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近两年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只给出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不给话题或者命题,由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形式因有别于以往的材料作文而被称作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文字: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  相似文献   

2.
卢凤豪 《亚太教育》2019,(1):109-109
问题类材料作文是时评类材料作文最为突出的考试题型,也是近年来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后所新增的考点。问题类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多为时下发生的不好的事件或不好的社会现象,考查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学生如何驾驭这类作文,是教学在第一线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不少同学尤其是初中同学来说,要写好一篇给材料一事一议的小作文,也许是件很头痛的事。其实,写好这类小作文,说难也不难,关键是要仔细研读所给的材料,深层次、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并确立论点,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意蕴,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人云亦云的肤浅表层。为此,我们特选辑以下一组文章,每则材料均附有“材料简析”和“思考提示”,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多角度构思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记叙类作文的立意构思该类作文的立意构思有三种情况:A.先确定主题,再去选择材料;B.先确定写什么材料,再去提炼主题;C.主题和材料同时在脑海里闪现。可见,记叙类作文的构思有一个特点,在立意时往往连带着选材,在选材时自然应考虑立意。具体方法如下:1.由表及里,开掘深意。如鲁迅在《风筝》里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对弟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行为。事件的表层意蕴是:“自己的行为是对儿童自由精神的虐杀”,因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接着写自己想找机会补过,希求弟弟宽恕自己。可是,当他有一回向弟弟“叙述到这一…  相似文献   

5.
1、奇文共欣赏古人说:“奇文共欣赏”。对中学生来说,平时或中高考时写作一篇记叙文,如果在题材、立意、选材、组材、语言等方面有一至两项独辟蹊径、奇妙新颖,那么就是一篇“奇文”,当然就会得到人们的欣赏赞美。这里侧重谈谈记叙文运用材料上的构思技巧(运用材料上构思奇特巧妙,实际上也渗透着立意、组材等方面的构思技巧与功力)。我们知道,写好一篇作文,要有一定的积累——思想、材料、语言、技法方面的功底,因为大家知道,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思想是作文的灵魂,思维是作文的血液,材料是作文的骨肉,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技法…  相似文献   

6.
“三元关系”类作文,主体构思上很容易按三元“罗列式”构思,考场上不失为一种便捷实用的方法,但这样容易陷入“套路”,僵化思维,使写作陷入困境。故应具体材料具体分析,根据材料、诸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作重点等,整体观照,统合诸元,从而写出有灵气、有新意的作文。  相似文献   

7.
概说近些年高考考话题作文成为一种新趋向,一些同学在复习备考中,以为话题作文不需要审题,这是一个不小的误区。就提示类话题作文所供材料而言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启发思路型材料,其作用是帮助考生开拓思路,它提供了许多侯选角度让考生自由选取,或让考生由候选角度类推出一种新角度来行文;另一类是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步子迈得较大,较快。就题型来说由“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这些形式的改革,在教育界,乃至千家万户引起极大的反响。尤其是自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引起了广大学者的争论,总体来说褒多于贬,大家一致认为“话题作文”有三个特点:一是开放性,即题目只给一段材料,考生可以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定题目、自选文体来写作;二是针对性,材料针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颇受高考作文命题专家青睐的是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对审题构思的要求却渐渐被一些人淡化了。实践证明,一篇优秀的考场材料作文是离不开审题构思的,有鉴于此,笔者对学生提出如下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材料作文最忌千人一面,考生除了在选材上不要雷同之外,还要在构思上苦下功夫。本文谈一谈怎样巧构思,让考场作文与众不同,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让阅卷老师读了考场作文后有眼前一亮之感。一、审材料时巧换一个角度构思以2014年安徽高考卷为例,大多数同学不外乎持有这样的观点:支持表演艺术家可以改动台词,这是一种"创新",支持剧作家不能随意改动台词,这是一种"坚守",或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在坚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考生审题时,第一要考虑到哪一种观点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观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训练中,特别是写人叙事写景类的记叙文和散文,应该能学习中国园艺学,同时把园艺学运用到构思上。这样,会让作文有美感有深度。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回环艺术,它不是一条直线,就如文章的要求,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也要把直线的东西弄成回环,在文中增加些场景描写,就像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设计在各个节点处。在增加场景描写时,就要像园林设计中点景的要求。点景要与自然风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学生作文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作文内容人云亦云——写自己或别人已写过的材料,借鉴甚至全文“移用”作文报刊或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说明学生无能力写自己的生活,而我们作文教学也忽略了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由此,如何提高学生获取作文材料的能力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如何培养呢?一、组织活动,重视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比如少先队活动、小制作、小发明、观察自然景物、参观游览和公益活动,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小动物等,能够丰富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3.
给材料作文是中考作文命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据统计,2007年中考作文命题中给材料作文占到整个作文命题的47%,显然,要想决胜中考,给材料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大家必须要掌握。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些作文虽言之有物,但言而无序。其主要原因是,构思缺少基本的方法。因此,结合范文,学习一点构思的技巧,不仅有助于学生安排好全文的整体布局,而且有助于学生表达丰富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三)构思篇     
常见病症病症一:无构——随意涂鸦,缺乏章法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作文题目设计尽可能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考生有事写,有话讲,但还是出现了不少低分作文,究其原因,与考生作文之前不通盘构思有较大的关系。不少同学拿到题目,跟着感觉信手涂鸦,缺少章法与技法,导致作文一盘散沙。要么是一个材料多个中心,导致主题混乱;要么是一个中心多个材料堆砌,导致蜻蜓点水,点而不透。  相似文献   

16.
曹保顺 《高中生》2010,(6):10-11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高考出现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它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写作。这种命题形式一出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考生应如何构思成文呢?  相似文献   

17.
马志娟 《现代语文》2007,(2):119-121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思想的松绑。但是,纵观近几年来高考的部分作文,发现有些学生感受不到话题作文在材料、文体等方面的特点,有的走命题作文、供材作文的老路;有的把所给材料中用于拓展思路的几个排比句扩写成几个互不关联的排比段,使得全文没有一个中心:有的写成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的“四不像”文体;有的感到无从着手,写出一些不符合话题要求的文章。那么,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这种类型的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本次习作是一篇记事作文。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同学们在依据题目要求选材构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选择写作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材准确,材料要紧紧围绕“最爱做”这个中心。其次选材要真实。写文章不能说假话、胡乱编造,要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在自身经历中写明“最爱做”的原因,真实再现自己做这件事的经过、结果。这样才能使文章写得生动、具体,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后选材要新颖。新颖的题材是勾起人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的关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事,什么事既是自己最爱做的,又是最能体现自己独特性格的?只要…  相似文献   

19.
高延文 《现代语文》2005,(7):110-110
构思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是重要的一环."笔未动而意先行"说的就是要在写作之前必须经过周密的构思.大致说来,作文的构思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去选取题材其二、作者要善于挖掘具有积极意义的主题其三、在全文中要有一条明确的线索贯穿始终,使脉络井然,层次分明.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在一篇散文中达到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固然不是一件轻易而举的事,但也不是高不可攀、难以企及的.作文的构思力图精、巧、新、奇,这是作者构思作文的具体着手点.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施行,以往高考中的命题类材料作文也被新的材料作文形式取代。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的要求不同,新材料作文只是给出了一段材料,并没有规定作文的题目和话题,只规定学生不可抄袭和套作,不能脱离材料范围。这样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正确的理解材料的主旨。同时,又能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的文章看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判断选择能力的强弱,这样写出的作文有更强的真实性,可以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