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很模糊的概念,如果不弄清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概念,就难以理解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位、构、性”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中,并没有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氧化性与还原性的严格界定.然而这两对概念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使用频率却较高,不少学生往往误认为金属性就是还原性、氧化性就是非金属性,甚至于有的年轻教师也有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将这两对概念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3.
金属性及其定量标度是大学无机化学和中学化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重要课题。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大学和中学化学教材,对于金属性概念阐述得不够确切,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概念,一些金属性的定量标度使用欠妥,给教与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就金属性概念、金属性的定量标度进行分析、讨论,以求得到正确答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在教材中的介绍非常有限。归纳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明确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两个易混淆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元素属性强弱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崔晨昀  吴星 《化学教与学》2011,(8):73-74,89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中学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几乎所有的中学化学教材中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衡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标准也不一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呢?  相似文献   

6.
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高一化学第111页问答题的第1、2小题都涉及到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那么具体如何判断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教学人教版高一《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课,在学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时,会和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联系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尤其是第三周期的Na、Mg、Al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又  相似文献   

8.
胡月明 《考试周刊》2010,(16):175-175
氧化性与还原性,以及非金属性与金属性是两组重要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这两组概念的均是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候,学生往往对元素的金属性和金属活泼性这两个概念模糊不清,产生混淆,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介绍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中“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时,一些教师常源引学生们在初中已学过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作为实例佐证。笔者认为有欠妥当。通常所说的“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都是指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失电子的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其“金属活动性”也强。但从各自的定义出发,“金属性”常用电离能的大小来衡量。电离能是元素的一个气态原子在基态时铁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金属的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金属活动性”则是金属在其水溶液里变为水合离子的倾向,是表示金属氧化还原能力的强弱,采用标准电…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中化学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相关知识对学生而言有极大的难度。本文主要以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为研究对象,对其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客观递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阐述了高中化学教材中对这一知识点表达的基础上,针对其表达上的失误或不足进行了改正和调整,从而使得与之相关的表达更具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金属活泼性和元素的金属性在化学教学中是两个重要的概念.金属活泼性描述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的能力的大小.金属活泼性顺序早期是根据定性的实验结果来确定,而现代则根据金属在水溶液中形成较稳定的低价简单离子的标准电极电位(?)的数值来排列.  相似文献   

13.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1)同周期元素自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如金属性:Na>Mg>Al;K>Ca>Ga>Ge.(2)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依次增  相似文献   

14.
本采用K值法代替电负性法来判断主族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所得结论基本与电负性判据相同。而与电负性方法相比,具有简单易记.容易掌握的特点.所以是一种较好的简易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以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3个版本(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新课标化学教材必修2中有关“金属性”“非金属性”判断方法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元素的金属性和元素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应是两个不同的性质,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和本质的联系.长期以来,一些中学和大学无机化学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中对元素这两个基本性质之间关系阐述的不够确切,造成了教学过程中概念上的一些偏误.因此,本文对这两个性质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综合中学化学内容,其强弱判断有以下九种方法。 一、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 依据: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例:(略)。 二、根据物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依据:一般地,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反应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鉴于金属参与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致使金属性强弱有多种不同适用范围的衡量标度。从而阐明了在不同条件下Pb和Sn的金属性强弱不一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原子的性质。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原子核对外围电子的吸引力就越小,越易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就愈强。反之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多的金属元素,原子核对外围电子的吸引力大,难失去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就愈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愈强。反之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弱,该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依此可以从下列八个方面来确定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之强弱。  相似文献   

20.
锡和铅谁的金属性强珠海市一中李子林陕西省粮食学校范增明在元素周期表里,锡和铅同是第Ⅳ主族的元素,铅在锡的下面,铅的金属性比锡强。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铅却排在锡的后面,铅的金属活泼性比锡差。Sn和Pb到底谁金属性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按金属在酸性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