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耗时多却效率低,主要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情"。以学情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是寻找突破的一个重要手段。尤立增老师提出"学情核心"的教学思想,即教师通过"预习所得"和"质疑问难"把握学情,并以此为前提设计教案,有效地突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正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重叠问题较为抽象,很多教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在集合图——韦恩图的形成过程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确实是第一次接触集合图,但这是否就代表学生对于这块知识的了解是空白呢?更多的时候,我们是以自己所教学科的立场去看学生的认知起点,却忽略了知识的学科交叉点,难免就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  相似文献   

3.
黄俊 《福建教育》2023,(5):36-37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思维发展,构建“以学为本”的课堂,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发展状态,并据此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这要求教师对学情概念的理解由静态的、应然的走向动态的、实然的。在单元设计中,教师应该整体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定位学生能力发展的阶段特征,并以贯穿单元教学各环节的学情实证分析为教学决策的依据。具体策略有: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调整单元教学内容组织序列;把握学生能力发展的递进性,对不同单元的能力立意有所侧重;强调实证化的学情分析,甄别已有经验,显化前概念。  相似文献   

5.
"因数和倍数"这个内容比较抽象,知识零散。本文以"质数和合数"为例,从课前思考、课堂剪影、教学解读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得出概念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1.赋予数字生命,理解概念关系;2.依托已有知识,开展概念教学;3.引领归纳整理,建立概念网络。  相似文献   

6.
<正>"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否则其创作难以尽善尽美。"朱光潜先生的这一精妙论述,彰显了"匠人"的地位。当"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热词时,蓦然发现,不知何时我们却丢失了工匠精神。重拾工匠精神,可以匡正社会浮躁功利之心,彰显守正创新的时代气息,教育行业亦不例外。教育领域的工匠精神,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课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教师尽心竭力、追求完美而作于细、求于精、成于质的执着品质,是哪怕教过多遍的一个知识点若没有融会贯通也决不到课堂  相似文献   

7.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深入细致地做好学情分析,挖掘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各项因素,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文章针对“自然灾害”教学内容,在学情分析及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8.
吴月斐 《新教师》2019,(12):43-44
"倍的认识"一课,从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倍是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学生在认识了乘除法之后,对于标准量有若干份的一种理解。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体系方面分析:人教版教材把"倍的认识"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是学生在整数范畴内对倍的一种认识,即对完整的若干个标准量的一种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9.
每当想起2006年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情景,我仍汗颜与不安。也许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经验不足;也许因为整日疲于备课,无暇琢磨;也许对学生还缺乏了解,信心不够……无论如何,结果就是:讲台上的我缺乏激情,味同嚼蜡;讲台下的学生死气沉沉,少有回应。几十分钟的课堂,也觉得很漫长,简直是一种煎熬!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步入新课程的我,2007年再上这一课,绝不能让"历史重演"!既然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要上好这节课,当然得了解学生啊!  相似文献   

10.
深度学习作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途径,对学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对学情的精准分析,以实现深度学习为目标,进行“总—分—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构教学内容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达成对单元知识的整体认识,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1.
尝试构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一般生物教学流程,探索和尝试将深度学习理念运用于初中生物课堂。并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内容为例展开论述,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以苏教版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说明基于学习任务分析和学情的教学设计过程:通过学习任务分析,对比分析教学的理论起点和现实起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研判教学的真实起点,并据此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和学生活动方案,形成教学流程设计,并在教学实践后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彭爱芬  李樟凤 《文教资料》2014,(20):168-169
“学情分析”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和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在说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情分析是否透彻和完善可以推测出老师对学生和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作者在讨论学情分析的基本内涵、作用及常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说课情况分析“学情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通常安排在高二上学期,可以和《必修五》的教学交叉进行,也可以自成一体。说实话,学生对于这样密集的大容量文言文学习是很有畏难心理的。因为他们学过的文言文篇目并不多,很多文言知识的掌握和积累都还不够。从《〈史记〉选读》的篇目来看,文章普遍比较长,知识点密集,难度较大;但故事性强,人物个性鲜明,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  相似文献   

15.
方案一一、初读,理解诗意1.导入: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地方军阀仍在混战。他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延伸学习,巩固和强化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李爽 《天津教育》2023,(6):80-82
<正>2020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次课标的修订思路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化,以及学科实践、学业质量水平的突破,从而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结合新课标的考察要求,课程理念与目标设计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等素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以大单元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和项目化学习作为有效融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学情的《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通过由厌读到愿读、由浅读到悟读、由散读到整合、由“1”到“X”的“四阶”阅读活动,使得学生愿意亲近经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习的效率。"认识百分数"一课,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总是直接讲授百分数的概念,导致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也教得费劲。为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十一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基于对当前成熟应用技术的分析,提出了数字化教育部考试中心信息系统架构。该架构由统一数据层、基础服务层、业务支撑平台层、业务平台层和信息门户五个部分组成,使数字化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信息系统更具有灵活性、开放型、可扩展性、可持续发展性,为教育部考试中心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