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汤浅现象"自诞生以来便是科学史学界的一大热点话题。学界对其准确性及所引申的意义都有较为丰富的观点,却几乎不约而同地站在现实意义的角度去讨论科学中心何时转移到自身国家的问题上,其看似合理但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且根本的问题——"科学中心论"存在的合理性。以"汤浅现象"为切入点,结合对我国科学史学界有关"科学中心论"的研究情况与多方面假设,对科学中心转移的问题进行反思和再研究,试图从新的角度看待科学中心理论,并对以"科学中心论"为基础进行科学史研究的方法论的存在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十年来,科学中心转移规律或者说汤浅规律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播与研究,但甚少质疑之词.汤浅现象是传统科学计量学的产物,而传统科学计量学在进行计量研究的过程中不考虑诸多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因素,并预设了一些可疑的前提.非汤浅式的科学技术成果计量研究,如英国化学家戴维斯的工作,可给出不同于汤浅论题的结论.在今天看来,以科学中心概念描述世界科学的历时发展过于简单.新的科学计量学宜更多融合当代科学史、科学哲学及科学社会学的学术成就,并通过综合理解历史情形确定计量研究的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3.
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科学活动中心中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困境,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的研究阐明了科学活动主体中心期的转移及转移过程中的多中心性现象。科学活动主体中心期的转移及转移过程中的多中心性现象有其历史地理基础:通过历史地理化过程,科学影响因素的地域集聚产生科学活动的整体效应,同时伴随着科学社会化过程,形成科学中心;地理历史化过程加强了科学活动的整体效应和社会科学化过程,进一步整合了科学资源,使已经存在的小的科学活动中心形成大的科学活动主体中心,使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4.
1995年,在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上,时任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副研究员的周济基于对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现象(“汤浅现象”)社会机制的分析,做出了一个颇令人震撼的预言:中国将在 21世纪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该言一出,举坐皆惊,多家报刊媒体对此做了报道。岁月荏苒,转眼10余年过去了,当年豪情万丈的年轻学子已悄然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灯火阑珊处”的他目前专注于信息功能材料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少了几分锐气与激情,多了几分淡泊与睿智。他今天最大的愿望有两个:一个是使自己的研究工作能为更多国内外的研究者所追随;二是使自己的学生们能够超越自己。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技、经济中心的转移及留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世界科技成果发现、发明、创造和应用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的科技中心发生过多次转移,从古代的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直到今天的美国。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系统的定量化研究的第一位学者,是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他得出的结  相似文献   

6.
翻开世界科技成果发现、发明、创造和应用的历史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的科技中心发生过多次转移,从古代的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直到今天的美国。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系统的定量化研究的第一位学者,是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他得出的结论是,“从意大利到美国,科学中心已经发生了四次转移,每个国家的平均兴隆时期约为100年”。“科  相似文献   

7.
科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波动转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波动性(1)科学发展的波动性。无论是科学发展的积累规范,还是科学发展的变革规范,都建立在科学发展的波动性基础之上。日本的汤浅光朝从科学中心转移的角度,苏联的凯德洛夫从带头学科的角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科学发展的波动性。据上海《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出的图1反映近代自然科学较明显的更替有三个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系统观和科学社会观来看,科学运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必然与广阔的社会背景密切联系.人类社会发展中政治、思想、教育、经济等诸中心的转移总是与科学中心转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可以说,社会发展诸中心的转移是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9.
《学会》2021,(2)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该文基于广东省河源市的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剖析现实困境,提出把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措施",增加"线上+线下"科普资源供给,缩小城乡群体"发展差",构建"政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格局,提升薄弱群体科学素质水平,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保障和支撑,以期为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姜春林  周磊  唐悦 《科学学研究》2010,28(4):500-507
科学中心转移现象在学术界引起较大的争论。利用利萨.罗斯纳编著的科学年表再一次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了测度,所得结果没有对科学中心转移这一现象给出强支撑。从系统科学角度,建构了科学系统内部运行的因果关系模型,对科学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进行解读,得到如下结论:科学系统的四大要素——科学家人数、图书情报资源、先进的科研设备以及科研经费共同影响科学这一子系统的运行,外部环境通过这些要素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表征科学发展逻辑规律的当采现象,客观地存在于情报科学的发展中。因此,运用当采现象理论进行情报科学的发展研究是可行的且必要的。当采现象理论中关于当采学科的转移方向、开发条件、回采现象和当采速度等问题,正是情报学学科结构演进机制的核心内涵。本章强调,当采现象理论作为情报科学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对学科未来发展设计具有重大意义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今的人类正陷入科技发展的二难困境之中。人类要走出科技发展的二难泥沼,既不能仅仅祈灵于科技自身的发展,也不能靠遏制、取消科技的进步。严酷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走一条新路———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是,这是一条充满艰难和曲折的路。其中,不仅有科技"政治化"的影响、科技"商业化"的制约、科技"私有化"的阻碍、人类认识局限的限制,还有破缺的文化观念的束缚。为了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塑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加强科技立法与科技伦理建设,大力进行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技参与度。  相似文献   

13.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构建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模型,对广东省15个城市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论为:粤东西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上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城市,粤东三城市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略高于粤西的三个城市;并提出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和营造良好的环境等建议来实现广东省科技园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袁红  施敏 《现代情报》2012,32(5):143-147
论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资源逾期占用现象及其表现并建立了博弈分析模型。博弈分析表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的存在将会导致图书馆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囚徒困境",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化解这一"囚徒困境",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共词分析对国外高校技术转移研究进行可视化,在此基础上梳理国外高校技术转移的研究重点,为提高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绩效提供借鉴,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真正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支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的视角下,美国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以小科学为基础、以大科学项目为核心的大科学建制,是经历长期演进、历史地形成的;科研模式具有"自主推动"、"主体多元、高校主导"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赶超中,科学目标相对明确,应发挥"中国特色",大力发展大科学,发挥其带动、提升全局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赶超途中,尤其在接近科学前沿之时,应着力培育并完善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产生、发展的健康氛围,提升并扩展小科学的基础地位,为中国科学提供"涨落"、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政治哲学作为一种由科学实践升华而来的意识理论,先后经过了自然经验主义阶段,内在先验主义阶段与客观绝对主义等阶段的锤炼。作为一种主体哲学,不言而喻的是,政治哲学本身仍然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局限性,同样的,任何一种意识理论都必然会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陷于因其自身的完善性等所带来的固有的,停滞于某个阶段内的困境。从被政治哲学奉为圭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的可法良规入手,对政治哲学的困境进行了历史与现实的解构,并对政治哲学现阶段的迷思与困境命题进行了解析与超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张贯一 《软科学》2006,20(3):42-45
企业协会将"匿名社会"转变为一个"显性社会",使每个交易者都具有一个确定的身份,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从而破解了信誉建设过程中的"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的困境",形成了以"选择性激励"为特征的垂直约束机制和以"乡村效应"为特征的多边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了企业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企业信誉的产生,但是能否保证企业信誉的产生则取决于协会给会员企业带来的收益是否大于协会对失德企业处罚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企业协会信誉建设功能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贯一 《软科学》2006,20(3):42-45
企业协会将“匿名社会”转变为一个“显性社会”,使每个交易者都具有一个确定的身份,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从而破解了信誉建设过程中的“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的困境”,形成了以“选择性激励”为特征的垂直约束机制和以“乡村效应”为特征的多边约束机制,从而促进了企业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企业信誉的产生,但是能否保证企业信誉的产生则取决于协会给会员企业带来的收益是否大于协会对失德企业处罚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许可  刘海波  肖冰 《科学学研究》2019,37(7):1231-1237
早在2014年,我国就已经成为了专利申请量的第一大国,但如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由于科学与市场之间在追求目标、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使得科学与市场这两个社会界域之间形成了明显的边界,进而导致技术转移这个沟通两个社会界域的活动难以顺畅、自发、有效的进行。为了模糊科学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解决技术转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需要新的机制设计。通过对技术转移与边界组织的研究发现①可以将边界组织的理论和概念扩展到技术转移领域,用边界组织的特性弥补了技术转移中边界现象带来的障碍,在拥有理论基础的情况下,为现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②总结现有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发现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仍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为此提出了边界组织范式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给予了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拥有理论基础的发展路径,对技术转移机构的未来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