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危机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深化图书馆学研究要从体系构建向问题研究转向,以“问题导向”提升图书馆学研究的质量。当前,加强图书馆学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即淡化学科观念,强化问题意识;淡化形式的完整性与严密性,强化内容的现实性与深刻性;淡化对国外的依附性,强化民族性与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扎根理论: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的现状,根据研究方法与图书馆学本土化主题的契合性,认为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亟需开展规范的定性研究。介绍了扎根理论方法的理论内涵、应用现状、显著特点及分析框架,分析了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我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现实意义及应用扎根理论的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3.
再论图书馆学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结果指出,本土化是中国图书馆本身的要求,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的本性的需要,是对我国当代社会和图书馆发展所呈现的中国现象的一种自觉反映。合理成分不仅限于西方图书馆学。中国图书馆具体实际包括中国图书馆的当前现实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图书馆文化)。本土化的实质是:西方图书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有机统一,深层次是求真创新。本土化目的要分清当前具体目的和终极目的。图书馆理论和实践都需要、图书馆学内容和方法都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需要本土化,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管理、制度立法、专业教育等领域也需要本土化;本土化研究不是中国图书馆学是回到过去,并纠正了许多误解。  相似文献   

4.
刘兹恒教授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思考>对本土化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与论述,它围绕着什么是本土化、如何实现本土化这一主线展开,是一部创新之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图书馆学及其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认识,对于创建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在论述创建本土化的复杂性、终极目的与现阶段具体目标等方面加以完善,收录一些重要的反映本土化理论的论文可能会更好些.  相似文献   

5.
刘兹恒先生自从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这一课题以来,主要在"图书馆学本土化"概念的界定、目的与特征、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以及研究者的主体意识等四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杨昭悊先生撰写的《图书馆学》,是我国第一部概论性图书馆学著作,界定了我国图书馆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提出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论证了图书馆学所具有的社会教育价值,论述了保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各种机制,走出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第一步。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1995~2004年)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不仅应该注意对本学科当前基本问题的阐释,而且要更加关注对本学科前沿性问题的研究。近10年来,我国在图书馆哲学、西方图书馆学流派与学说、图书馆学发展、图书馆学本土化、虚拟图书馆、信息资源说、知识集合论与知识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明显成就。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8.
由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的争鸣与困惑现状出发,探讨了图书馆学的本土化和原则性,并强调要加强图书馆的本土化与原创性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在概念、特征、目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者的主体意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辩证地处理好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理论性与实践性以及命题的真与伪等关系。但是,目前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研究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研究文本与诠释之间存在距离、立足国情与创新不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学本土化基本理论管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研究,认为图书馆学本土化还缺乏一种有效的理论整合,对本土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合理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提出本土化是一个西方图书馆学中的合理成分同本土图书馆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图书馆学对本土图书馆现象的认识和在图书馆实践中的应用,创建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极为复杂的过程。本土化涉及到的深层次理论问题是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三位一体、有机结合与完整统一以激发、释放中国图书馆创新求真的力量和潜能是本土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我国图书馆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古典特征、外来特征和中国化特征。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催生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兴办,促进了图书馆学术研究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等种种原因,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学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本土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图书馆学本土化命题的出现有其学术背景、认识过程和理论依据。我们应该提倡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并在思想认识上、理论构建上、研究方法上,依次推进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学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兹恒 《图书馆建设》2004,(1):18-20,26
图书馆学是从西方传进中国来的,为了使它具有中国特色,必须对它进行本土化。本文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含义进行了探讨;提山图书馆学本士化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区域性的中国图书馆学流派,并对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图书馆学的近代化过程,始终包含着本土化的探索。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法本土化,是我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历程中的重要内容。《杜威十进分类法》是西方知识和学术系统的产物,为使其适应中国特殊的学术系统和图书馆现实,必须加以本土化改造。“补杜法”、“改杜法”及“仿杜法”的实质就是这种本土化的实践和成果,它是一个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的动态发展过程,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图书分类体系,在我国图书分类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试论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文首先介绍了图书馆学国际化的起因和目的,接着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图书馆学国际化的现状,探讨了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指出在促进图书馆学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图书馆学本土化,图书馆学本土化是图书馆学国际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不宜"本土化"--兼与宋希香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学及其研究对象都属于科学研究的问题,科学无国界,因而“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本土化”的提法不妥。章阐述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要反映图书馆学研究整体内容的观点,并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以沈祖荣、杜定友、刘国钧、李小缘、洪有丰等人为代表的图书馆学家努力建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图书馆学教育。其在借鉴西方图书馆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本土化探索,培养了一批符合中国图馆实际需要的专业人才。这对我国当今处于低符中的图书馆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学本土化误解举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图书馆学本土化的前提是必须正确理解其内涵和实质。然而,目前图书馆界对其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甚至误解,如图书馆学本土化是一个伪命题;本土化是对西方图书馆学合理成分的否定;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矛盾;本土化只是理论上的,与实践无关;本土化的主体是理论研究者,与基层图书馆实践者无关;本土化要以文本为标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