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汗青 《新闻世界》2012,(1):150-151
我国首部商业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在央视播映,引发了广大观众对于自然类纪录片,确切说是国产自然类纪录片的关注,热播同时也引发了纪录片领域对于《森林之歌》的分析。笔者以《森林之歌》与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微观世界》作比较,分析(《森林之歌》在纪录片叙事手法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姜在青 《今传媒》2012,(3):77-78
纪录片,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产生了。在电影产生的初期,我们所看到的影像都是纪录片,它们拍摄的都是真实的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从它的诞生到现在,纪录片在中外的发展状况却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叙述手法、细节刻画还是思维角度等方面都各有其特点,但又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将通过对《微观世界》《森林之歌》这两部题材相似的自然类纪录片在叙事手法和细节刻画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中外自然类纪录片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德银 《新闻窗》2008,(6):114-115
中央电视台历时4年拍摄的中国首部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12月在中央一套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这部11集共550分钟的纪录片由摄制组深入我国各大原始森林,拍摄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鹎、东北虎、长臂猿等珍稀动物及它们生活的“家乡”,用精美的镜头展现了人、动物与森林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吴甜 《东南传播》2012,(1):145-146
《微观世界》和《森林之歌》分别是法国纪录大师雅克.贝汉和我国导演陈晓卿所拍摄的两部自然类纪录片。本文通过对比这两部纪录片在叙述手法和细节刻画上的差异,并对中外纪录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自然类纪录片在借鉴西方同类纪录片的成功与不足,为今后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寻求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变更,生态纪录片的样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待生态纪录片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网络时代赋予人们的一种反思精神的必然结果。我国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诞生在"后现代"的今天,它会用什么样的姿态引领我们去思考"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呢?本文将以《森林之歌》的第3集《森林之歌——容颜:绿色版图》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变更,生态纪录片的样态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待生态纪录片的态度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是网络时代赋予人们的一种反思精神的必然结果。我国首部大型生态纪录片《森林之歌》诞生在"后现代"的今天,它会用什么样的姿态引领我们去思考"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呢?本文将以《森林之歌》的第3集《森林之歌——容颜:绿色版图》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森林之歌>是中央电视台历经4年精心打造的纪录片,作为国内第一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它系统地记录了中国的森林版图.本文主要尝试从叙事、立意、意境美三个层面分析这部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许燕 《东南传播》2011,(12):99-101
通过对《微观世界》、《森林之歌》叙述方法和细节刻画上的比较,试图发现中外自然类纪录片创作的差异。,叙述对象不同以及中外不同的创作理念,影响纪录片的叙述方式和对事物的细节刻画。《森林之歌》成功运用故事化的叙述模式引人入胜,《微观世界》在细节刻画上注重对动植物各部位细致描摹,给观众以感官冲击。  相似文献   

9.
薛海彤 《传媒》2023,(9):47-49+51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引发了全球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生态纪录片以倡导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用真实影像揭示生态环境真相,唤醒人类的环保意识。以《众神之地》为代表的纪录片既有对生态美学的诗化实践,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建构的生命哲思。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两部影片的简要概述《微观世界》是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拍摄的,反映一群同我们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却微小到我们平时很少去关注的昆虫生活的一部纪录片,这部影片的拍摄工作历时多年,推出后好评如潮,在法国,共有1600万观众观看了该片,创造了一个票房的奇  相似文献   

11.
赵婧  杨寅红 《新闻世界》2011,(8):263-264
真实性是纪实作品的根本支撑力和生命源泉。近年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已然成为新一代纪录片叙事的趋势。本文以《敦煌》为例,从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故事化叙事方式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温柔之歌》是法国女作家蕾拉·斯利玛尼的小说,获得2016年度龚古尔文学奖.小说透过一起保姆杀童案,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空间,折射出当代法国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使得小说拥有了极大的社会学意义.文章从三个角度——边缘人物的复杂人性呈现、文本的社会学意义以及小说叙事风格的转向,探究该小说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著名纪录片人冷冶夫是2006届法国FIPA国际电视节唯一的亚洲评委,在参加选拔时被问及“如何能够拍摄好的纪录片呢?”他回答:“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画面化”。《故宫》正是如此,在影片建构的宏大叙事中,王朝的兴衰、文明的沉浮通过精美的视听元素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郝兵 《出版广角》2018,(1):78-80
纪录片《本草中国》以其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题材和诗性叙事的表现方法,为观众呈现了具有浓郁水墨风格与田园气息的中医药文化探寻生命奥义的过程.影片以时空交叠式的叙事结构和寄寓着天人合一哲趣的念白建构出一种具有古典韵味的诗性节奏,并通过图像叙事的力量,以交融互生的精巧工致之匠心和雅致冲和之诗意,实现了对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和基础知识的普及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鹏 《新闻世界》2010,(12):170-171
本文通过对中国第一部金融类纪录片《华尔街》制作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的介绍,简要分析了金融类纪录片在我国诞生的客观条件,并以《华尔街》为例探讨了金融类纪录片的拍摄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王天 《今传媒》2011,(12):59-60
自然类纪录片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纪录片种类之一。它从生态现实出发,体现对生命的深层关注,对自然的终极关怀,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珍爱。本文从叙事方法和审美视角两个方面,对纪录片《海洋》进行了分析,对最新自然类纪录片的发展成果和突出特点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类纪录片对人类产生的深刻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元 《档案时空》2006,(11):41-42
我最早读到《欧阳海之歌》这本小说,是在1966年上半年高中二年二期的时候。不久,“文革”爆发,有人在借题发挥,大做文章,说什么“郭沫若题写书名《欧阳海之歌》中的“海”字,从背面看,隐藏着‘反对毛泽东’。”出于好奇,当时我们好些同学围在一起左看右看,横看竖看,也没发现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为了和平》从小切口切入,采用史论结合、故事表达的方式,对抗美援朝战争予以忠实还原和全面呈现,阐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时代价值和中国必胜的内在逻辑.该片最大的特色是其叙事策略的创新,具体表现在叙事视角多元化、叙事内容细节化、叙事素材多维化、叙事内容纵深化和叙事语言诗意化等五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中外文版本、世界图书馆馆藏量、期刊学术提及率和海外读者接受度四个维度,考察《青春之歌》自1958年至2015年57年的海外传播历程,从而探索中国文学获得世界影响力的途径、轨迹。  相似文献   

20.
张丹 《新闻世界》2013,(9):240-241
2009年上映的美国纪录片《海豚湾》运用了大量叙事技巧,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浓厚宣教色彩的纪录片。本文分析了《海豚湾》的主题、叙事结构及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