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送》是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也是"人生三书"的最后一本,是龙应台在经历了父亲的逝,母亲的老、病,兄弟的相聚又分离,孩子的叛逆远去等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写下的对于人生悲欢离合的独特感悟。在《目送》中,我们读到了另一个龙应台:不再谈犀利的社会议题,不再关心国家大事,而是以温婉细腻的笔触,描绘最平常的生活之美,充斥着对亲人的眷恋和对命运轮回的敬重,向我们讲述一场场生命的"目送"。  相似文献   

2.
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作品以犀利的杂文和温情的散文著称,其中温情散文作品以"人生三书"系列为主,这一系列作品有以叩问人生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龙应台的个体意识,一个是龙应台面对孩子成长对个体发展的尊重,集中表现在《孩子你慢慢来》和《亲爱的安德烈》两本书中,一个是龙应台面对父母老去对个体生命的思考,集中表现在《目送》一书中。  相似文献   

3.
龙应台的散文名篇《目送》被誉为21世纪的《背影》。解读《目送》,需要理解把握"生命"这一深刻主题,但在教学时还需要深入浅出,切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寻找文本思想情感与学生生活、生命的契合点,从而展开深度对话。由"一篇美文"向"一本佳作"、"一位作家的系列作品"拓展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课内到课外、由书内到书外的"大阅读"理念。  相似文献   

4.
Part1好书1.《目送》龙应台著龙应台是台湾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及作家。《目送》收录了龙应台74篇感人至深的散文,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和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  相似文献   

5.
叶静 《教育文汇》2012,(2):54-54
《目送》是一部“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兄弟的书”。龙应台以前的作品大多笔锋凌厉,有人称这本书为她的“温婉书”——因为是写给她的儿子华安的,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絮语,故而温婉,当然也深沉并绵密。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龙应台散文集《目送》的争议,论述其亲情叙事的正价值;以其经典之作《目送》作为管窥途径,论说细节拼贴构成“描述型”文本形态、诗情沉着于叙事的抒情方式以及“小感触”升华为哲理性思考这三方面,是龙应台艺术散文的主要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骨肉相连     
龙应台去年在大陆出了本书叫《目送》,书里的那篇同名文章广为报刊转载。那一年她到机场,送16岁的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  相似文献   

8.
王庆庆 《江苏教育》2012,(Z1):20-21
作品简介: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相似文献   

9.
龙应台是台湾知名女作家,《目送》是其亲情散文的代表作。本文将从文章学的主体、文体、语体等角度分析《目送》,希望可以对当下中学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送     
王小树 《初中生》2011,(Z5):96-97
看过龙应台写的《目送》,把亲情刻画得温暖而又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舍不得的人和事,才会久久地目送。  相似文献   

11.
目送     
看过龙应台写的《目送》,把亲情刻画得温暖而又伤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舍不得的人和事,才会久久地目送。  相似文献   

12.
<正>作者:龙应台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2009年10月1日定价:39.00元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旁,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作为母亲,妈妈想必也感同身受,还在长大了,越走越远,留下的只是一个背影。作为儿子,我也给母亲留下一个背影,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3.
江如画 《高中生》2011,(21):20-21
《目送》既有龙应台独到的敏锐,也有她文字特有的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与生命素面相对的真诚与理解。文章构思精巧,形散神不散。这篇散文看似随性散漫,实则严谨绵密。文章开始叙写"我"对儿子成长的关注,"我"目送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忽而笔锋一转,  相似文献   

14.
静读龙应台的《目送》,是近来每个夜晚睡前的最后程序。“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5.
最深的羁绊     
唐栗 《中学生百科》2012,(36):60-62
《目送》是龙应台的散文集,六十八篇散文,写友情,写亲情,写读过的书,写走过的路,写对历史的感悟。每一篇文章都是她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她所遇到的所触碰到的一切。而其中,最最让人动容的,还是龙应台写自己的父母如何慢慢变老,如何通过父母的眼睛开始去看父母眼中的世界,如何陪伴着父  相似文献   

16.
江如画 《高中生》2011,(7):20-21
《目送》既有龙应台独到的敏锐,也有她文字特有的深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与生命素面相对的真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目送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龙应台在《目送》扉页上写的第一句话. 这本书是母亲买给我的.当她把书放到我手里时,我并没有感到什么特别,也并没有马上阅读,因为我认为那会是一部父母诉说亲情有多么伟大、对儿女有多么负责任的大众化作品.  相似文献   

18.
刘小莉 《教师》2013,(31):47-48
[阅读精美文本] 龙应台《目送》、琦君《髻》 [语言特色研究] 《目送》抒发了浓浓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的人生滋味的理解;《髻》则凝聚了作者对旧时代女性命运的真切体悟和悲悯情感.两篇文章都感人至深,文章的情感美是通过叙事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一季清明     
陆琳琳 《新读写》2014,(4):30-30
读作者的文字,一种凝重感油然而生,想起龙应台的《目送》,所谓亲人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人生有聚就有散,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特别是在清明这样一个思故的日子里,思念之情更难抑制。  相似文献   

20.
龙应台 《新作文》2012,(6):20-23
正作品简介:龙应台的亲情类文章,温柔纤细,深情动人。《亲爱的安德烈》被誉为"新时代的《傅雷家书》",内有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30多封书信往来,内容涉及道德伦理、文化差异、普世价值、国际政治等,文笔生动,话题广泛,探究执著,情感深邃,令人感动。《目送》被称为"21世纪的《背影》",共由70多篇散文组成,是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龙应台描写诸多生活中的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情意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