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书》编辑的三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昌文先生写的《阁楼人语——〈读书〉的知识分子记忆》,重新勾起了人们对20多年来中国思想文化的诸多记忆。这本以汇集《读书》杂志“编读往来”和“编辑人语”的小义章而成的书,提供了中国思想文化潮流20多年演进的诸多信息和有趣往事,而从出版人,尤其是编辑的角度,这本书带给我们的阅读快乐和思考,并不亚于它的思想文化价值。下面撷取三个命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万春 《编辑之友》1996,(6):26-27
从《人民检察》的办刊思路谈期刊定位万春北京常言道,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于己的社会位置。办刊也是同理。任何一种期刊,无论它是文艺的还是理论的,轻松的还是严肃的,要想在日趋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并立于不败之地,首要的就是必须定好自己的“位置”,亦即...  相似文献   

3.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它是中国三十年来思想文化变迁的见证者。本文拟从编辑学的角度对其编辑特色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楠 《新闻爱好者》2012,(14):69-70
从1995年《读书》杂志更换主编开始,这份以思想和评论见长的杂志开始走向学术化,1979~1995年的16年,是《读书》杂志的光辉岁月。本文以《读书》杂志的创办人之一陈原先生和曾担任11年主编的沈昌文先生的编辑思想为主线,试探析此时期《读书》杂志的编辑思想,以期对当下杂志编辑的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8月15日,记者约好在三联书店二楼咖啡厅采访沈昌文先生,没想到巧遇丁聪夫妇。丁聪先生是在老伴的陪伴下到编辑部拿稿的。很难想象,一位年届九旬、重病缠身的老画家,现在还在给一本杂志画版式。32开配一副图的封面,简洁的版式,还有每期必有的一两副漫画,读书的标准像25年不变,就是因为有了这“从一而终”的丁聪。为读书作画是丁聪生活里一桩顶顶重要的事。他盯稿子盯得很紧,稿若没按时来,就急得亲自到编辑部去取。这位抗战时就开始漫画创作、并曾在香港创办《良友》杂志的老画家说,他真的“欢喜这份工作”。不变的丁聪经历了《读书》的好几茬…  相似文献   

6.
《出版经济》2004,(4):13-13
读过刊物的国人,很少有人不知道《读者》杂志的。读过《读者》的读者,很多人都为它的魅力称奇。这里,《读者》家人告诉你一个《读者》的经济故事。  相似文献   

7.
彭化义 《军事记者》2005,(12):33-33
随着2002年《水兵周末》的创办,在人民海军报第六版的版面上又多了一个新面孔——《读书》。3年多来,这个专版秉承推荐新书、评介好书、品味名.书的初衷,为基层官兵交流读书体会铺设平台、为广大读者拓展读书知识搭建窗口,为基层部队开展读书活动提供服务,逐渐成为受读者欢迎的荐书园地、用书参谋、评书向导、品书茶座。先后多次被评为报社好专版。回顾办刊经过,作为责任编辑,笔者感到《读书》之所以能与读者形成一定的缘分,得益于她有4个特色。  相似文献   

8.
倪昌立 《新闻世界》2013,(7):228-229
【摘要】《语丝》周刊创刊于1924年11月17日,鲁迅和主编周作人是《语丝》周刊的核心人物,该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很多针砭时弊的小品文,在中国报刊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从周作人的编辑思想、《语丝》周刊的文风、鲁迅的杂文等,分析《语丝》周刊的办刊思想。  相似文献   

9.
储安平先生是中国新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创办的《观察》是红极一时的自由主义重镇,因此,探索和研究储安平的办刊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观察》,展示其办刊思想的基本内涵,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储安平及储安平的《观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盛芳 《出版科学》2013,21(3):40-42
《南方人物周刊》作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新闻期刊,富有人文关怀,肩负社会责任与使命,努力谋求社会公共领域的建构。创刊以来,既得到知识分子的肯定,又获得了丰厚的市场收益,其编辑理念为中国期刊的成功运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编辑》2004,(1):30-37
有幸得到几件好东西,总希望拿出来与亲朋好友共赏或共享,这是常人的心态。我们也不例外,于是编发了这组短文。办刊一年了,我们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结果真听到不少;尤其可贵的是,这些意见不仅对我们有益,而且对其他编辑也有用。我们很想全说给同人听听,但限于篇幅,只好略选几则。当然,这里也有个开门办刊、请读者监督的意思。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文章是我们记录整理的,如有不准确之处,自当由我们负责。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同志曾赞冯玉祥 :“先生好读书 ,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 ,即在治军作战之时 ,亦多手不释卷 ,在现在 ,更是好学不倦 ,永值得我们效法”。[1]冯玉祥家境贫寒 ,13岁入伍 ,只上过一年多私塾。他的学识完全是靠多年持之以恒的自学获得的。读书学习成为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说的 :“冯将军的一生 ,每天每时 ,都在学习 ,不断地学习 ,切切实实地学习。”[2 ]1 冯玉祥的两本读书札记 ,最能体现其读书的特点首先是《冯玉祥读〈春秋左传〉札记》。此书由上海军学社 1934年出版发行。除凡例和自序外 ,按照鲁国12个君主…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藏书家钱曾的《读书敏求记》是一部重要的解题目录,其中的每一部图书都撰写有提要。其提要著录图书版本,标明图书的次第完缺,叙述图书的源流演化,并有对图书或作者的评论。《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充分利用、吸收了《读书敏求记》的成果,也对《读书敏求记》也有不少批评。  相似文献   

15.
清代钱曾撰《读书敏求记》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分析钱曾收藏于整理图书的实践基础上,从图书分类、版本目录学、善本书目三方面探讨了《读书敏求记》目录学的创新,尤其在古籍版本学上,至今仍是古书版本、流传考订的主要工具书,对今天目录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顾伟 《编辑学刊》2012,(3):61-64
六年来,《新发现》杂志凭借“内容为王”的理念,以其精准的定位,使其销量稳居同类杂志第一.面对现阶段的各种挑战,《新发现》不断研究读者需求,不断实现“自我颠覆”,以全新的观念、全新的面貌,努力打造中国最优秀的科学人文杂志.  相似文献   

18.
以书为媒,知识分子与图书馆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通过对<读书>杂志30年来所刊载的与图书馆相关的1047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阅读情结"一直是维系知识分子图书馆认同的核心因素.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思潮变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图书馆认同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思想自由的认同",到"以人为本的认同",再到"民主保障的认同".在与社会互动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展示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勇于解放思想、兼济天下、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出版界的黄金时代,《世界知识》《读书生活》《中国农村》分别是生活书店、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三家出版机构先后在三个月时间内创办的刊物.与同时期其他出版机构出版的同类型期刊封面设计相比,这三种刊物封面朴素却具有代表性.文章由这三种封面图像入手,释读三家书店初创时期的文化立场与期刊封面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按照读面定位的大小,我们可以把我国期刊分为大众化期刊和小众化期刊两大类。虽然“大”与“小”是相对的,但是,我们通常认为,面向全国读,为较大读群办刊的是大众化期刊,面向某一较小的、特定的读群,走专门为这一特定读群办刊的是小众化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