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静 《文教资料》2008,(4):51-53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在音乐艺术发展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钢琴音乐开创了印象主义风格的先河,其作品以新颖独到的特色而备受赞誉.本文通过对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进行分析,将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特点、演奏技法以及他对色彩、和声、调式、节奏等音乐表现音素的独特表现方式一一作了论述,以此来提高我们对德彪西作品认识的深度,加强对其钢琴音乐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思维和技能技巧,正确诠释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波兰爱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1810-1849)纯粹是一个钢琴诗人,一生主要致力于钢琴作品写作,生前出版的钢琴乐曲有200多首。他的钢琴音乐因其充满了  相似文献   

3.
在钢琴作品创作中,许多国家都有运用民歌元素创作的作品成为经典。东亚各国的民歌同属东方音乐,又有各自的特点,文章选取由中国、日本、韩国三首著名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的分析,理解东亚民歌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形式特征与差异,找寻具有东方特点的音乐语汇,论证东亚钢琴音乐中“民歌元素”的种类对世界钢琴音乐领域的填充和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彪西所创立的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开创了新纪元,其钢琴作品以传统音乐为基础,着力凸显意境之美,而《欢乐岛》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炫技作品,其中富含的异国情调使得艺术性大大增强,且管弦乐的灵活运用使得舞台表现力有所提升,我们可以通过这一作品来体会印象主义音乐的独特之处以及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5.
《亚麻色头发少女》(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根据一首名为《苏格兰之歌》的诗作谱写而成。德彪西在歌曲创作方面一向对印象主义诗歌偏爱有加,他创作的所有歌曲都是以这一类的诗歌谱写。德彪西没有采取传统的大旋律线条,而是运用了较为平稳、纯净的旋律来表现,旋律较为零散,由一些较小的音乐动机构成,直观上音乐的旋律性并不特别明显。德彪西在这首作品旋律写作上大量运用了五声音阶、中古调式与全音阶。不只这首作品,这种音乐写作手法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彪西自身具有的极高的钢琴水准使他每首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都堪称精致的钢琴小品,表情记号的运用极为细腻、准确、到位,可以说德彪西将自己所有的音乐要求都清晰无误地进行了标记。德彪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一种锐意创新、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21,(4):32-35
德彪西广泛涉猎多种艺术领域,其音乐作品属于"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本文对德彪西钢琴音乐风格产生背景进行分析,研究音乐文化对德彪西钢琴音乐所产生的影响,能够发现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脉络与风格来源,全方位了解德彪西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义,为乐曲创作与音乐艺术不断前行作出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巴托克的钢琴作品具有丰富的个性、多样化的形式等特点,研究巴托克的钢琴作品对了解和接触20世纪的钢琴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巴托克创作的《六首保加利亚节奏舞曲》和《钢琴小曲14首》两部钢琴作品是其主要的钢琴代表作。因此本文主要对《六首保加利亚节奏舞曲》和《钢琴小曲14首》这两部钢琴作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相同点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8.
曾娴 《文教资料》2010,(3):128-129
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巧妙地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钢琴大师的作品.这样才能从中吸取到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境界。本文从赏析与教学的角度对德彪西钢琴作品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其作品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东方主义浪潮”的影响下,欧洲学者逐渐能以相对平等的眼光看待来自东方的文化。与此同时,在音乐领域中的德彪西与拉威尔等人脱颖而出,将东方音乐的元素融入到他们的音乐创作中,从中吸收养分,不断拓宽自身的音乐创作道路。笔者欲以德彪西《两首阿拉伯风格》中的第二首为例,追溯其创作思路之源,分析其钢琴音乐中所蕴含的东方神韵,探求东方音乐文化在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在音乐艺术发展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钢琴音乐开创了印象主义风格的一代先河,其作品以新颖独到的特色而备受赞誉,尤其是《二十四首前奏曲》可称为是富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1.
卢青 《教师》2012,(11):120-122
拉赫玛尼诺夫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一首最富有挑战性的作品,是一首热情洋溢、具有俄罗斯风格和浪漫主义色彩的叙事诗。演奏这部作品需要精心研究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意图,对整个音乐效果要有充分的想象,对作品的思想内涵要有自己的理解;要研究乐队的作用,注意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做出完美无瑕的配合;各乐章的音乐性格、作者要表达的内心情绪是音乐表现中至关重要的艺术因素,要调动一切表现手段来诠释乐曲的内涵。本文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谈谈对这部作品的演奏处理。  相似文献   

12.
黎英海先生创作的钢琴作品《阳关三叠》中,对古琴艺术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做了具体的研究,从作品的发展来源入手,由内而外的进行分析。内对其中蕴含的古琴文化,其外模仿古琴音乐的创作技法。将这首传承千年的中国音乐推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3.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分为两集,24首,分别完成于1910年和1913年。从完成时间上看,这是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后期作品,由于该阶段正处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最为成熟的阶段,所以能较好的反映出作曲家印象主义这一特有气质。本文以德彪西前奏曲第一集中的第七首《西风所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布局、旋律形态、调性思维以及和声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从中发现作品当中所蕴含的独特印象主义气质,总结出创作者的音乐创作思路,旨在为德彪西钢琴作品的演奏学习中提供参考,最终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牧童短笛》是“最具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之一,作者贺绿汀。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乐曲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情感表现上都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分析,影射出中国钢琴作品在结构、音色、声韵、气韵等方面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5.
《24首钢琴前奏曲》是德彪西最具代表性和创造性的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是印象主义音乐的精华。本文通过对钢琴前奏曲《月色满庭台》的主题动机、曲式、和声以及调式调性等方面的研究,力求探析德彪西创作技法的显著特征,并揭示出这些特征对其形成独特音乐风格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曲式结构及创作手法两大方面对奏鸣曲D568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68的音乐本体分析,使我们在演奏中能够准确地把握该乐曲的风格特点;同时,为弹奏者更好地演奏舒伯特钢琴作品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钢琴的作品数量很多,他们风格不同、时代不同.一首完整的乐曲,要从技巧与风格的协调统一来进行实际演奏,这不仅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而且还要我们对钢琴作品有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作品风格.本文从钢琴作品的声音、作品的不同风格、各个时期的作曲家及时代背景和对踏板的运用这几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对钢琴作品来进行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印象主义最主要的法国代表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一生中都只创作过唯一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两部作品均属于作曲家的晚期创作,可以说是体现他们成熟创作风格的典范,标志着印象主义小提琴音乐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两部作品在创作特点上做出比较式探究,希望通过此文,让...  相似文献   

19.
巴赫钢琴《d小调赋格曲》是一首三声部复调乐曲 ,与《d小调前奏曲》合为一首套曲。学习这首乐曲 ,可以了解到赋格曲作为复调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征 ,并研究在演奏上如何把握好这些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即 :乐思展开的不间断性 ,各个声部相互间此起彼伏的进行以及节奏连绵不断 ,音乐一气呵成等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学、音乐以及绘画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音乐方面,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独树一帜、大放光彩。本文以德彪西的音乐演奏技巧为依托,对高师钢琴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德彪西练习曲对教学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