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0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这一综合开发机制在8个重点领域开展了近一百个项目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互补性发展是开展次区域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激发动力;次区域各国政府加强联系扩大合作的意愿是开展次区域合作的主要驱动力。加强次区域合作,可大大缓解各方现有国土币积对规模经济的制约作用。我国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对策包括: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发展模式;坚持以项目为主导,实行多目标协同开发。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南宁市面临重大机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使南宁市的区位优势、通道优势、经贸优势进一步凸显。南宁市要主动应对,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选取具有比较优势和带动力、易于操作的贸易投资、农业、物流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重点合作领域,充分利用合作商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健全合作机制;以优势特色项目为中心,充实合作内容;以提供政策支持为保障,优化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澜沧江,傣语称为“南兰章”,它的原义是百万大象之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唐古拉山,逶迤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横贯景洪,自勐腊出境后称湄公河,是一条具有开发价值的黄金水道。1994年4月,在亚行主持下,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此次会议形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倡议走向实施》的会议文件。文件中列入了8个公路项目、8个铁路项目、8个水路和港口项目、6个机场项目、6个水电项目和1个天然气项目,并提出了建立合作机制,分合作领域成立交通论坛、电力论坛;同时提出了环保、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旅游等领域的初步合作项目。次区域六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亟需开始的工作很多,如何协同一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如何在资金缺乏、人才不多的条件下,引进更多的资金来开发各国内部的资源,走出一条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路子?2001年11月6日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朱基总理表示,中国将积极致力于湄公河流域开发,并建议双方建立交通部长会晤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当前,中国正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和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东盟国家因此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4.
云南参与南亚次区域合作,应明确国家南亚次区域合作对云南的战略需求和云南自身发展的战略优势,充分利用云南的地理位置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政府主导性的政策优势。本文以南亚次区域合作为背景,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视角,结合南亚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主要问题及基本模式,对南亚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开展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其合作方式包括跨境经济合作区、共建产业园区、点式项目合作等模式。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采取超经济特区建设方式。共建产业园区由双方政府共同推动,在东道国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立产业园区,由双方共同建设和管理。点式项目合作由东道国企业与合作国企业就某个项目进行合作,其形式多样,运行灵活,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采取积极参与和务实推进的政策,出于维护朝鲜半岛稳定与促进沿边开放的战略需要,近年来中朝边境地区经济合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本文以黄金坪经济区开发开放为着眼点,探讨了中朝跨境经济合作进行的实践成果、存在问题和开发潜力,中朝边境地区的合作开发与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应将中朝跨境经济合作纳入到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之下,提升开放水平,提高开放效益,加强多国合作。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和周边国家紧密的区位联系,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社全化背景的相似性,建立云南省跨国界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具有现实的可行性现极大的发展潜力。本分析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现状,提出次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和以点轴空间发展的四条经济带。  相似文献   

8.
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也面临着缺乏主导力量推动和制度保障等问题。总体来看,次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前景向好,中国(云南)应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进次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南半岛是中国西南建立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支点,是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合作的重要地缘板块,是中国打通通往波斯湾最短石油运输线的战略要地。深入了解中南半岛地缘关系发展,研究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泛北部湾合作中存在的地缘利弊关系,对稳步推进两个次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次区域经济合作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对概念被提出,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概念,以与国内次区域经济合作相区分。当前国际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重要性、性质、机制、模式、因素、实证等方面进行分析,但就次区域合作内部一体化条件、合作地域考量、合作模式选择、合作机制、效应分析等方面的问题缺乏统一的认识,未真正形成理论体系,还需要广大学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打破地区封锁,优先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协作,使其起到梯度转移中转站和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试验区经济合作模式的探索为出发点,研究区域经济协作的模式的途径和各自特点,分析各经济主体的定位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路径和手段选择.确立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试验区的真正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当前正在实施的区域经济协作战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理念与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海峡两岸金融的密切往来,不仅有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更可促进两岸在各方面往来的顺畅。目前在愈来愈频繁的两岸经贸交流下,加强两岸金融合作、拓宽合作领域的必要性正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为两岸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两岸金融合的实质性突破需要从理念和制度的层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牡丹江地区作为黑龙江省对俄战略合作的"桥头堡"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合作密切,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和人才基础,中俄地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必须跟上步伐。试阐述牡丹江地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之间开展教育合作的政策、地缘及市场背景,探讨开展高等教育合作的四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杭嘉湖地区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引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该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三维数值模拟,采用GMS软件对该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调查和评价。已基本查明该区含水层系统结构,表明GMS具有操作简便、三维可视效果好、数据处理能力强等突出优点,能用于大范围、条件复杂地区的地下水数值模拟,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朝鲜“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朝鲜制定发表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成为朝鲜建设"强盛大国"战略的延续。计划列举了12个重点领域,切中当前朝鲜经济发展的要害或瓶颈问题,说明朝鲜已经将经济开发确定为国家战略。中国应以现有的国家政策和省级政策为基础,与朝鲜制定共同发展战略以推动中朝投资合作、以非市场机制手段有意识地对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行调节以促进中朝经贸合作。同时,积极推进中朝重点合作项目以带来集聚效应,为深化中朝经贸务实合作注入不竭活力。  相似文献   

16.
建筑行业在南通地方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服务地方经济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应尽义务和发展基础。面对后经济危机时代和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抓住发展机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线,从优化专业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培养质量等方面全面提升办学内涵,并以此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港口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都证明,充分竞争是克服计划经济体制下束缚港口发展的种种弊端,彻底解放港口生产力,充分发挥港口在区域经济外向型经济中龙头作用的根本保证。大力提倡和开展港口间的合作竞争,就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现有各级政府在港口发展中的服务意识,发挥港口企业在资源整合中的主体作用,全面开展港口间的合作竞争,从而解决港口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目前,长三角港口之间的合作竞争虽然已初现端倪,但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合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生产力、发挥各区域经济优势、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章指出了淮南市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条件,分析了淮南市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淮南市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外包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重要的推动因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是湖州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拓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渠道,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对湖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还提出了发展湖州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是区域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模式。集群内的旅游企业通过互动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舰族和范围经济的效益,能够产生强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章在对宁波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宁波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