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场域中的一些微小事件、事项、环节或情节,能够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感悟"爱"的人生,蕴含着独特的道德力量。其不仅能够激活个体的内在德善,深化他性道德,以此促进个体与自我、他者、群体之间的良善互动,而且能够催生个体的群际品性,进而引领不同群体携手走向道德共生。然而,由于"无人""无爱""无行"充斥于课堂细节之中,导致课堂细节道德力量的日益消逝。为焕发课堂细节的道德力量,应充分发挥"经验性""体验性"与"实践性"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道德绑架是指以道德的名义,用过高的或者超乎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胁迫或攻击他人并左右其行为.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生活,过有创意的生活,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尊重和发自内心地赏识.  相似文献   

3.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飞速发展的今天,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课堂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聚焦课程与教学的深度改革,借优秀传统文化之力,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5.
一、课堂中的道德问题呼唤道德课堂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古老的话题,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又有它确定的含义。它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生活领域,相反,它可以穿过各种生活领域之间并不坚固的边界,弥散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即生活,课堂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同样需要道德的支撑,同样需要根据生活世界的标准对课堂生活作出伦理上的判断。也就是说,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课堂也同样离不开道德。[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余敏 《孩子天地》2016,(5):97-98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已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德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这一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迅速,模仿能力极强。小学教材的道德与法治在知识的结构上比较具体和详尽地安排了在小学阶段该掌握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把所学知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践加以巩固和运用。树立适合当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把课本知识回归到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所有教育改革理想实现的场所,课堂教学实践最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道德课堂是实践新课程理想的有效载体,它的基本内涵就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现。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围绕道德二字,道德课堂体现在学道、学德、师道、师德四个方面。建构道德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的困惑莫过于对道德的困惑,应该正确对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困惑。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革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纠正现行道德教育中“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重视主体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将德育的基本点放在正确处理本人与他人、主体与社会的关系上;把道德教育的重点放在社会公德的教育上。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通过反思教育的现状已经初步看到:我们的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有失精神的向度、有失灵魂归宿的地方。尤其是当人们为更多的功利所熏染时,很少有人停下来与心灵对话;当人们为各式文化快餐填满时,也很少有人去理性的思考:那种没有精神底蕴和内涵、那种缺少健康灵魂伟力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包括各学科课程标准如期颁布了(除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我们还在紧张研制中之外)。几年来各方通力合作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部理想、信念以及为此付出的千辛万苦终于要进入教育活动的现场了(尽管还只是实验区)。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成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课程改革各门课程共同追求的目标。道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做人教育的课程,其课程改革也开始“回归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成为了道德教育课程的终极追求。而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相适应的道德评价,也应该秉承“回归生活”的理念,做到在生活中评价学生,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振明 《广西教育》2013,(20):27-28,39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期望他们能够给沉闷的一线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增添生命的活力,然而,时至今天,在青年教师的课堂上,我们依然会看到诸多不如人意的教学情景。情景一 上课开始,老师说:“同学们,这一次你们上交的作业有16本,没有达到我要求的20本,希望下一次能够达到20本!为什么要求20本呢?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班大约就是20名左右的学生会参加中考……”  相似文献   

14.
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基本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基础上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开展道德与法制课程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并不青睐这门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育背景和新课改的要求下,积极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同时喜欢上这门课程,对自身有一个切实提高和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道德教育研究的创新之源,是道德教育实践的践行之地。此次参加江苏省邗江中学的“‘道德课堂’沙龙”,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感受,即与上半年举行的“‘道德课堂’研讨会”相比较,课题组老师们在对“道德课堂”问题思考的深度上,在对与“道德课堂”相关的教育问题认识的广度上.在将“道德课堂”实践于课堂教学的力度上.以及在将自己的研究与心得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态"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郭继荣 《学苑教育》2023,(27):28-30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引入“增值性评价”模式,其适合性更高,助学效果更佳。教师要对“增值性评价”内容、评价目标、评价形式、评价活动等展开深入研究,找到课堂切入点,组织学生进入“增值性评价”活动之中,在自评、互评、家长点评、教师总评等角度展开创优设计,为课堂教学注入丰沛动力,学生互动热情很高,其思考意识更强,感悟反思也更到位,评价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王传荣 《考试周刊》2011,(73):168-168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忽视学生的成长需要.过于成人化、政治化和模式化是导致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文章认为,只有让课堂回归生活,让生活充实课堂.才能让学生在动态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教育课程改革中,我国教育部门将中小学德育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课。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做出相对应的改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素质也需要得到更高的提升,培养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德育与法治教育需要从小抓起,因此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德育老师们努力的方向。今天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学模式。她在反思封闭、僵化的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呼吁“以人为本.关注发展”.呼吁改变守旧过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冲破传统教学模式.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唯其如此.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教学真正回归人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