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现代文学史学科历经“新文学”与“革命文学”为主宰的发展阶段,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存在的深层次的历史学问题也逐渐显现:既包括抽象的历史哲学,也涉及具体的写作、研究方法。这在一个方面向我们预示了文学史研究视域拓展的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河北自学考试》2006,(12):24-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1918年《新青年》刊发的外国文学专号是()A.易卜生专号B.萧伯纳专号C.托尔斯泰专号D.莎士比亚专号2“.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戏剧界提出“爱美的”(Amateur)的口号,“爱美的”意为()A.爱情戏剧B.唯美戏剧C.职业戏剧D.非职业戏剧3.京派作家的创作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A.乡村中国B.都市中国C.学院生活D.平民生活4“.七月”诗派的特点是()A.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使得记载灿烂文明与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几分厚重(知识容量大)。这对于自考生来说,无疑于难上加难。因此考生在以考试大纲为依据的同时又要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课程特点的学习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7.
中B现代文学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它并不是在综合的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必须加强宏观性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80年代开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方法上出现了突破。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现代学史的研究历史至今已近80年,而在大学讲坛开设学课程也有7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建国以后,《中国现代学史》课程成为高校汉语言学系必修课程之一。新时期以来,高校中国现代学史的教学与学术界的研究进展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鉴于此,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要重视教材的建设与选用;二是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侧重学术性和师范性;三要有的放矢,建立良性循环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系列选修课;四是对课程评价体系作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该课碍的教材、教学内容虽巴基本定型和规范,但仍未完全整一,教学形武巴形成基本模武,但尚须改革。应从教材修订入手,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并辅之以一切辅助手段,把《中国现代文学史》建设成为重点课程、骨干课程、精品课程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本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是:一、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二、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三、系统了解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写的讨论持续了很久却没深入下去,根本的原因是对"过去的名家名作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的前提的设定使讨论忽略了治史的根本——史料。史料的选择与使用跟史家的史观密不可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亟待史家在史料及与之相应的史观上实现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在研究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中既要依托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理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孔刘辉 《滁州师专学报》2014,(3):110-113,121
文学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文学论争大致具有三个特征:发生频率高;地域性和阶段性;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在文学论争的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要有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超越的历史眼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1922年胡适创作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算起,中国新文学史的编撰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其间出现的中国新文学史(或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著作已远远超过了200部。但是,历史的悠久和数量的繁多并不意味着该项工程的完全成熟或业已竣工,相反,时至今日,中国新文学史的写作却前所未有地成为学科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19.
乡土写实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枝奇葩,作者是一群因生活所迫而离开故乡农村来到城市的青年,他们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锢弊,执著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使现实主义在20年代形成了一江壮阔的洪峰。本文从这一流派产生的背景和特点、主要作家以及中坚人物三个方面对乡土写实小说作了较完整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存在着思想史挤压文学史的现象,不论是"进化论"、"阶级论"还是"现代性"等著史理念都更多地关注了文学艺术形态的外在,忽略了从语词、修辞及其背后的人文理念和人文精神等层面关注作家作品,漠视了以人文为视角评判作品史学价值的高低的诉求,导致不同的文学形态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带上了思想史的编写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很大。鉴于此点,应强化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的人文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