因为这不是本文评论的重点.)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透过"语言""体会"出项羽的性格特征:"狂妄自大""不善用人""自负、狂妄、轻敌、直率""目光短浅、寡谋轻信".而这种解读与教参关于项羽"自高自大""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骄横气盛"①的评价相比,并没有任何"突破",同样是说明项羽性格上的诸多缺陷,同样是一个错误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3.
蒋晓冬 《学子》2013,(9):95
英语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但现实情况并不理想,仍然有部分老师偏爱满堂灌。让学生成了英语学习的旁观者。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用"画""唱""演""玩"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大部分的"画""唱""演""玩"都是教师花很多的时间在课前准备好的。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师放弃了这种传统的方法。随着政府对教育的大力重视,"班班  相似文献   

4.
<正>4月17~20日,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幸福""心态""阅读""积累""习惯"等几个关键词展开。"幸福感"是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讲故事是讲座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这些故事都是李老师从教30年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融入了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感受深刻。这是一堂教师职业思想引领和教师职业幸福的分享课,让在场的老师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  相似文献   

5.
曹茂昌老师的《〈金缕曲〉二首》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于"文本细读"中化解语言障碍。在古诗词教学中,把握"细读"的方法与尺度,对其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发掘,见微知著,以使学生收获言语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此二词用典较多,这正是学生理解词意的障碍所在。曹老师把消除语言障碍和鉴赏整合起来,实际是在文本细读中化解语言障碍。他抓住了"牛衣""乌头马角""薄命长辞""蒲柳"等词语,结合其他相关材料来辨析、印证,帮助学生解读出这些典故背后隐含的深意。二、以"主问题"贯穿课堂教学活动。曹老师在"设计说明"里提出了"设计主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波澜,掌握重点文言词语。2.解读"乐""闲"两字的丰富内涵,走进苏轼的精神世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理解"乐"和"闲"的内涵。难点:对"念无与为乐者"中"乐"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课改的深入,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气象。但由于教师解读新"课标"能力的不同,致使钻研出来的各种语文课堂颇令人忧心。急需呼唤语文教育本色的回归,着重从细致研读课标,坚守本真信念;关注语言训练,提升言语素养;聚焦训练触点,增强语用能力;精当定位目标,提升课堂效率,通过"读""写""思"等学习活动,以品读语言来带动对课文内容、表达方式的理解,凸显语文的本质特征,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初中数学讲评课教学中存在"五重五轻"现象: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解轻评述、重纠错轻提炼、重全体轻个体、重定式轻变式.为改变这些现象,构建了突出"导""讲""评""练"四要素的讲评课"导讲评练"教学模式.该模式涵盖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总结三个阶段,其中课前准备通过研究试卷、研究学生来奠定讲评课的开展基础;课中实施通过引导、讲解、评析、练习来突出讲评课的关键环节;课后总结通过反思错题、反思教学来提升讲评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不久前,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员张平老师教学"找规律"一课,我们看到的不是教学的标新立异,而是张老师对教材深度解读后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别具匠心的设计,这样一节厚实而灵动的课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在有趣的情境中触及知识本源"找规律"一课听过多次,很多教师都能在教学中突出"找"的作用,但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找两种物体的个数上,注重"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所谓的"两端都种""一端种一端不种"  相似文献   

10.
<正>苏州推行教学"七认真"管理已经多年,其中"认真备课"列为"七认真"之首。认真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正确与否,解读得透彻与否,是老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说也奇怪,常被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文本解读"一词,《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收录:"通过分析来理解。"那我们语文老师如何理解"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就是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理解的价值在  相似文献   

11.
王弼解《易》非常注重义理,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和"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等观点,丰富、完善了义理派的理论体系;苏轼解《易》亦把重点放在"推阐理势"、阐述义理方面,通过简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融合象数而阐明义理。苏轼与王弼解《易》显然都注重义理,观点虽然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还有相异之点:王弼以老解《易》,而苏轼以郭象之庄解《易》。  相似文献   

12.
合理运用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文章以《黄山奇松》一课为例,从"自主通读,了解大意""认真细读,扫除障碍""涵咏精读,领会内涵""拓展阅读,加强巩固"等四个方面展开示范解读,力求通过"四步"朗读,提高文本的解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课前交流]   师:你们班谁最会画画?   生:×××.   师:会简笔画吗?   生:没问题.   师:请你在黑板上按老师的要求来画山,有困难吗?   生:没有.   (生按师要求逐一画出"高高""奇特""险峻""连绵""磅礴"的山,师逐一编号)……  相似文献   

14.
[课前交流]   师:你们班谁最会画画?   生:×××.   师:会简笔画吗?   生:没问题.   师:请你在黑板上按老师的要求来画山,有困难吗?   生:没有.   (生按师要求逐一画出"高高""奇特""险峻""连绵""磅礴"的山,师逐一编号)……  相似文献   

15.
张秀红 《教育》2012,(16):21
"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也能上出精彩的课。在没有电脑、网络的时代,大部分老师都靠着这"四个一"走进课堂,凭着这"四个一"上出精彩的课,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为了更好地解读传统教具的价值,《教育》旬刊记者寻访了那些仍然在使用的传统教具并且能够把课上得很精彩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正>戴建荣老师的课若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列举不出来,但听过很多节《揠苗助长》的课,唯独这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一、文本解读,细致入微不同人对文本的解读有所不同,教师的文本解读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趣味。听了戴建荣老师的课,我觉得戴老师的课有两个字值得我回味。1.揠《揠苗助长》在过去教师的教学中,教师也许开头就会问:"同学们,揠苗助长还可以说成什么?"孩子回答:"拔苗助长。"于是一个原本与"拔"有区别的字从此之后让学生再无咀嚼之意。而戴老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怀古词,很多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都认为,此词通过写赤壁之战周瑜英勇善战、大败曹军这一历史事实来衬托苏轼被贬后的壮志难酬。如果仅仅是抒发其壮志难酬之情,那么他只能是苏轼,而不能成为"苏东坡"。苏轼是天生的乐观派,其实这首词在更深意义上是抒发他被贬谪后一种难得的天生的乐观、豁达之情。此课堂实录就从诗意语文角度下的"主问题"和"四读法",来解读属于苏轼的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8.
孔今旭 《现代语文》2010,(10):49-50
[学习目标]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他文学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此间,苏轼所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两首词都被选入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中,这两首词都是贬谪词。本节课通过解读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贬谪词,  相似文献   

19.
<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呈现,赋予了我们对本节课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优秀教师都诠释着对本节课的理解,其中不乏朱乐平教授和张齐华老师这些"大家"近乎完美的演绎。而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到底该怎样来解读该课的教材呢?前段时间听完一位参加区优质课竞赛的男老师上的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纵观本节课,他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教材,真正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  相似文献   

20.
<正>何捷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充分显示了他优秀的文本解读能力、目标定位能力和课堂行走能力。一、目标与活动的高度匹配1.凸显课型,直指表达形式何老师潜心文本解读,紧扣导学要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因为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自学,所以在课上,何老师只是循着学情,要求学生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