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文化认同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所形成的对道德价值观的充分肯定,是道德主体将道德文化内化为价值取向并以此来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实践的过程。依据道德文化认同的主体、客体和程度三个维度,可以将道德文化认同划分为不同类型。新时代,构建道德文化认同,不仅要增加道德文化"三自",还应加强道德文化自身建设和道德文化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的政治认同具有心理和实践的双重内涵,其结构包括政治认同主体的心理结构和政治认同客体的内容结构两个方面。其中,政治认同主体的心理结构包含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政治认同客体的内容结构包含政治主体、政治文化、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基于此,促进中小学生政治认同的路径主要包括:唤醒历史记忆、增强现实体验、厚植价值信念、优化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泉  杜敏 《成人教育》2013,33(5):64-66
政治理论的灌输与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承认"理论的视角来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客体政治人格塑造,弘扬批判精神,在教与学的双重主体和交互作用下来培养政治意识等方面应当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师身份是其存在的本体论,即存在的依据与归属。"他者镜像",作为主体的对照物存在,反映了制度层面的规定性,多以"镜像"的呈现、观念层面的期望,帮助主体确定其位置在何处。"自我认同"是一种内在性认同,在个体生命体验中持续变化,追寻主体存在的价值。从"他者镜像"和"自我认同"之维,探讨幼儿教师身份认同建构的可行性,"他者镜像"塑造合理的客体身份、规范客体身份的工具价值、明晰身份的外显特质;"自我认同"在行动中建构主体身份认同、探寻本体性价值,促使自我内部不断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城市建设中的趋同、文化缺失的"城市病"现象,严重制约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其中,保护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突出。文章立足哲学视角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归纳,对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进行主客体维度的探析。一方面是强调城市文化建设主体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主要涉及城市政府、市民和文化组织;另一方面发挥城市文化建设客体的复合功能,主要包括对物质客体、制度客体和精神客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国家认同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归属意识和趋同感。当前国家认同教育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实践中取得长足进展,同时也凸显出了在"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上的脱节的问题。本文以外语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探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路径,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民族团结及国家稳定。  相似文献   

7.
从封建帝王敕封妈祖的历史现象入手,尝试以"权力-游戏"视角,通过解构封建政权与文化认同适时"在场"的矛盾过程,重新审视封建王朝时期妈祖文化认同机制,进而探究其底层逻辑。研究发现,文化认同机制权力主导者运用文化策略规约和塑造了个体的社会认知模式,然而,个体也能积极地利用主体认知模式进行抵抗:或寻求自由、自得其乐,或隐蔽自我、逃避控制。研究揭示了封建时代文化认同机制的建构所暗含的文化权力格局,并试图为今后扩充认同建构的文化实践路径,以文化协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供另一种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相关职业人才,然而学生的对口从业意愿不高常导致专业人才流失,因此提升学生的对口从业意愿是必要和重要的.基于专业认同视角,以广东八所本科院校276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发现认知性认同、情感认同对从业意愿有显著预测作用.分析认为,专业认同是联系学生主体行为意愿与客体环境因素的桥梁,外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专业认同,进而影响学生从业意愿.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在我国负有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是我国的国情,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视角分析人教版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发现该教科书立足于国家认同、中华民族及文化认同的一体,展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存在汉族文化视角为主,缺乏中华民族多元起源与融合发展的描述。《品德与社会》应在更高水平的"现代中华民族文化"上构建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0.
褚凤英 《中国德育》2007,(12):53-56
从交往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二者在活动过程中以共同的活动客体为联结纽带,结成"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交往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际关系生成的内在根源,交往范畴是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基于主、客体运动指向的视角,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旅游活动中的主体趋向于客体运动的结论,并借此从经济、文化和环境三个方面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现象及其成因,以认识旅游。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和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深度开发长株潭城市群旅游文化。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通过深度开发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主体的消费文化、审美文化,自然旅游客体和人文旅游客体文化。以及旅游介体的经营管理文化和开发文化,有利于整合和加强长株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旅游文化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一定政治生态条件下政治主体(个人、群体)对政治客体(政治组织、政治制度、政府过程、政治思想意识)表现出的某种政治归属感与心理认识过程,以及政治参与过程.一般而言,政治认同取决干政治客体与系统的形象、行为与绩效,同时又对其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政治认同的基础可能是代表众意,也可能代表公意,其核心问题是对政治系统及其行为过程的合法性评判,它主要涉及对政治共同体、制度与政府、政府绩效、价值观等认同.现时民众的政治认同面临多重挑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使政治客体的发展更符合"公意",才可能使政治主体的政治认知更积极向上,政治参与更主动富有创造性,政治客体与系统的地位才能更稳固.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认同概念虽是源自学科借鉴,但也有着自身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价值导向,它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并且形成了独特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遵循“主体对客体的认同”逻辑原则,可以将这一概念的内涵解析为主体维度的阶级认同和客体维度的政党认同、国家认同和使命认同三个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认同的功能提升,需要坚持政治引领,强化政治认同的主心骨;坚持教育引导,深化政治认同的文化场;坚持创新引航,优化政治认同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从宪法角度解读国家认同有三个维度:认同主体、运行机理和认同客体。公民是国家认同的主体,其公民身份是国家认同的起点,国籍是现代公民的静态标准,独立自主与平等参与是其实质内涵;认同是联系公民与国家的纽带,其运行机理是国家认同的关键。认同的本质是对人际关系的认知、选择和赞同,包括自我认同、集体选择以及赞同与奉献国家三个面相。现代政治国家是国家认同的客体,它是区别于古代国家的现代国家和区别于民族国家的政治国家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视觉文化是新兴的文化形态和思维范式,是一种以"影像"、"景观"为核心的高度视觉化的文化,也是意识形态的新载体。它通过制造出拟真的幻象,诱使观众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一种替代性的幻觉,成为意识形态控制日常生活的新方式。实现这一控制的内在机理是视觉文化"把个人询唤为主体",也就是个人在消费影像和景观时,沉迷其中,由外在的客体转变为主体,自愿认同视觉文化所传达的意识形态观念。  相似文献   

18.
阿多诺认为传统的主客体理论, 通过主体中介客体实质上建立了主体的绝对统治, 所以必须超越这种主客体的二元对立模式, 在树立客体优先性地位的基础上建立主体与客体间张力式的关系。阿多诺在对文化工业的分析中围绕主体、客体、人等一系列重要范畴, 揭示了文化工业的实质特性。基于这种中介思想的体认, 阿多诺建立了独特的客体向度的文化救赎式道路。  相似文献   

19.
时代"空心病"呼应了现今主体的语言环境,尝试着用精神分析的视角去解释"空心病"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涉及主体自我理想与理想认同,也涉及主体人格结构的代际传递.从环境、思想与文化三方面给出建议,旨在促进"空心病"青年走出"空"的误区,更好地融入环境,使主体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究文化本质视角下高校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既能为社会深入理解高校新手教师身份认同提供一定理论支持,也能为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提供文化本质视角的参考和借鉴。通过半结构化深度访谈采集3位高校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相关数据,借助NVivo11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与分析,归纳出影响高校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6个基本范畴并聚焦为3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建构高校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教师主体因素为内部驱动因素,直接影响高师新手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人际关系与文化社群因素是外部情境因素,间接影响高师新手教师的身份认同感。教师主体的文化理解是身份认同的根源,社群关系的建设是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表现形式,社群文化的建设是新手教师身份认同的软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