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的“四斋日”,泰国称“佛日”。每月有4个佛日,各在泰国阴历上半月的第8日和第15日,即初八、月望、廿三、月末。全年共48个佛日,其中以玛迦普差节、维莎迦普差节和阿莎叻哈普差节为最重要的佛日。届时佛教徒要去佛寺举行仪式。当日禁止杀生、以及赌博等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
据《澳门纪略》记述,澳门的地形地貌很像一朵莲花,民间就把澳门视为莲花的化身。澳门人喜爱莲花,他们的衣食住行和思想感情都与莲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澳门的许多地名、街名和建筑物都冠有“莲”字,如莲洋、莲峰、莲花山、莲溪庙等。澳门与内地交界的出入口,有一条长廊通道,宛似“莲花茎子”,因此被称为莲花关闸。连接澳门凼仔岛与珠海横琴岛的跨海大桥,被命名为莲花大桥。  相似文献   

3.
沈宗约 《收藏界》2010,(9):44-44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古诗中的名句。莲有很多美称,称芙蕖、水芙蓉、水芸,俗称荷花,清明后生叶,翠绿碧透,美如华盖。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写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盖。"可见爱荷之深。更奇妙的是,我国人民一直把莲荷与美玉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刘国俊 《上海集邮》2002,(10):17-17
千手千眼观音是佛教密宗金刚顶瑜迦部主尊之一。佛经中说观音“千眼遥视、千手接应”是为了“度一切众生,毫无阻碍”。另一种说法,千手表示维护众生,法力无边;千眼表示观照世间,有无穷的智慧和能力。宝顶大佛湾8号龛中的千手观音石雕像高3米,趺坐在莲台上。观音额上竖开一眼,面容慈祥,静默沉思,略带微笑。头戴的高花冠上有8尊小化佛,胸佩璎珞。胸前双手合十,头顶上双手高擎佛像,二手施印,二手抚膝。  相似文献   

5.
王志远 《武当》2008,(9):22-24
九、转身摆莲斠解 360度大转身后,以脚背缘摆踢敌人,柔腰百折若无骨,撒去满身都是手,脚过似疾风摆荡莲叶,故名“转身摆莲”。又名“摆莲脚”或“摆莲腿”,简称“摆莲”。“摆莲”是武术中的通用名称,有单、双之分。前之“十字腿”,早年杨澄甫练此势就是“单摆莲”,即以左掌单掌横侧仰着拍击右脚面,形成拗步“单摆莲”。而本势是左腿展开先行摆转,此为一摆。摆转后,右腿自左向上、向右外摆,以横劲摆踢,此为第二摆。双手左掌稍先,右掌略后迎着拍击脚背,故又名“转身双摆莲”,简称“双摆莲”。其转身时两手上刮,左腿下扫,意含扫腿,当源于外功拳的“扫蹬腿”,只是至今仪留有演变前的某此痕迹罢了。左腿扫膛之后,右腿即起以横劲摆踢,使敌上下受攻而难以招架。可见所谓“双摆莲”之“双”是指左右两腿之“摆莲”,有拳家理解为以双手先后拍击之“双”以为“双摆莲”,则是张冠李戴,莫名其妙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三武一宗”佛教法难为切入点,阐述中国武术在佛教法难前后的流向与变化。佛教法难在对佛教进行打击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武术的大融合,密切了武术与佛教禅宗的内在联系,丰富了中华武术的理论与习练内容。  相似文献   

7.
乐明 《上海集邮》2003,(2):13-13
3月5日《百合花》这套邮票用为当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贺礼。百合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百合属植物的总称,共有80个种,其中39个种原产我国。各省都有分布,以云南为多。它的地下鳞茎由数片至数十片肥厚多汁的鳞片组成,即“百片之合”,故称“百合”,寓意百年好合。鳞片小者如蒜,大者如碗,相垒如莲花状,因此又称“地下莲”。  相似文献   

8.
袁水清 《收藏》2012,(6):72-74
中国古代货币的纪地铭文多为一字,如先秦圜钱中的“共”“蔺”“垣”等;也见有两字及其以上者,如宅斤布中的“阴晋”“安邑”“甫反”等。在方孔圆钱中迄今所见系列单字纪地者,以唐武宗李炎会昌五年(845年)始铸之会昌开元通宝24种纪地钱为最多(如图)。唐武宗李炎崇尚道教,迷信神仙,在位时推行反对佛教的政策,于会昌五年禁止佛教,...  相似文献   

9.
王永胜 《收藏》2006,(2):76-77
在佛教诸多尊神中,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梵语为Bodhisattva, 意为“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等。依《翻译名义集》卷一引法藏的解释,菩萨是指修持大乘六度,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宗教实践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七佛,又称"过去七佛",是指释迦牟尼及其成佛之前悟得正觉的六位佛尊,依次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七佛作为魏晋以来长期流行的佛教艺术主题,现存实物多以石塔以及石窟壁画、画卷等多种表现形式出现,如北凉石塔,其造型及七佛布局明显受到印度键陀罗艺术的影响。在北朝时期开凿的石窟内,七佛造像也大量出现,如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巩县石窟等这一时期所开窟龛,均有七佛题材的造像或壁画。元代  相似文献   

11.
峨眉派功夫:峨眉山孕育的武术瑰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波 《精武》2006,(2):28-29
峨眉山是我佛教名山,又是我国著名的峨眉派武术的发源地,有“秀甲天下”的美誉。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乐山市境内。山体纵横数十千米,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其高度位居内地旅游名山之首,著名的五岳皆在其下。全山草树茂密,远远望去,一片葱郁。雄浑的山势和如海的秀色相映,历来以“雄秀”闻名。山上佛寺众多,最早建立的佛寺是山间海拔1800余米处的初殿和山顶的华藏寺,均始创于东汉年间。其后峨眉佛事日盛,到明清年间,白云深处,古木奇岩之间,佛寺更多达100余处,峨眉山也因此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峨眉派武术因峨眉山而得名。  相似文献   

12.
何平 《收藏》2020,(2):116-121
在犍陀罗佛传故事浮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位肌肉发达、须发浓密、高鼻深目、手持大棒(有时候还持拂尘)的武士形象陪伴在佛陀身边。这位带有强烈希腊人外貌特征的人物,像极了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甚至像喜欢把自己塑造成赫拉克勒斯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佛教中,这位佛陀的"保护神"是执金刚神(Vajradhara)。尽管在汉传佛教文献中,这位"赫拉克勒斯"似乎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佛教神衹,但是在犍陀罗佛教艺术中,他却几乎是任何佛传故事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张美芳 《收藏》2009,(1):45-46
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焚香是佛事活动中必有的内容。佛家有一种修持为“经行”,即手捧香炉围着佛像绕行三圈、七圈或更多,谓之“行香”。那么,什么样的香炉更方便随时手执行走,从而达到“无处不生香”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莲湘花鼓”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欢快的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娱乐性,深受学生喜爱。莲湘由竹子做成,里面用铁丝穿置铜钱,一拍即发出响声。它的制作非常简单,材料有:竹子(直径4厘米左右,长度低年级为75厘米,中高年级为80厘米)、开司米线、铁丝、铜钱(小铁环)12只、彩色即时贴。  相似文献   

15.
药叉,亦称金刚力士,其图像在国内外其他地方的许多石窟寺中都有。 药叉原为印度神话中的一种小神灵,佛教收其为护法神,归属天龙八部之一种,又将其划归为北方天王毗沙门的眷属。佛教窟寺内图绘这种药叉图像,私意以为其作用不外乎有二:其一是佛藏所说的镇窟护法,如同后来的尊像两外侧和窟寺门口的金刚力士,可增佛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简介“斥责”学生也是一种教育和教学方法。但用什么方法来斥责学生,什么方法效果好却是要认真研究的。有人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斥责”方法进行的归纳,“斥责”可以分“直接的斥责”和“间接的斥责”两大类。“直接的斥责”是直接指出当事人的不当行为并进行批评的方法,而“间接的斥责”是不直接指出当事人的不当行为并进行批评的方法。“间接的斥责”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14种类型:(1)引伸的方法:即把错事的结果说出进行斥责的方法,如“这时不好好听,以后就更听不懂了”;(2)类比的方法:即与类似的错事说出进行斥责的方法,如“临阵脱逃可不是好兵”;(3)说明理由和依据:即把斥责的理由说出进行斥责的方法。如“老师可是为你好”;(4)惩罚的预告:即用对错事的惩罚方法进行斥责的方法,如“再做不好,罚跑一圈”;(5)反向命令:即用反话命令进行斥责的方法,如“再这样,就别来上学了”;  相似文献   

17.
养生保健重点是保持良好心态,但人的一颗心总是容易浮动。找出原因,行动起来,把外驰的心拉回来,是保证身心健康的根本。汉字是有功能的人创造的,奥妙无穷。比如“佛”是“人”加“弗”。“弗”即“不”,是否定意思。人加弗就是佛,否定什么?否定人,人不是佛。修炼的人要达到无我状态,进入高境界,逐步成佛。大家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佛性,可是为什么一般人不能成佛?因为一般人有一颗浮动的心。比如,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这样心态的人无法达到无我状态,不能成佛,也不能养生。“舍得”这个词的结合,妙在“舍”在前。这就是要人…  相似文献   

18.
黄阳兴 《收藏》2012,(12):40-48
磨喝乐是佛教“摩喉罗”的通俗称谓,又名“磨合罗”。铺陈磨喝乐塑像用以“乞巧”活动是宋金时期七夕节的重要风俗。磨喝乐大致是指宋金时期盛行的持莲童子像,此类莲花童子图像是当时瓷器、铜器、金银器、木雕乃至砖雕、绘画等的流行题材。近年各地出土多件金代红绿彩磨喝乐瓷塑以及各类模仿磨喝乐瓷塑和泥塑等,十分珍贵,笔者以为这是佛教世俗...  相似文献   

19.
中日武术对佛学、佛教借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与观察访问法,就中日武术对佛教的借鉴进行比较研究。佛教的式律、佛教的禅修,佛教禅宗的认识论,为中国武术体系的健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日本武士把佛学作为化教养的必修科目,特别在解决“武”之生死决斗时的“心”的问题,用佛教的“禅”的修炼,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相似文献   

20.
张晓彬 《收藏》2014,(11):126-133
山东广饶县位于鲁北平原,处于黄河三角洲南缘。卉济水的入海处,是南北朝至隋唐以来佛教文化兴盛发达之地,出土有一批形体较大的佛教石造像碑。雕刻的内容组合有:一佛、一佛二菩萨、一佛二菩萨二弟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