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比《项脊轩志》和《仲夏夜之梦》两课教学发现,两节课都注重对文学内容的理解、写作手法的掌握、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美学的领悟等,但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材料运用、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方法选取等方面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中国教师重视"教",美国教师重视"学";在教学方法上,中国教师重知识获取,美国教师重能力培养;在教材资料上,中国教师使用统一教材,美国教材照顾不同类型、层次、背景的学习者,教学辅助用书形式多样。美国母语教学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化经典教学有效性研究,提倡"吸取古人的深思、反省生活的智慧",落实在日常生活上;配合现代的新思潮,以达到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之目的。贯彻"文道统一"的教学模式,形成经典系列教材,通过虚心涵咏、示范引领、有效评价,涵养中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王建荣 《文教资料》2007,(29):55-57
"大话文化"在当今社会迅速蔓延,且似有经久不息之势。但"大话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快餐文化,无法长久发展。本文阐述了笔者对"大话"与经典的选择态度,指出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必须选择经典。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题,发现有些题目都是以某一问题为背景,进行加工改造、拓展延伸、迁移演变而成的,这些变化后的题目有时数量挺多,我们不妨称之谓题目的"裂变".现举例如下.一、试题回放如图1,正方形ABCD被两条与边平行的线段EF、GH分割成四个小矩形,P是EF和GH  相似文献   

5.
对母语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是文化能力的基本素质要求。在对浙江某高职院校200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关于中国文化的词汇及知识积累,无法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母语文化,从而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因此,高职外语教学应采取树立平等文化观、更新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材中母语文化的内容、增强教师母语文化修养等策略对母语文化进行渗透,使高职学生理解母语文化,鉴赏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求,从2007年开始,我校启动以"继承传统,弘扬美德"为主旨的"与经典同行,和圣贤携手"实验尝试,在建校刚刚几年的崭新校园里,播下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种子,如今已生根发芽,溢芳摇翠。一、强化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正;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儿童的读书成长离不开环境的影响与熏陶。直白的说,那就是受什么环境的影响就可能爱读什么样的书。为此,我校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确立了以中华美德为筋骨,以民族精神为灵魂,以乡  相似文献   

7.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应与语文日常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相融合,遵循"兴趣先导、不求甚解、尊重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教师导读、多媒体引读、家长陪读、同伴助读、个体熟读"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迈向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8.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教育研究》2021,42(10):83-92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相似文献   

9.
赵静 《现代语文》2013,(7):36-37
当前我国母语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国外却很重视母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对我国母语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等课堂活动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亲近母语、热爱母语,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的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但实施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说明,离开"小学"(传统语言文字学)而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因缺乏国学根基而陷于表面化与形式化,从长远考虑,则有"行而不远"之忧.只有把握优秀传统文化钥匙之功能的"小学",才能收到"授人以渔"的持续性发展之效.  相似文献   

11.
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母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的和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之花: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因此,母语教育课程永远是各个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少年儿童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的民族凝聚力、爱国情感、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母语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留住学生的精神之根,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文化经典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重视与加强文化经典教育有利于防止高职教育过分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对增强文化经典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要真正使文化经典教育进入高职教育课堂,还需要院校管理者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完善其他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4.
所谓经典,狭义上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典范之作。2009年浙江卷选取《论语》中的一段文字,考查对传统经典文本的解读,这是经典文段以解读的形式在高考试题中第一次闪亮登场。近年来国学热一直持续升温,传统经典文化作品成为高考考查的对象也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8,(87):63-64
本文中,"式"指数学概念的符号表达式;"数"指数值或数的范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因"式的结构"和"数的范围"不同而导致答案相近但绝不相同的试题。由于这些试题主要涉及式数的转化,姑且命之名为"式数型"试题。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是华夏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把这样一个经典问题引入中考,引入课堂呢?本文通过对浙江绍兴2013年中考试题13小题的探究与评析,试图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回归到中国古代的整体直观思维上来,使课堂因此充满了数学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华裔中学生族群文化认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按比例选取菲律宾大岷区、吕宋区、未狮耶区、棉兰佬区22所华校的2050名华族中学生为被试,从政治身份认同、社会关系状况、华族习俗认同、宗教信仰认同、语言认同五个方面调查当代菲律宾华族中学生的认同现状.结果发现:当代菲律宾华族中学生已经高度融入菲律宾主流社会;"菲华"中学生的 "母语基因"呈弱化之态势;华语教学绩效不彰,师资、教材、教法等瓶颈问题依然凸显.据此,本文进一步指出新时期菲律宾华语教学应充分挖掘"母语基因"之优势,改善华语教学环境,努力激发菲律宾华族中学生华语学习的融合型动机.  相似文献   

18.
如今一些学者发现我国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现象,严重阻碍学习者语言学习发展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英语教材中本民族文化内容的"失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本文从英语教材编者观念、教材内容选择以及教学和教师自身修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以期提高学习者综合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背景下重视母语教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构建PARCC评价体系是美国政府提升母语教育质量的新举措。美国构建PARCC评价体系缘于其"英语核心标准"的出台和改革基于州英语标准的母语评价体系的诉求。PARCC英语评价体系框架包括确定"听说读写"能力与研究能力相结合的评价目标、总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结构、多样化评价试题与表现任务等内容。美国政府通过开发英语评价体系促进母语教育质量提升,对我国探索以语文评价促进母语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改离不开多元评价体系的支撑和完善,作为多元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试题是否新颖、科学、有效。然而,由于缺乏编制原创试题的能力,当下许多期中、期末和高三复习备考中的试题存在着轻原创、重抄袭的现象,轻则"拼盘",重则照搬。笔者并不反对资源共享,也不反对"旧题"重做,但人人都不想编制原创试题,复习势必会陷入"做来做去就这几道题"的尴尬、低效的境地。为此,笔者对近几年浙江文综高考经典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