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兰容若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中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备受世人喜爱。只如初见,留下初见时的美好、纯情,没有伤害,没有怨恨,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身为教师的我,由此联想到师生之间的初相识。初见,师生会抓住机会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最美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总是在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好?从这一意义上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初见",既可能直接影响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课堂交流及教学效果,也可能是双方美好回忆的一部分。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使得这一场"初见"更具难度和挑战性,这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技术"素养,提升"艺术"修养,努力打造让学生"一见钟情""再见倾心"的思想政治课堂。一、知己知彼,预设主题一般而言,师生初次见面的第一堂课,更大程度上就是一场"师生见面交流会",学生普遍带着一种新奇、  相似文献   

3.
追寻那份本真,是追寻最初的理想。纳兰性德吟诵"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时的我们纯洁而真挚,是这个世界的赤子,是自己生活的帝王。郭沫若言自己的生命就像是"十  相似文献   

4.
喜欢纳兰容若的《木兰花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留下初见时的美好、倾情,没有伤害、没有怨恨,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不过“人生”后面紧跟的“若”,道出这仅是个美好的愿望,不免遗憾与无奈。  相似文献   

5.
青天无片云     
<正>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与她相识在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年纪,而她是年长我许多的大堂姐。她叫芳菲,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是一个极美的女孩。一张略带稚气的鹅蛋脸,两弯长眉如新月,一双顾盼神飞、潋滟流光的眼睛仿佛含着整个世界的光彩,那时,我想"盈盈一  相似文献   

6.
周建国 《青年教师》2007,(10):55-56
有人说,在人生征途上是"慢二十,快三十",一旦过了20岁,人生的"车轮"会越转越快。此话对极了!不知不觉,"昨天的我"已经走过了30年的从师之路。  相似文献   

7.
12月23日 睛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只是小说,而不是人生。 小说里的男女主角总会在辗转中又回到原点,总会物非人是,感叹着人生若只如初见。而,在这世上,人生,会如初见吗?  相似文献   

8.
<正>相遇却不能相守,是一场荒唐还是一声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假使人生只如初见,终究只是个"假"字。倘若秋风不必再悲画扇,也只是个若字。一直以为,只要在乎,便可以长久;后来,却不是那么简单。Y说,人的一生都是在错过中度过的。也是,人生又何尝不是将一个又一个拥有的变成曾经拥有;人生又怎外乎把一次又一次擦肩变成永恒的回眸。为了一个擦肩而过再五百年的回眸等待。  相似文献   

9.
正古往今来,产生过许多问月的诗词歌赋。屈原的《天问》大概首开问月的先河,唐宋时期的问月诗很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诗情哲理交融,问题提得饶有兴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相似文献   

10.
赫斯特和苔丝分别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和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尽管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度,但她们的遭遇却十分相似:被绑架在"贞操"的桎梏上。佩戴着通奸标志"红A"的赫斯特大半生生活在人们的鄙视中,同样失去贞操的苔丝苦苦挣扎在所谓的"爱"的漩涡中;她们都热爱生活,并且努力为之奋斗,可结果却迥然不同:赫斯特由"通奸者"变成了"天使",实现了人生质的变化;苔丝却由美丽、纯真的姑娘变成了"杀人犯",最终走向毁灭!赫斯特成功的人生和苔丝失败的人生很是值得现代女性去研究、思考,并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行为,诠释着什么是"恩",怎样去"感恩"。教师必须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知恩、感恩、报恩!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相似文献   

12.
焦康 《家教世界》2014,(20):44-45
正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男教师。我热爱幼儿教育这一职业,并且一直在享受着这份职业带给我的幸福。因为对于我来说,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孩子们就是天生的"思想家",他们会有很多奇妙的问题或者出人意料的应答,让你惊叹他们的思维是如此灵动!如果人生就是一场旅途,幼儿园生活就是一个十分重要和珍贵的驿站。能够成为这些孩子的人生启蒙导师,我由  相似文献   

13.
冯渊 《高中生之友》2013,(Z2):52-58
流行的文字将纳兰性德打造成一个柔弱的多情公子,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让一些初识他的小女生还没看清内容就晕过去了。各种版本的传记也是风花雪月得不着边际,传记作者以多情的文字、贫瘠的想象来雕琢这位其实属于雄伟领域的人物。请看一些论文的标题:"一宵冷雨葬诗魂""满纸悲愁之音,吟唱断肠愁曲""经声佛火两凄迷",还有这样半通不通的售书广告:"本书是  相似文献   

14.
《拟古决绝辞》应当是纳兰性德的一封绝交信。我不是历史学家,不会去考证他是和谁"掰"了,我甚至都没怎么理会他对那位"薄幸"友人的决绝之情,我只是对诗中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痴迷了。  相似文献   

15.
适当的妙处     
人在世间行走,常以"知足者长乐"来维持一颗平常的心,自以为这是人生的大境界,待看到李叔同的一幅字"知止",不禁赧颜。乃知"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  相似文献   

16.
"半"称心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境界。"半"即"适度",适度为美。语文教学亦应追求"半"称心的境界!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应有机渗透;课前教学预设有度,应让学于生;课堂教学不求全求满,应内容聚焦、过程清简;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包括"生生评价",不失度、过度。如此,语文教学才能展现她最美的景致!  相似文献   

17.
五味人生     
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咸。人生也有五味,虽然我的人生只过了12年,但我却品尝了五味人生。酸甜苦辣咸的"酸",那就是酸楚啦,当然我也遇到过,那是小学的时候。我正在教室里上课,班主任要去开会,要班长组织好纪律,这样的话,那班长怎么组织好纪律啊!你看,吃东西的吃东西,说话的说话,哎呀,我旁边的把垃圾扔到我  相似文献   

18.
<正>继承传统、传承经典是时代的使命,也是语文教学应该担负的时代责任。语文教材是文化经典的载体,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经典传统篇目,如《孔乙己》《荷塘月色》《出师表》《故都的秋》《祝福》《孔雀东南飞》等。中学语文教材虽经数次修订,而这些传统经典篇目却"经久不衰",足见这些传统经典篇目的魅力。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传统篇目的学习热情并不是很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广为流传中形成了"定论",老师"定式"化地宣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从而失去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惊喜。如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传统经典的积极性,使传统篇目的魅力重新  相似文献   

19.
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 传说里,最喜琢磨的是白娘子的故事了.人生锦年,执一把雨伞,与那人相遇.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这样的吧.便是神仙,也都没摆弄好自己后面那些个不堪的情节.一次酒醉,待醒来,转身不见了玉郎影.托身的主丢了,谁不急呢?找啊找啊找郎君.找到郎君在山庙里,叫什么"金山寺",只是不肯出来见面.药店也不开了,只忙着水漫金山了,法海没斗败.黎民遭了殃.爱情,真的误事!废耕废织地放下工作,天天打仗,只为了挽留行将离去的一个人.到后来,还是一个人独守孤塔,于西湖之湄,于青峰之后.民间的老百姓不忍心了,敷衍了一个"许仕林祭塔"的情节,终于佳人出塔,全家团圆.对此笔法,我向来是不屑的.  相似文献   

20.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少年不谙世事,懵懂却也快乐,一旦拥有就可以天长地久,只是故人旧心已不同,即使只是一念之隔.也会发现失去的是那么多!初见惊艳,再见依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