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国际集邮联合会(FIP)专题集邮委员会主席、意大利集邮家乔卡罗·摩罗利博士和美国集邮家乔治·戈佐多次撰文,阐述了如何对待邮展中出现的假票问题,以及FIP的相应措施。笔者综合国外的有关报告,转述如下: 鉴于在邮展中发现了日益增多的假票,FIP反假品委员会已经制定了有关防止展出假票的规则。作为一项尝试,在1990年的伦敦世界邮展上,展品的评审规则中就增加了关于邮品辨伪的特别条例,结果是好几部邮集由于被鉴定出包含假票而遭到降级的处分。 根据规定,一个辨伪专家组在展品未上框前,对展品进行抽样检查。在1991年的东京国际邮展上,这项  相似文献   

2.
1笔者很喜欢《集邮博览》的辨伪活动,但由于工作忙的关系,错过了前两次的参与,今难得休闲,故对鸟巢小型张作一辨析。通过对真品相关信息的研究,可知杂志所提供的图片上图为假品,下图为真品,理由如下:1、假品邮票边纸上"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场馆"中英文系蓝色油墨印刷,而真品印刷油墨应为银色反光油墨,即从不同角度观察文字可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2、镂空文字"Beijing 2008",假票字样位置比真品左  相似文献   

3.
缘何集邮     
王攀 《集邮博览》2009,(1):18-18
选择一位青年,选择一位有品级无段位,但想要有段位的集邮初学者,选择他每个月的集邮生活,选择他的集邮过程,选择他的集邮梦想……是机缘让我们选择了中国矿业大学的王攀同学。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后,王攀还集邮吗?我们衷心希望他不仅还在集邮,而且还能因他的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来集邮。也许,他一个人的集邮史能记录我们事业的变迁。二十岁对于我们很多人已成为过去,但是,通过一个孩子的集邮历程,我们是否又找回了那难忘的青春岁月?邮友也好,邮长也好,请大家用宽厚的胸怀来包容一个后进的成长;请大家用广博的邮识来点拨一个青涩的梦想。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关心这位"集邮宝贝",来信来稿,为他指点迷津。也希望王攀同学用他的美好未来还大家这一份真诚。  相似文献   

4.
一位名不见经传,过去很少为人所知的普通集邮者王世龙,在2006年6月文献集邮联谊会改组时当选为北京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在2006北京市第3届现代集邮展览和前不久在高邮举办的“全国首届集邮文献及文献集邮展览”上他的3部文献集邮展品均获得高奖,他是什么人呢?  相似文献   

5.
集邮作品     
夜深了,她一个人徘徊在河堤上,不想见到他。为啥?就为他没出息。自从两人相识开始,他们就知道对方都在集邮。她在集邮时总是想办法按着已经选择的专题内容收集邮品,可他呢,就是每年买一本年册。她让他学着写点集邮文章,通过理论研究获得一些集邮成绩。说实在的,他从小就讨厌写作文,  相似文献   

6.
四月中旬,在《集邮博览》杂志社,笔者聆听了王泰来先生对现代集邮的看法。王先生不但对现代集邮有着独特的见解,而且他的邮集《清末纪事》就是以清代手绘邮资明信片为素材,按现代集邮的社会集邮方式编组的,在2001年全国邮展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他本人曾参加了2002年北京市现代集邮展览的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7.
信息     
《集邮博览》2013,(5):93
中国邮政召开集邮业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4月12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召开全国集邮业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对2013年的全国集邮工作做出整体部署,提出了具体安排和要求。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丕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回顾了2012年的集邮工作,对过去一年所做出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要确保2013年集邮专业管理、服务及经营工作  相似文献   

8.
年过九旬仍然爱好集邮的姚秋农老先生,是湖北著名的“五老”之一。他集邮经历长达70余年。抗战期间,他把收集研究国邮作为重点,写下大量学术文章。解放后,他积极参加各种集邮活动,为培养湖北武汉集邮骨干做出了奉献。姚秋农,湖北武汉人,1916年生。毕业于汉口中学, 青年时代开始集邮,早年加入新光、甲戌邮票会。1927 年起从事摄影工作50余年,1979年退休。1930年他在江西庐山(牯岭)时,遇到广东集邮家林壁声,林赠送给他一些中外邮票,教他集邮知识,使他走上了终身集邮之路。姚秋农从上海的《申报》和《新闻报》上看到苏州蔡汇河头的五州邮票社出售邮票的广告,便开始向该社函购一些邮票,渐渐地,邮品与邮识都增多起来。  相似文献   

9.
我常在想,要发展我国集邮事业,从集邮大国向集邮强国迈进,全国集邮联、各级集邮协会就应当多一些像刘广实、唐无忌林轩、张巍巍、王宏伟、樊伯钦、宋晓文、吕维邦那样的有一定经验的集邮家、邮学家来作专职的集邮工作者。以吕维邦为例,他是安徽省蚌埠市集邮协会顾问、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毕业于青海省邮电学校。参加工作后,他又通过自学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函授学院、南京邮电学院。1988年11月,他被安徽省邮电管理局评定为经济师。2000年6月荣获安徽省总工会“读书自学成才者”的称号。到笔者撰文时止,他已在全国各邮刊邮报和邮电系统内部刊物上发表了介绍邮识、集邮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1200余篇;从1997年至2001年,他先后出版了集邮文化丛书《邮海漫步》、《邮市漫谈》和《邮票赏评》三本专著,每本专著都曾获得两项大奖,名扬华夏邮坛。  相似文献   

10.
怀念何大仁     
6月16日何大仁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中午在厦门逝世,享年79岁。何大仁先生教育世家,他自幼集邮,至今66年。在学习与工作之余他致力于集邮活动和集邮教学,在苏联俄罗斯邮票研究和鱼类专题集邮等领域多有建树。尤其可贵的是,1986年厦门大学在中国高等学校首开集邮学公共选修课程,就是由何老倡议开办并亲自执教的。何老主编的中国第一部《基础集邮  相似文献   

11.
把邮票当老伴在我的眼里,周紫枫对于集邮的痴迷"痴"到了"家"。他9岁起开始集邮,徜徉于方寸世界,乐此不疲,终生不辍。周紫枫50多岁丧偶,我们曾劝他找一个老伴,他说:"邮票就是我的老伴,我要与邮票相依相伴过一辈子。"他履行了这一宣言的承诺,对集邮一往情深,老而弥笃。他生前并未在国家级以上邮展获过金奖,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集邮的热爱。  相似文献   

12.
他的个人集邮史不长,1988年离休后才正式开始集邮。但是,在《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邮政周报》、《极限邮讯》、《极限集邮者》、《极限集邮》、《哈尔滨集邮》等约20家报纸刊物上发表邮文达300多篇。  相似文献   

13.
年近90高龄的郭润康先生是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批名誉会士,是当代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他于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从15岁起开始集邮,60多年来为我国集邮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因而广大集邮界人士敬称他郭老。郭老早在青年时代就爱好对邮票的收藏和积极学习集邮知识。1942年8月他和邮友们一道成立了“金竹邮票会”,创办和出版了邮刊。随后他又加入“甲戌邮票会”。先后发表了各类集邮文章千余篇。为弘扬  相似文献   

14.
新春伊始,2022年第1期《上海集邮》闪亮登场,新辟"年少邮为"栏目让人眼前一亮。要让集邮有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就必须充分重视青少年这支集邮队伍。郭润康生前积极宣传集邮。我十分赞成他的观点:"集邮从娃娃抓起,已成共识,但鼓励孩子集邮,首先要焕发孩子的兴趣……宣传集邮的意义和讲解集邮知识,使同学们树立集邮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刘铭彝离开我十年了。他生前一直把集邮作为健康的业余爱好,在学习、工作之余进行。追寻他六十多年的集邮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而集邮活动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时期和老年时期。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国际集邮记者协会成立60周年。AIJP的创建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成立的翌年,国际集邮新闻工作者协会(FIPP)在意大利成立,成为世界第一个主要由集邮记者组成的国际组织,创始人为意大利集邮家朱利奥·泰代斯基。在1919年意大利集邮联合会成立之前,他曾任意大利集邮俱乐部主席。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年末《集邮博览》的休刊,可以说给集邮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整个集邮界陷入悲痛、消沉,并为之思考,读者更是呼声四起。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谁又能料到,《集邮博览》的休刊竞是她的一次重大转折?如本文的作者。本文作者得知《集邮博览》休刊后,在失望之余开始收集集邮文献,在他收获满仓的同时,他又迎来了《集邮博览》的复刊——  相似文献   

18.
杨耀增 《集邮博览》2001,(12):27-27
日前,天津市静海县集邮协会副会长孙革,趁到天津广播电台演讲集邮知识之际,顺便到舍下来看望我。我与孙革相交已经20年了,目前他已身居要职,但他一直是以长辈之礼对我。这位中年人对集邮可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在“三史”方面。那天,他的谈锋甚健,我的精神也好,慢慢地他就将话题引到了18年前《天津集邮》创刊前后的一些往事上:  相似文献   

19.
4月9日,“2004上海集邮节专题邮展颁奖大会”在上海集邮大楼八楼举行,为集邮节专题邮展划上圆满的句号。 上海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唐无忌主持了大会,他说,这几年来,上海专题邮集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有所提高。这次专题邮展是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20多年来,第一次举办的专题类竞赛性集邮展览,使我们看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集邮爱好者除邮品之外,通常都有兼项收集。而本文作者的集藏兼项则较为特别,在60年的集邮经历中,他以集邮为"媒",意外地收藏了数百枚世界七大洲邮友寄来的圣诞新年贺卡,而这些贺卡,也反过来见证了他60年的集邮经历—一般来说,集邮爱好者除邮品之外,常常还兼项收集钱币、火花、烟标、税票、纪念章等。而我的集藏兼项则较为特别,在60年的集邮经历中,我以集邮为"媒",意外地收藏了数百枚世界七大洲邮友寄来的圣诞新年贺卡。这些贺卡风格迥然不同,然而都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