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以往,我们在探讨研究语文教学时,总是更多地着眼于具体的教材,具体的教法以及语文知识等,而很少把语文教学当做一门教学艺术来研究。为改变这种现状,本文尝试着从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这一独特的角度进行研讨,以期对语文教学教改的研究有所突破。 一、语文教学艺术的特点 语文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这一总概念的一个子概念,它既有一切教学艺术所共有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审美性 审美性是一切教学艺术的共性之一,而语文教学艺术的审美性尤其突出。语文教学的审美性首先在于教学的知情统一,它更少仅仅传授知识的纯数理教学习性,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定了教学不单纯是认知性的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性的活动。教学开始前,学生存在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存在有惊奇、热情、惊喜、共鸣、悲喜等体验;教学结束后,存在有感动、兴奋、满意、激昂、轻松等情绪,同时也还有获取字、  相似文献   

2.
潘洪建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5):21-27,F0003
教学艺术研究有助于克服教学科学化的偏执,追求教学的审美价值,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教学境界。然而,既有的教学艺术研究存在研究目标普通化、研究内容策略化、研究方法经验化、研究表达抽象化等问题,背离了艺术的基本精神与研究旨趣。未来教学艺术研究应凸显教学艺术的个性化、回归教学艺术的情境化、强调教学艺术的创造性、重视教学艺术质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教学艺术有许多特征,诸如:实践性、综合性、形象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等。其中的审美性则是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教学艺术,首先是将教学作为“艺术”来看待的。凡是艺术都具有审美性,艺术的本质就是人对现实的审美特性。从这一原理出发推知,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亦是它的审美性。教学是一个由教师、教材、学生、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4.
"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概念,艺术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对"趣"的追求上。教学本身作为艺术,趣具有丰富的教学意蕴,其一是把教学理解为不断地追求美的过程,它旨在说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灵动性、机智性、本真性;其二是把"趣"理解为教学艺术的审美规范。教学实践既要追求教学艺术的开放性与自然性,又要强调其美学的规范性。"趣"的教学意蕴具体有四个方面:志趣是教学艺术的使动力量,是师生对人生之美的趋向;情趣是教学情境之美的展现;机趣是对教学灵动之美的表达;真趣是师生对生命本真之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首先是"讲"的艺术,要求课堂教学语言既要有科学性、教育性,又要有审美性、艺术性.以此为基本维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静 《考试周刊》2007,(1):83-84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徐静 《文教资料》2006,(36):90-91
教学艺术的核心是它的审美性。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赋予了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外在美的有机统一。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也是有机统一的。教学艺术美的创造有赖于教师的审美素养,亦即教师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教师审美素养的提高则有赖于后天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中学艺术学科育人价值的内涵与学科所要培养的核心能力是一致的。它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目标,包括感知、欣赏、创作等基础能力,还包括对艺术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的理解等。实践是其基础,审美是其方式:要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艺术体验与经历的同时,培养其追求真、善、美的心理品质,以及艺术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提高综合性的艺术文化素养,形成终身艺术学习的习惯与艺术审美意向。它既指向艺术的本体,如形式、内容等,也指向艺术的方式,如实践、创意等。艺术表现的情感、生活、文化,乃至艺术与科技的整合都是学科育人的基本素材,进而形成以"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为基础的中学艺术学科育人基本途径,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在中学艺术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课题组收集了几十个教学案例,这些教学案例体现出中学艺术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改革等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孙清武 《文教资料》2008,(27):118-120
课堂教学语言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它不仅要具有科学规范性,而且要具有艺术审美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具有形象关、激情美、应变美、谐趣美等审美特征.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研究设计语言,尽力提升教学语言的品位,实现教学语言的审美性,以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特点。研究教学艺术问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诗词"下水"创作,是一种新颖的、有益的教学辅助方式。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强调了高校教师"下水"创作的必要性,阐述"下水"创作的内容类型和审美追求,总结了教师"下水"创作对古典诗词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人文视野中,影视艺术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在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更为真实和完整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影视艺术基础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必需的影视媒介素养,发展学生的影视语言能力,在透彻解读影视作品的前提下获得时历史、现实、本土、异域等人所处的情境概念的人文认知,在审美情感的共鸣中获得关于人之为人及人如何为人的根本认同.人文化的影视艺术基础教学在手段、模式、规律等方面,应展开对话互动,强化多媒体技术运用以及鼓励创作尝试.  相似文献   

13.
针对艺术设计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并对其教改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了阐述。实践证明,该模式的实施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有利于增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竞争力,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在音乐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应在实施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汲取音乐艺术蕴含的文化元素,利用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及其思想内涵,发挥"音乐是情感艺术"的功能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5.
语教学艺术是教师富有审美价值的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掌握语教学艺术其实就是探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依循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和课堂教学美的原则,巧妙、灵活、富有创意地运用教学思想,方法、技能,技巧,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益,因此,创新、务实、立美便构成语教学艺术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现有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并没有与日俱增.为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应让学生丰富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为语文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非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钱伟长对教育艺术的独到见解主要可以从“五个体现”来领悟:教育艺术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教师的基础素质、教师的思想模式、教师的影响力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通过对钱伟长教育艺术基本观点的分析研究,认为教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知识的发展来启发学生,以形成师生和谐融合的创造境界。  相似文献   

18.
题画诗欣赏在国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术教育中,对绘画整体精神的获取和综合认识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在中国画教学中,对题画诗的赏析,可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建立健全正确的中国画审美知识结构,是面向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高师美术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人才的需要。因此,高师美术教育题画诗欣赏课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欣赏课的教学能力,文化修养,审美素质,创造能力,以及形象思维和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来,"教学学术"运动正以一种崭新的视域引领高校教师重新认识教学、研究教学、完善教学,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得到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创造性的认识,教学学术水平也逐渐成为衡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厘清"教学学术"概念的基础上,发掘教学学术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提出更新"学术"理念、完善教师评价制度、重视学术共同体建设、注重教学研究与反思、创建学术交流与共享平台等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构成"召唤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