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作文教学的践行者,我认真拜读了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子肖铁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现在美国攻读博士。肖复兴以自己的写作理念指导儿子  相似文献   

2.
何捷 《湖南教育》2008,(1):26-27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子肖铁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现在美国攻读博士。肖复兴以自己的写作理念指导儿子写作,并收集儿子从初学到高中的作文,将这些文字整理后著成此书。对从事作文教学的教师们来说,该书是一份宝贵的学习材料。  相似文献   

3.
刘跃 《现代语文》2008,(12):120-120
贴切的比喻,可以使作者的情感含蓄隽永,使表达更加深刻。肖复兴的《母亲与莫扎特》抒写的是传统的母爱这一主题。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而每个人对母爱的认识却带有明显的个人意识和倾向。在这篇文章中,肖复兴借自己对莫扎特音乐的重新认知来比喻自己对母爱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关于亲情的话题,是充满爱的话题,历来都是永恒的主题。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父爱母爱、亲情友情也是永远写不完、道不尽的主题。许多同学在写父爱母爱时,常常通过父亲母亲关心自己的几件事情,作简单组合式的记述,便连缀成篇了。作家肖复兴也写父爱母爱,他的视角和写法却是别具一格的。肖复兴没有一一罗列母亲关心自己的琐事,也没有采用记账式的写法,而是撷取自己记忆中最深刻的事情来表达情真意切的母爱。应该说,母亲抑或父亲对子女的爱护和关心是深沉的,其中可以写的事情真是举不胜举,感人的情节也可谓层出不穷。但是,…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作文教学的践行者,我认真拜读了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作者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子肖铁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现在美国攻读博士。肖复兴以自己的写作理念指导儿子写作,并细心收集了儿子从初学写作到高中毕业的一篇篇作文.将这些文字整理后著成此书。对从事作文教学的教师们来说.该书的确是一份宝贵的学习材料。  相似文献   

6.
<正>母亲是一条河,母爱柔情似水;父亲是一座山,父爱恩重如山。父母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写母亲的诗文浩如烟海,写父亲的诗文也数不胜数。朱自清的《背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经典美文,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子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动人,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已深深镌刻在作者的脑海里,也深深晃动在广大读者的心目中。天下的父亲千千万,父亲的形象各不同。诗人王单单对  相似文献   

7.
瓦匠     
从娶母亲的那天起,父亲就盼望着能有个胖儿子,可母亲的肚子不争气,一连生下了三个女儿。邻居们就和父亲打趣,唤母亲为"瓦窑",唤他为"瓦匠"。父亲每次都笑着敷衍过去,他相信母亲会给他生个儿子的。父亲虽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但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当母亲生下第三个女儿--我时,恰好赶上计划生育"大行动",父亲想有个儿子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守着  相似文献   

8.
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琅琅、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  相似文献   

9.
我读过肖复兴的一篇文章《荔枝》,是作者抒发对母亲那绵绵不 尽的思念和深情的。 文章中有许多令我感动的句子,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这句:“母亲 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  相似文献   

10.
上高中的儿子顶撞了母亲。因为“青春期”遭遇“更年期”,他无法忍受母亲的唠叨。母亲气得半死。做父亲的便约儿子一起出去散步。两人走了好久,父亲却不发一语,儿子很纳闷。一直到快进家门,父亲才拍拍儿子的肩膀,以男人对男人的语气说:“等一下进去时,给我女人一点儿面子!”儿子惊讶于老爸用哥们儿的语气跟自己说话,并因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义气,从此对母亲毕恭毕敬。所以,有时候,父亲这个角色很重要。父亲,儿子的榜样,女儿的偶像。男人结婚那天,是否已把这个责任想清楚?当儿子顶撞母亲时,应该告诉他,在下列的事中任选一样,做到后,才有顶撞的权…  相似文献   

11.
3袋米的故事     
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但相信这带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就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  相似文献   

12.
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在超市购物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儿子陷入了沉默。短暂的沉默之后,母亲插言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自从父亲中年病故,家里所有的重担就压在母亲一人身上了。儿子从小就顽皮,没少让母亲操心。有一天,上初中的儿子打碎了教室的玻璃,老师通知家长去学校。母亲回来后,没有像往常那样训斥儿子,而是沉默了良久后对儿子说:"如果你总是这样不长进,你父亲在天之灵也无法安宁!"儿子望着母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觉得心里隐隐作痛。  相似文献   

14.
三袋米     
佚名 《高中生》2010,(34):26-27
这是一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默默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便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溘然长逝,留下了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娘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过着“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孤寂生活。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皱着的脸上充满了笑意。当满山的树木在黛绿中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荔枝》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的一篇新课文,作者肖复兴。乍看题目,文章似要介绍荔枝,细读会发现作者是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与母亲吃荔枝以及为母亲临终前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回忆,反映了母亲与儿孙之间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在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之后,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达到:(一)理清文章线索,引导学  相似文献   

17.
《荔枝》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写的一篇杯念母亲的文章。由于作者描述生活情景的背景离现在久远,我们这些衣禽无忧的小学生很难体会文中母子的深情。  相似文献   

18.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30多岁的母亲,她有个七八岁的儿子。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为了照看孩子,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看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荔枝》是一篇真挚动人的美文。作者肖复兴以细腻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我”和母亲之间围绕荔枝发生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孙厚重的爱,也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结尾写道“: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简洁而情意绵绵,可谓是文虽尽而意无穷的妙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中学。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他们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中学,学生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