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祐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的经典之一,立于太学,是用来正定经典、为学子树立典范的石质教科书,共刊刻儒家经典九部。《嘉祐石经》首开《孟子》超子入经先例,其对中国文化史、书籍发展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熹平石经》是第一部大型石刻儒家经典,也是第一部官方教科书,它的刊刻促进了儒家经学和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熹平石经》杰出的书写也使儒家正统教育从核心内容到书写形式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南宋石经》是宋高宗赵构平日练习书法时抄写的儒家经典文字,后来在秦桧主持下刊刻上石的一部儒家太学石经。《南宋石经》是"四书"形成初期的明显标志,在书法上与两宋刻帖极为相似,是儒家经典与书法结合的较好范本。  相似文献   

4.
《孟蜀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经典中经注合刻、字数最多、最早汇集“十三经”的一部经典,在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仍然有少量残石和拓片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5.
宋廷位 《兰台世界》2011,(12):75-76
《孟蜀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经典中经注合刻、字数最多、最早汇集“十三经”的一部经典,在中国文化史、图书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仍然有少量残石和拓片留存于世。  相似文献   

6.
蒋衡用十二年的时间书写完整的儒家经典——《十三经》,在乾隆朝刊刻上石,至今较为完整地保存在北京国子监,成为我国的重要文物。《乾隆石经》既是儒家经典的范本,也是中华文化精神和蒋衡书法水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乾隆石经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自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刻后,历经了嘉庆八年(1803)的磨改和光绪十一年(1885)的奏修,完整保存于北京国子监二百余年。相应乾隆石经也就出现了乾隆版、嘉庆版和光绪版三个版本。通过对比分析,理清了乾隆石经两次改刻的原因、历史背景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七部儒家太学石经时间相距1600余年,刊刻这七部石经所用字体有古文字中的古文、篆书和今文字中的隶书、楷书,从文字学角度和书法学角度均可从这七部石经中看出它们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北宋初,统治者推行右文抑武政策,掀起一股崇儒兴学之风,从而使刊刻石经成为必要.石经的刊刻是由仁宗朝的杨南仲等人完成,共有九经,因用真、篆二体书写,故称二体石经.后王氏新学兴,石经废置不用,今所存者仅有部分残碑断石.北宋石经有着较高的版本和校勘价值,对其刊刻流传  相似文献   

10.
熹平石经《尚书》以东汉末期官学定本欧阳《尚书》为底本,大小夏侯《尚书》异文附于经文、《书序》之后,是研究汉代今文《尚书》的重要文献。1922年后,汉、魏石经残石出土日多,根据《隶释》所载残石、出土残石与汉人引《书》异文对熹平石经《尚书》进行的复原工作也随之展开,代表成果为张国淦《汉石经碑图》。而这一工作由于20世纪60年代洛阳南郊太学遗址两方残石的出土可以得到重大推进。  相似文献   

11.
在宋代有记载的27部楚辞类著作中,已知付梓的有13部,近50%。这样大规模的刊刻《楚辞》,从根本上改变了宋代《楚辞》的传播方式,让宋代《楚辞》的传播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十竹斋书画谱》是我国古代刻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同时也是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代表作之一。《十竹斋书画谱》的刊刻成功,正是晚明徽派刻书进步的体现。本文以《十竹斋书画谱》为例,从刊刻题材、表现形式、刊刻技艺以及创作团队四个方面,对晚明时期徽派刻书的进步性加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鑫洁  二月河 《出版科学》2018,26(1):125-128
丁晏《曹集诠评》最早版本为金陵书局同治十一年刻本.关于金陵本《曹集诠评》的成书,目前学界谈论最多的是曾国藩对此书的支持,而对具体的刊刻过程及刊刻过程历经的波折,关注较少.正因如此,也忽略了高均儒、莫友芝等人的努力和付出.以全局的视角梳理《曹集诠评》的成书过程,既可以深入了解曾国藩在此书刊刻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又能从一波三折的刻书过程体会此书刊刻不易.  相似文献   

14.
《越风》是一部地方诗歌总集。自问世以来,备受后人重视,几经增删,多次刊刻,又屡以批注。笔者就绍兴图书馆馆藏《越风》之版本源流及其特色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15.
明人周锡珪《唐碑帖跋》自成书以来,未曾刊刻,当时传世者仅有罕见的几种抄本, 《四库全书》归入存目.今存抄本仅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所藏两部.本文对这两个抄本进行考察,认为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实抄自南京图书馆藏本,且其抄写质量不如南图本.对此书的书学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此书对唐代书学的研究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永乐大典目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乐大典》是明代编纂的大型类书,所收典籍多为宋元旧本。然大部分现在已经散逸。《连筠移丛书》中刊刻的《永乐大典目录》,提供了了解《大典》全貌的钥匙,我们得以窥见各卷的大致内容。但其刊刻经过学人皆语焉不详。文章查阅大量材料,发现了刊刻者杨尚文之墓志,以及抄录者张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皇舆表》是清康熙年间奉勒编纂的一部重要地理著作。该书的初修、增修跨越了二十五个年头,先后两次开工刊刻,皇帝为此书两次作序。由于对该书的编修、刊刻源流没有辨析清楚,现行各权威目录书对该书的版本描述都是错误的。该书可作为图书馆古籍编目人员宜重视考订的一个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8.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大家,以如椽巨笔批点诸子经典,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养在近代评点史上戛戛独造。这其中,严复的《庄子评语》一书极具特色,是严复评点著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在整个《庄子》学史上也是举足轻重。终其一生,严氏多次、反复评点《庄子》,形成了其评点《庄子》的四个版本,即马其昶未归还本、岷云堂丛刊本、严璩藏本以及严群自藏本。通过对严复评点活动、批点《庄子》的过程及其版本、刊刻中相关问题的考察,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严复学术、思想活动特别是其晚年评点活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作为研究王安石思想重要资料的《老子注》至今没有一个著作时间界定,影响着对王氏学术的评价与对北宋学术的真切认识.据考证,王氏《老子注》既不是作于嘉祐年间,也不是作于元丰年间,而应为王氏作于治平熙宁之际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两位剧作家汤显祖和威廉·莎士比亚的爱情剧作,是中西方文学史上经典的作品。两部作品均讲述了反封建,追求自由的爱情故事,但在主题、人物塑造和结局的安排上都有其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两部传世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