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说     
“献丑”需要一个场景,可以在戏曲舞台上,可以在某个场合中,也可以在特定环境下。有的人“献丑”是自谦;有的人"献丑"是炫耀;有的人"献丑"是无奈。在人生舞台上,什么是“丑”?怎样“献”?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们选取以下三篇呈现给大家,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2.
吴益 《海南教育》2013,(11):26-26
有一个比喻,人生大舞台。人生舞台上,每一个人,不管你是不是愿意、自觉或不自觉,你都是一个"角"。在这个舞台上,有的人大红大紫,有的人默默无闻。大红大紫很少人,默默无闻千千万,这符合社会组织的金字塔结构。没有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人做支撑,大红大紫则无法持久风光。满台都是梅兰芳,戏就无法唱;如果没有梅兰芳,那也难得高票房。如何演好自己这个"角"?大致有这么几种态度:或顺其自然,或无奈而为,或规规矩矩,或不照常理恶  相似文献   

3.
正"三好学生"的评选工作,检验着教师的管理智慧和人文素养,评选活动断不可成为一台"政治秀"或"小部分人的舞台"。于是乎,在评选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让结果"名副其实",而非"形同虚设"?综观眼下的"三好学生"评选,有的只以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定,导致学生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有的以教师的"胃口"为导向,滋生一部分学生"阿谀奉承""拉帮结派"的不良习气;更有甚者,在社会外力的介入  相似文献   

4.
在人生舞台上,有的人在努力地表演,即使演技并不纯熟;有的人暂时迷失了自我,背叛了原先的约定;有的人习惯依赖别人,不懂得付出感情……他们都不完美,但是,都值得亲人、朋友、陌生人去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包容,带给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扮演自己真实的角色,再苦再难都要选择坚强地面对。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这个舞台上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想做生活中的主角,有的人想做生活中的配角,有的人想做生活中的编导,还有的人只想做生活中的观众……角色定位不同,人生的结果也大不一样。生活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生活会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忧伤,让人快乐。"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确实难以让人琢磨透彻。  相似文献   

6.
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梦想成为医生,制造出“百病灵”;有的人梦想成为歌星,在舞台上一展歌喉;还有的人梦想成为NBA球星,在赛场上争夺冠军。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是医生,是警察,还是歌星呢?全都猜错了,想知道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相似文献   

7.
正天然的景物怎能"巧夺天工"?从媒体上看到这样两句话:"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山上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猴子嬉戏,有的像双龙衔珠,有的似莲花盛开……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意思是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造化。巧,精巧;夺,胜过;天工,天然。形容  相似文献   

8.
免费的春风     
<正> 自从我懂事以来,"穷"这个字就像我裤子上的补丁一样牢牢地"钉"在我身上。自从考上县里的中学,我的窘困逾加让人难堪。望着班里女生的秀发上闪耀着五彩的水晶头饰,再看着镜子皇自己用一根红头绳扎起的马尾辫,我愤然用剪刀剪去了长发。没钱买漂亮的头饰,留着长发瞎献丑!  相似文献   

9.
站在讲台上,我最怕出现的一幕是当一个问题抛出来,底下的学生一片哑然,然后就是可怕的沉寂,用"噤若寒蝉"来形容绝不为过。更有甚者,有的人玩着手指,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有的人则早已神游于天外,根本不知老师所问为何。只有少数几个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课堂成了他们表现的舞台,其他人成了默默无闻的"绿叶"。  相似文献   

10.
人生像一场戏,这个世界是一个不落幕的舞台,我们则是穿梭其间的演员;有的人演配角,有的人演主角,台上不可能老是我们在演;有时我们可  相似文献   

11.
正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应是写作者展示思想认识的舞台。一个善于思考的写作者,才会有思想恣意奔跑的原野,才会有才情纵情驰骋的舞台。可是在平时的写作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亮出观点后,只是简单的堆砌事例,说理不足,空泛;有的学生围绕观点翻来覆去打转,凑字数,内容缺少层次性、深刻性、丰富性。造成这种写作现状的原因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2.
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乖巧、有的叛逆、有的忧郁、有的顽皮……个性迥异.作为班主任,是嫌弃"差生"、偏爱"优生",还是"不抛弃、不放弃"?对此,有的班主任是嫌"差"爱"优",但我是"不抛弃、不放弃",因人施教,全面关爱.  相似文献   

13.
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对《五人墓碑记》中几处词句的解释略有不同,有的仍有疑点。笔者不揣浅陋,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大家。一、"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中的"社"指何"社"?人教版、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将"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中的"社"都简单地解释为"应社",而人教社的教参在翻译该句时却将之译作"复社",到底是"应社"还是"复社"?值得一辨。  相似文献   

14.
张巧英 《生活教育》2011,(7X):50-51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三尺讲台是教师展示艺术的舞台,而课堂就是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在这个师生共有的舞台上,显示的是语言的魅力,张扬的是个性的特点,演奏的是动人的旋律,流淌的是智慧的甘露。学生是这个舞台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而进行,可以说,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精心"主导",才能使"主体"更加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题目]心是一扇无形的窗,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于是心灵世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演绎出了各不相同的故事。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语文教学中对由文本解读而产生的作者意图、读者意义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有的老师认为文本解读不需要知人论世、深挖作者;有的老师认为文本解读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的参照;有的老师对解读中出现的多重读者意义不知如何评价和处理:哪些"哈姆雷特"是正确的?哪些"哈姆雷特"是偏颇的?判断正确和偏颇的标准是什么?哪个"哈姆雷特"是"最哈姆雷特"?判断的标  相似文献   

17.
永不言弃     
冯丽 《初中生辅导》2008,(Z5):11-12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遗憾。面对遗憾,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发愤图强,敢于拼搏,表现出一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其实,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希望演绎出辉煌的成就,创造出璀璨的自我,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赏。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站在辉煌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世界》2012,(13):88-89
如今90后团体在歌谣界占有不可动摇的一席之地,在舞台上的他们可以克里斯马到让看窖摸不清头脑,“不是才出道的新人吗?”但是他们私下单纯的表现又让人恍然大悟,“这才是他们这个年纪该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曾观看一位老师关于《寡人之于国也》的公开课,她讲到"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时,有学生问到:为什么要强调是五十岁的人可以吃到肉,七十岁的人穿上"帛衣"?而不说是人民或百姓都可以吃到肉和穿上帛呢?这个老师给学生的解释是,这是以点代面的方法,因为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连这么老的人都可以吃到肉和穿上帛了,这正好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人都可以吃上肉和穿上帛了。她进一步说,现  相似文献   

20.
试论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性质与地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即人类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靠什么"交际"?当然是语言;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人类文化"?必须让学生在获得语言"交际工具"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建构,即进行大写"人"字教育.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精神,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语言本身就是世界的呈现模式",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身也就是"人的精神教育,就是母语文化教育,就是进入世界的教育"(<教坛之友>2001.1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