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贯穿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对都市意识的现代书写,都市小说中物与商品的理念、现代都市情绪与体验、现代都市情爱关系是都市小说现代化的表征,彰显了新生代都市小说的特质,体现了作家的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穆时英的现代都市小说营造了丰富的意象,并形成多个意象系列,包括颓废女人意象、孤独丑角意象和喧哗都市意象,这些意象所体现出的思想理念,既表现了现代都市的喧哗,又揭示了都市人的孤独与颓废,从而与西方19世纪末的文学思潮"战栗和肉的沉醉"及"忧郁的末日感"相契合,达到了一种文化精神上的同构。穆时英是一个具备了都市的灵魂、都市的感觉、以及都市的表现技巧的现代都市作家。中国现代都市文学是由穆时英开始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1920年代到1930年代施蛰存写于上海的小说,探讨施蛰存几组不同类型作品中逐渐展开的对都市新的感觉结构中“人性”观念的叙述。本文认为施蛰存将这一“人性观”叙述,与性心理观照下都市人新的社会生活与日常生活感受结合在一起,着力于书写都市人的“内在心理现实”,以期与其身体感觉以及都市环境中的物象结构形成对应关系,从中建立起都市人的“自我”主体感受。而当这一主体感受需要在“现代”之时间范畴,以及“都市”之空间范畴同时树立普遍性主题时,都市主体的生成原则以及种种特质,即以“内在心理真实”为基础的“人性”观,必须在不同的叙事模式设置中得到检验。在施蛰存笔下,都市/乡村、现代/古代等对立关系依照某种叙述逻辑展开、参与到都市主体叙述中去,从某种程度上呈现出都市人“自我”的存在边界感以及种种复杂的问题与可能。同时,探讨现代都市人内在心理深度的过程,也是在心理自由和心理解放感这一点上,为都市主体新的感觉结构的进一步完成提供必不可少的环节与要素。  相似文献   

4.
凯文·林奇有关都市意象的论述,为对当代电影中都市呈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路。电影中的都市意象在电影批评中关联到3个主题:第一,都市意象与都市化。电影中的都市意象是都市化进程中都市景观变化的视觉呈现。第二,都市意象与都市人的感知方式。当代电影呈现了现代都市人多样化的精神状态。第三,电影语言与电影都市呈现。多样化的电影镜头语言对应着呈现都市景观的特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以另类的现代都市艺术视角和情感态度描写三四十年代大上海和香港等地的人情世态.表现出独特的都市艺术特色.首先都市文化中特有的人际关系、价值认同体系以及都市人狭小而喧嚣的生命状态,在其笔下尖锐地体现出残民文化特色;其次其都市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她对语言的天才运用上.其文章具有一种阴冷的调子,月亮是她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这种残酷的生存悲剧感加上色彩斑澜的独特技巧,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从都市文化的角度分析其现代思想启蒙意义,作为一种都市意象它是如何影响着都市人的消费、休闲和娱乐方式的;它与都市文学、都市电影一道,成为中国早期都市文化的典型意象之一;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看,它是现代都市市民追求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的体现.作为一种新的音乐形式,上海早期的流行歌曲弥合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的鸿沟,从而成为一种走向市民生活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以另类的现代都市艺术视角和情感态度描写三四十年代大上海和香港等地的人情世态。表现出独特的都市艺术特色。首先都市文化中特有的人际关系、价值认同体系以及都市人狭小而喧嚣的生命状态,在其笔下尖锐地体现出残民文化特色;其次其都市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她对语言的天才运用上。其文章具有一种阴冷的调子,月亮是她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这种残酷的生存悲剧感加上色彩斑澜的独特技巧,使她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铁凝在《谁能让我害羞》中恢复了当代“乡下人”这个群落的真实社会身份。小说通过隐喻、重现、结构的循环等艺术表现的诸多玄机,对当下都市的人伦关系进行了清理;并采取小叙事的方法,不断叙述送水少年渴求都市女人认同的过程,在呈现现代都市人身份危机的同时,也把乡下人进城后的命运话题提出于文本。  相似文献   

9.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中,以虚实相间的手法颠覆了日本传统私小说式的叙事方式,敏锐地捕捉都市发展进程中人们的思想困惑,通过空间的异化设置来反复审视都市内部精神世界的构造与真相。在现实与虚幻、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中,村上春树笔下的都市呈现出多维度的立体感,在都市空间的切换过程中迫近都市人内心的真实镜像。同时,村上春树作为一个都市人,不仅享受都市的多元与繁华,更深切地体认到现代社会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断裂与偏离。《挪威的森林》中二元空间的彰显,无疑从精神层面关照了都市化进程下人的状态及都市的困惑。而这也是现代社会中人类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时空、感受、人物三方面论及穆时英都市小说的“碎片”特征,并阐释这一特征与当时上海都市文明的关系,以此揭示穆时英都市小说更深层次的意义,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应松小说中的“非都市化情结”,实际上是指陈应松小说中城市话语的空白,其中既有对都市生活方式否定、怀疑的成分,又有一种无可奈何自我安慰的成分;既有传统乡村化心理对城市化的本能排斥,又有逆反现代性的哲学沉思与批判性诉求。  相似文献   

12.
柳永以都市为题材所创作的词,或者描写都市风光,展现承平繁华景象;或者再现都市生活,揭示崇奢竞侈的社会风气;或者描写时令节序,展现风俗民情。读柳永的都市词,令人宛如在欣赏一幅都市风俗画,同时使读者对北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有生动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都市中的忧郁与想象——论戴望舒的情感生活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观念导致了戴望舒婚姻爱情的失败,而情感生活的悲剧则使得戴望舒的诗歌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瞬间浮华的现代都市色彩和孤独忧郁的情感基质。在戴望舒的诗歌中,“丁香”与“蔷薇”、“夜”与“梦”是两组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前者是忧郁的爱情生活的象征,后者则是都市浮华中孤独的人生体验。 学史  相似文献   

14.
包天笑是晚清文化界一位领头羊式的人物,但学界对其研究甚少,对其文本的关注则可谓无人拓荒。文章以其代表作《上海春秋》为个案,关注包天笑小说的叙事品格和鲜明的上海都市文化特色,从公共空间、近代进程、道德评判三方面论述其对上海的书写。  相似文献   

15.
上海近代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近代出版业在自身结构转型的同时,又与都市进行着互动并起着整合作用,随着上海的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形成,出版业与都市的互动及其整合作用愈加彰显。本文通过对都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上海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作用进行分析,阐明出版业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何降低经济圈内城市间的交易成本,加强城市间的分工协作;如何蝗升大城市经济圈内核心城市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是大城市经济圈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我国以香港、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三大城市经济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也存在各自的发展障碍,三大城市经济圈应该尽量扬长避短,不断降低圈内城市间的交易成本,提升整个城市经济圈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7.
邱华栋的小说直指都市 ,描写了都市青年的生存状态 ,着重展示了欲望的膨胀 ,同时也记载了一位都市实际生活者在欲望的逼仄下向往和谐而不能、最终无可避免地走向失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作家都进行了上海的都市抒写,但由于他们的性格与追求的不同,其笔下的都市也迥然相异。当新感觉派表现中国现代城市社会的"风俗"的时候,左翼作家却表现发生在中国的政治风云的变幻;当新感觉派关注"人"与"都市"的关系时,左翼作家在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当新感觉派运用现代主义方法描写都市的变异的时候,左翼作家仍然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社会种种腐败龌龊的实在情形。新感觉派的主观的心理分析与左翼作家的客观的社会分析共同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都市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诗歌走向多元化以后,作为诗人的张新泉,其写作路向也在发生新变,即在纷繁芜杂的文坛中选择了一条平民化的写作路径。张新泉诗歌中平民情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以视点下移的民间视角观察市井百态;二、以现实主义的低吟浅唱凸显人文关怀;三、以冲淡从容的诗歌语言褒扬平民价值和平民精神;四、以沉实深情的浓墨重彩彰显地域文化色彩。在社会转型的时代境遇中,张新泉诗歌中的这种平民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0.
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在现代化小康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上海城市精神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都市美学是以都市的眼光和出发点来研究美学问题和审美形态,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正是都市美学理论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都市美学为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内容及实现途径,同时在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过程中也推动了都市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成熟。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