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晓燕 《教师》2014,(7):67-67
正于漪老师说:"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有了激情,课堂才会生动,学生心灵的火花才会被点燃,教育才能产生刻骨铭心的力量,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那么,语文教师的激情应该如何去演绎呢?一、激情在充分的备课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堂优秀的课必定是一堂激情飞扬的课。教师的激情来自胸有成竹的自信,自信来自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对教材潜心地钻研,对文本智慧地解读,对学情准确地把握,并深情投入到备课中,达到真情  相似文献   

2.
一、<孔乙己告状>是阅读课例吗? 本刊2003年第12期刊发的课例<孔乙己告状>,我认为不是创造性阅读课例,而是一堂读写结合的写作课例.由于陈老师自己对这个课例的实质把握不准,以致蒋红森老师认为这堂课的"创造"缺乏文本依据,偏离原作,是一堂比较"离谱"的创造性阅读课.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我校孙华老师的一堂读书指导课上,一只"逆风的蝶"居然让我的心灵为之深深地震撼.震撼于文本的优美与深邃,原来一只蝴蝶可以为自己的爱的信念,矢志不渝地去追求、去牺牲,直至化为至善至美的灵魂:震撼于教师诗意般的教学,原来读书指导课也可以上得这么有诗意:震撼于学生对爱与生命的灵性感悟,原来高年级学生有他们自己独特而真诚的解读和对爱与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的:让教研工作室成员理解高年级阅读课怎么上;归纳潘海燕老师的教学方法,分享一些课堂教学经验。活动主要内容与过程:1.潘海燕老师执教《哥伦布竖立鸡蛋》2.潘海燕老师说课今天我上的是一堂"导读课"。根据教学目标,我设定的教学重点是:借助文本,在读读讲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相似文献   

5.
"课眼"指最能表达教者旨意、最能体现文章内涵、最能彰显课堂个性的词句.一堂优秀的、有灵气的语文课,应该有"课眼"."课眼"的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学生能顺畅地切入文本,能循着"课眼"深入文本,教学环节不蔓不枝,文本研读集中而深刻.设置"课眼"可通过"化题眼""扣文眼""理文脉"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新近.衢州市教研室举办了一次“高中语文文本教学”研讨会,会上,衢州三中的缪文武老师上的《冬天》一文,引起我的思考。他的课干净,流畅。以“读出自己就是欣赏。读出自己就是研究”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探究,老师更是以自身的感受带动学生,气氛热烈。是一堂很不错的课。但总觉得热闹之后。对文本深层探究不多,仅从亲情、友情、爱情这一永恒主题入手,而且着重分析父子情深,虽然精彩,易引起共鸣,却忽略文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这恰恰是我们应该教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正>《鸭子过马路》一课是蒋军晶老师在"千课万人"活动中执教的一堂习作示范课。在观摩此课之前,我曾聆听过蒋老师演绎的多篇阅读经典课例,如,《祖父的园子》《地震中的父与子》《月光曲》等。从这些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蒋老师特别善于挖掘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规律,并精于巧妙地将这些语言规律串联、剖析、迁移、重构,进而拉起清晰明了的教学线索。结合此次习作课例赏析,亦有这样一种感受:作为浙派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生代领军人物,蒋军晶  相似文献   

8.
正新修订的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实现这几者之间的和谐对话,教师就必须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借助文本这一中介,领会作者的用心,理解编者的意图,体现教者的目的,关注学生的学情。可见,要想成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首先要解读好文本。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解读文本,就要会心潜入,方可知其意、闻其味。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进入教材近百年,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课堂呈现也各不相同。王林老师执教的《荷塘月色》一课,关注文本语言、文本自身特质、学生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等,使学生经历了一次立体丰满的经典散文的体验之旅,是一堂简约、本色的语文阅读课。  相似文献   

10.
<正>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堪称一件即时即地创作的精妙的艺术作品,既可以给学生以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的启迪和学法的指导,也可以给观摩教师一种高品位的艺术审美享受和典型课例的示范借鉴。下面我想通过张喜春老师执教的《扬州慢》一课来谈谈语文课"于无声处浸润心灵"的特点。一、鲜明的文本意识文本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是学生解除疑惑的有效载体,张老师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提问,也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在解决  相似文献   

11.
王晓丹 《辅导员》2013,(22):46-47
<正>在很多课上,我们会看到老师的强势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看客。老师安排的教学环节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老师试图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全部倒给学生,以至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在我眼中,若一堂课老师能放下身段,像班得瑞的《风的呢喃》般轻柔、舒缓,学生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绚烂绽放,那一定是一堂好课。那么,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如何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呢?在不断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最大魅力在于能够引导读者通过想象与思考,完成与文本的心灵沟通,领悟文本的丰富内涵。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都把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大纲中。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一堂研讨课,分析提炼"促进学生个性化理解的阅读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于永正老师提过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先把课文背出来再备课。的确,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根本,每一堂好课的诞生无不是从独到解读文本开始的。特别是名师的课堂,给人眼前一亮、豁然开朗的,往往正是解析出文本表达的"曼妙",让听课的教师也仿佛成为学生。因而,对于文本解读,无论怎么  相似文献   

14.
上一节好语文课最大的难处就是对文本的处理,也就是王荣生教授所说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其实,只要我们紧紧扣住了文本,紧紧地贴着文本来讲,就会上出一堂好课。沈从文曾说过:"写小说要贴着人物写。"一堂好的语文课也应该是贴着文本来设计教学流程,围绕文本组织教学过程,贴着文本设计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张康桥老师致力于"儿童语文"探索之路。他曾对某次大型教研活动中的一节观摩课作如是评价:"这节课,老师苦心孤诣地构筑了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师生的解读深入透彻,其深度我感觉足以与大学中文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告诉我们,一堂优质数学课的标准是: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成在后续。在"千课万人"小学数学研讨观摩会上,徐长青老师的《重叠问题》一课就很符合这一标准。一、巧设情境链,逐步建模型徐老师的课堂,通过设立情境链、问题串、巧妙地引导学生建立对重叠的认知,并建立起集合的初步模型。课始通过理发师的困惑引  相似文献   

17.
《拐弯处的回头》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简简单单的文本,沙建华老师经过深入钻研,成功地演绎了一堂不简单的阅读教学课。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9,(93):18-19
第一课时的教与学,是学生对文本的"初见"。在此过程中,我们切实需要一堂熟悉字词、梳理结构、凝练文本的教学。第一课时是学生触摸文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必经过程。多元化地识记字词,多样化地初读课文,培育与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邹艳 《高中生》2008,(5):42-42
一、急于求成会导致浮躁一位大学教授曾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不少年轻学子已很难平静地听完老师和家长的一席话,难以一次看完一本名著或欣赏完一首名曲,他们甚至不能坚持听完一堂完整的课,他们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这些学生忘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他们希望立竿就能见到影,他们甚至渴望科学家们能发明"知识注射液",  相似文献   

20.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自由地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然后带着自己对文本的初步理解与感受,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探究,拓展超越文本. 一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准备 传统的备课是教师背着学生写教案,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教具学具等,都是一厢情愿地凭着想象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