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ABC中,∠ABC的平分线与边BC和外接圆分别相交于点D和E.求证:△ABC∽△AEC.这是人教社编义务教育初中几何课本第三册习题7.1中A组第10题或原几何课本第二册95页上的16题.不少中考试题是以此题为原型演变结论编制而成的.本文汇集有关结论供同学们练习.一、  相似文献   

2.
1996年安徽省部分地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第四题是这样一道题: 题 正△ABC的边长为1,三边AB、BC、CA上的动点R、P、Q满足AR BP CQ=1而移动,且满足BP=x,CQ=y,AR=z,△PQR的面积为S,用x、y、z表示S。(如图1)  相似文献   

3.
原题:已知,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ACM和△CB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13页13题) 分析:证明△ACN≌△MCB即可.  相似文献   

4.
1.题目的来源 1993年保加利亚数学奥林匹克第四轮比赛共有六道大题.其中第2题是如下一道平面几何题: 题目 M为△ABC内一点,满足∠AMC=90°, ∠AMB=150°,∠BMC=120°.并设P、Q和R分别是△AMC、△AMB和△BMC的外心。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东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下文简称"中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有幸组织并参加了东营市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工作,期间对第24题的命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下面对其进行简单梳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1真题呈现(2019年东营市中考数学试题第24题,下文简称"改编题")如图1,在Rt△ABC中,∠B=90°,AB=4,BC=2,点D、E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连接DE.将△CDE绕点C逆时针方向旋转,记旋转角为α.  相似文献   

6.
由初中几何课本第二册中的两道习题,利用旋转变换法,可发现费马极值问题及解法. 课本P73第7题:已知: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DC. 这里易证△DAC≌△BAE,从而得到BE=DC。还可证明  相似文献   

7.
2006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武汉CASIO杯初赛题的第16题是:如图1,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E、G分别为AD、AC的中点,DF⊥BE,垂足为F.求证:FG=DG.  相似文献   

8.
初中代数第四册《解三角形》一章里,学了正弦定理后的第一道例题。如下: 在△ABC中,已知:c=10,A=45°,C=30°,求b和S_△。课本中的解答是直接运用正弦定理而求出b,但求解过程中需查表求sin75°的值。我在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会用正弦定理来解此类型的题,而且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9.
初中代数第四册教材中有这样两道题,在△ABC中,AD为角A的平分线,用正弦定理:证明BD/DC=AB/AC。(P89第14题)。设AD是△ABC的中线,利用余弦定理证明:AD~2=1/2(b~2+c~2-a~2/2等)。这表明,用三角法证平几题,对初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三角知识证明几何命题是非常值得重视的。这不但可以使学生巩固和复习三角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三角法的实质就是运用公式的计算代替几何的逻辑推理。从而减少几何证题中的一些困难。鉴于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笔者只从如下三个方面谈谈几何题的三角证法:  相似文献   

10.
初中几何课本第一册复习参考题四第十五题是: 在已知锐角△ABC的外面作正方形ABDE和ACFG。求证:(1)BG=CE;(2)BG⊥CE。(证明略) 另一个常见题是: 在已知锐角△ABC的外面作正方形ABDE和ACFG。O_1与O_2分别是这两个正方形的中心,M是BC边的中点。求证:(1)Q_1M=O_2M;(2)O_1M⊥O_2M。  相似文献   

11.
初中平面几何证明解答题是初中数学的一大难点,而添加辅助平行线是常用方法.常能使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下仅举几例,望能达到"领会一例通晓一类"之功效.一、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例1已知:如图1所示,在△ABC中,AB=AC,延长AB至D,使BD=AB,E为AB中点,连结CE、CD.求证:CD=2CE.  相似文献   

12.
初中《几何》第一册第205页第30题是:△ABC 中,如果 AB=30cm,BC=24cm,CA=27cm,AE=EF=FB,EG∥FD∥BC,FM∥EN∥AC(图1),求阴影部分三个三角形周长的和.  相似文献   

13.
<正>既然数学题是做不完的,我们就要利用有限的"好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必修5》第24页第6题~[1]就是一道"一题多变"的"好题".1 题目呈现在△ABC中,已知2a=b+c,sin~2A=sinBsinC,试判断△ABC的形状.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和已知条件sin~2A=sinBsinC,知a~2=bc.再由2a=b+c,得到4a~2=(b+c)~2=b~2+c~2+2bc=4bc,即(b-c)~2=0,故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第八届初中数学竞赛第五题是:已知△ABC 和△ACE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如图(a),连结 DE,设 M 为 DE 中点.(1)求证:MB=MC;(2)设∠BAD=∠CAE,固定 Rt△ABD,让 Rt△ACE 绕顶点 A 在平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道习题不能就题论题,而应引导学生对这道题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处理一道题就能解决一串问题的本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题目 已知: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BM.(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13页第13题)提示:运用边角公理证明△ACN≌△MCB.本文就以此题为例,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和探讨.图1图21 结论不变,变换图形变换1把△ACM沿AC翻折180°,如图2.变换2 把图2中的△ACM绕点C顺时针旋转180°,如图3.图3图4变换3 把图3…  相似文献   

16.
事实证明,将课本例、习题进行加工、改造和深化,是竞赛试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一、仿造编拟此法比较容易,所编的问题往往与“原型”形异实同。例1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之比为2:3,求证:6b~2=25ac(初中《代数》第三册p.153第3题)。改编:如果方程x~2+px+q=0的一根为另一根的2倍,那么p、q所满足的关系式是——  相似文献   

17.
一道好题     
<正> 题不在多而在精,一道好的数学题,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题目过△ABC的顶点C任作一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和E,求证AE:ED=2AF:FB.(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二册P255第17题)  相似文献   

18.
如图 1 ,在△ABC中 ,BC边上依次有B、D、E、C ,AC边上依次有A、G、F、C ,满足BD =CE =14BC ,图 1CF =AG =14AC ,BF交AE于J ,交AD于I,BG交AE于K ,交AD于H ,且S△ABC=1 ,则S四边形KHIJ=。(天津师大《中等数学》2 0 0 1年第四期第 40页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 )如果将此题的条件改为CF =AG =1nAC ,CE =BD =1nBC ,那么四边形KHIJ与△ABC的面积的比值能否用n的式子表达呢 ?请看下面的命题 :引申 如图 2 ,在△ABC中 ,BC边上依次有B、图 2D、E、C ,AC边上依次有A、G、F、C满足BD =CE =1nBC ,CF =AG =1n A…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湖北赛区预赛试题第15题是一道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本文想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与演变.现附赛题如下:如图1:△ABC的三边满足关系BC=1/2(AB+AC),O、I分别为△ABC的外心、内心,∠BAC的外角平分线交⊙O于E,AI的延长线交⊙O于D,DE交BC于H.求证:(1)AI=BD;(2)OI=1/2AE.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湖北赛区预赛试题第15题是一道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本文想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与演变.现附赛题如下:如图1:△ABC的三边满足关系BC=1/2(AB AC),O、I分别为△ABC的外心、内心,∠BAC的外角平分线交⊙O于E,AI的延长线交⊙O于D,DE交BC于H.求证:(1)AI=BD ;(2)OI=1/2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