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挖掘课文深层意蕴,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健康个性,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学科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抓情境、抓文本、抓类文、抓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使学生通过深度阅读,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2.
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要引导学生主动走进文本深处,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而生本对话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拓展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漫溯在文本深处,获得独特感悟。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需要通过深度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品质,如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等。深度阅读不同于传统的浅层阅读,它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对作者意图和文本背后深层含义的把握。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以此提升他们的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语文阅读,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开展听读活动,奠定阅读基础;提供对话支架,培养阅读思维;借助问题引领,组织群文阅读"的策略,能够让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更有深度,能够让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要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到具体的文章阅读,学生要能"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语文学科对阅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统编教材推荐了必读图书,其中很多就是名著。为此,教师要以引导名著导读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促进阅读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8.
好的文本是迷人的“风景”。进入这个“景区”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进入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方法的获得离不开课堂这个.“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法是引领学生实现文本对话、心灵旅程的有效途径。那么,语文课堂上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呢?  相似文献   

9.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还是学生读书太少。一线老师们普遍认为,只有多读书,才能“拯救”语文。部编教材特别强调课外阅读,在“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中,课外阅读成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名著阅读教学需要整合教学,难度较大。鉴于此,笔者尝试以《骆驼祥子》为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学生导向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学生学习资源的丰富提高,给学生阅读感悟带来很大的便捷,也促进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陈承章 《成才之路》2022,(6):130-132
阅读是贯穿人一生的活动,学会阅读,学会深度阅读,更是时代的要求.那么在小学阶段,就需要逐渐开始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目前,学生深度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严重影响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对整合阅读多维评价、促进学生深度阅读进行探研,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技能、习惯,提升学生深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巧妙地、高效地利用阅读课堂,通过各种渠道,找准切入点,加强阅读训练,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依托比较阅读法引导学生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为此,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比较阅读法,通过整合和优化比较阅读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努力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4.
金晓涛 《学语文》2009,(1):11-12
真正的阅读必须是自主的阅读。教师首先得深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反复涵咏、咀嚼、品味、揣摩、感悟。提升自身的审美层次:但又不能满足于做“二传手”,而要指导学生深入到语言的内部。与文本与作者进行生命的对话。这样才能真正抓住课文的要旨。  相似文献   

15.
为了避免批注阅读的模式化,教师可在课前预习、突破重点、升华认知和拓展生成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批注阅读,以期有序、有效地引导中学生深度阅读,发展个性,锻炼思维。  相似文献   

16.
数学多元表征是一个整合的概念,莱什(Lesh)认为,数学学习中有五种外在表征形式:实物情境、教具模型、图形或图表、口语、书写符号。基于多元表征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刻理解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玥 《数学教学通讯》2023,(13):44-45+80
表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性表征、图像性表征、语言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通过表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支撑、有辅助、有载体、有依凭。表征越多样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层面就越丰富。表征不仅仅促进学生的数学认知、思维,更有助于学生的数学迁移、应用。多元表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8.
生活经验是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感受的一大来源和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维还原、制造矛盾、再现生活等策略,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的限制,往往缺乏对话的深度、效度、速度。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对话进行精心地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是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生发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活动质量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教学既是对灌输式传统教学的解构,也是对新型课堂教学范式的重构。对话需要教师设置层次,由浅入深,左手文本,右手学生,与文本相遇、相知、相融,以此促进学生深度的自主阅读。一、相遇:感知文本意蕴的理解性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