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职院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但目前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本文在总结目前社会和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了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上存在的误区,并谈了有关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稳步推进职教本科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问题,尤其是建设一支与职教本科教育相匹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基于职教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分析,以及职教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升级教师的能力与素养,一是提高职教本科教育的认识,转变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二是搭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体系,校企协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三是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体系,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师型”教师是中国职教界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来的,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本文对“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理解"双师型"教师内涵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不同认识进行整合,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概念以及理解这一概念内 涵应把握的五个层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着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适应高职发展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不统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分阶段分层次,培训不具有针对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类型教育定位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管理工具主义的狭隘表达、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的片面认识和层次定位的制度逻辑起点的多重逻辑下,仍面临着制度价值理念失落、制度规则体系失序和制度保障系统失效等失范问题。可以构建由行动理念、行动规则与行动机制组成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行动策略系统,从规范取向下的制度行动理念向发展取向转变,建立和完善职前培养、入职资格和职后培训制度,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职“双师型”教师内涵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认识不一,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对于这个概念,只有从政策和教育界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对其内涵发展归纳、梳理和分析,从“双师型”教师的身份、专业类别和层次等多方面入手,才能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农业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于“双师型”教师的特点,认清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困难,探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保障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政府引导,行业督导,企业指导,学校主导”的四方联动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保障职业教育正常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元素。鉴于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知模糊、培养针对性不强、对高端人才缺乏吸引力,而最终导致我国“双师型”教师能力不足、培养针对性不强且高端人才缺乏。理清“双师型”教师的内在涵义、构建“政行企校”协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形成以政府主导、行业引领、校企融通的“多元参与共管、共建共享共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与素质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化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潮流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专业化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探讨了我国当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影响其专业化进程的因素,提出了转变观念,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管理等措施,以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程度,加快“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一流大学,各国有不同的战略。德国“卓越大学”的建设不以学科为导向,而是以“卓越集群”建设为重点。“卓越集群”聚焦重大研究问题,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鼓励不同学科和院系的研究者合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平台。德国“卓越集群”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在于,在注重学科基础建设的同时,应当考虑如何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为大学内部学科之间的合作与整合,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的涌现多创造一些制度性条件。  相似文献   

12.
数学基础教育中的"双基"提法,近来被发展为"四基"的提法,其中有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四基"的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这一发展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而软件技术专业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种类繁多,因此,必须对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选择、"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而软件技术专业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种类繁多,因此,必须对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的选择、"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方法和程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分析软件的可视化技术、共词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双一流"研究文献的作者、研究机构、研究期刊和关键词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研究认为,"双一流"研究受到教育界知名学者、著名教育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研究核心期刊的高度关注;"双一流"研究的热点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领域,具体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今后还需加强国际化、大学排名、本土化和实证调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燕 《复旦教育论坛》2024,22(2):99-105
“双减”政策正式发布已两年有余,国内开始更多地就该政策的落实落地情况开展大样本调查,但数据分析整体上还偏重于呈现表象问题。本研究尝试从经典的“结构-行动”理论出发,进一步深挖“双减”政策落地中的结构化困境。研究首先从政策本身出发,然后基于11个大样本调查,分别从顶层设计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当前凸显出的新问题、新怪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研究发现:地方教育部门面临着上级政府部门自身实际操作偏离政策设定初心的问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肩负着“既要、又要、还要”的多重期望;家长面临着“表面利好,实际难以做到”的困境。研究建议:在顶层设计层面,首先要从“双减”政策的根本意图出发,用中长期的工作目标与推进机制引领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行动;在实践层面,应着重于合力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相似文献   

17.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表现出鲜明的文化品格,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在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是特定时代文学的“现代性”。文学的“现代性”的存在是以特定的社会之“现代性”为前提,两者维系着一致或相悖的联系。因此就其本质而言,文学的“现代性”是替特定的“社会制度”编制意识形态的话语;它与特定社会的产生具有“同源性”和“同谋性,”以及抵制和消解等多层关系;而且文学的“现代性”本身就内含其特有的二重特性,其起落消涨又是一个相互“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决定了不同时代文学多彩纷呈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构建"双证制"教学模式,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完备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确立了以毕业证 职业技能资格证的"双证制"教学模式,以突出机械专业特色.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和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本质与特征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是确保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拟订与"双证"要求相吻合的教学计划、强化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确保"双证书"制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泽海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2):129-132,140
"双效"意识贯穿图书出版的全过程,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及发行阶段都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随着全媒体出版时代的到来,编辑应积极应对新媒体对传统出版的挑战,把新的出版媒介与传统出版进行全方位结合,在此背景下,编辑坚持选题实施过程中的"双效"意识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