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研究之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争论了近一个世纪。如何把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转化为教学论上的主客体关系命题,是深化教学过程研究的关键。本文认为,只要我们对教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主客体关系的特点、实质、表现方式等作出动态的考察,进行具体的分析,现代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问题就能得到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主体和客体两个搋念的外延和内涵作出界定的基础上,论述历史教学的不同阶段里救师与学生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教为主导,学是主体”的命题是正确的;无论从全局从发展看,还是从局部分阶段看,教与学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辩证地统一于历史教学过程之中的。教与学关系的实质,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师与教学生两个积极性把历史学搞好。  相似文献   

3.
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人和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物共同组成。教育过程可分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还可分为认识过程、实践过程和评价过程。在这个复杂的结构中,人是主体,物是客体。作为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中小学教育改革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4.
李清平 《成人教育》2009,29(6):55-56
干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因教学形式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使得教学主客体的关系呈现一定的动态性。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较为符合传统的“双主体说”;在研究式教学中符合“学生单主体说”;在案例式、模拟式和体验式教学中符合“二因素说”。培训机构应把握好主客体关系的动态性,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5.
论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论中,关于教与学关系的理论一般归因于“主体-客体”关系的界定。以教学主体性及其转换、扩展作为逻辑起点,抓住主客体关系的统一性和动态性,有助于探究教学主体性与主客体的共变关系,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相对地位。在这种认识活动中,把握静态客体和动态客体是认识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关键;理解教学主体性的转换和扩展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性,是研究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动态性的内涵和根本;而贯彻主体性原则,实现课内向课外延伸,则是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转化的根本保证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两种比较典型的界说,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主体际关系"这两种界说,分别研究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型师生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者从哲学角度对教学过程作了剖析,分析了诸要素间的辩证关系,认为教学过程是双重主体、双重客体和双重中介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有机统一的实践-认识过程,认为变客为主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何为主体何为客体的研究和争论从未间断过,甚至十分激烈: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细究之,其实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不足。因而,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并弄清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师生教学关系的走向:从主客体到主体间性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教学关系的性质关系到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等重大问题。师生在教学中互为主客体关系被教育理论界大致认同,但这种关系的弊端已初见端倪,主体间性交往关系才是师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关系,这种关系可通过增加师生有效性交往的次数,完善师生教学交往信息反馈系统,发挥学生主体性,转换教育理念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吸收学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成果,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教育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和评估阶段,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具体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方式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谁为主体、谁为客体,主客体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是本文试图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的时象性关系是认识与被认识关系,它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分别是学生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是社会地形成和给予学生的物质和精神认识手段的结合,是学生认识活动的重要辅助条件,所以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近些年来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极为关注并争论很多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仍然存在着种种不尽相同的观点:单一主体说,双主体说,复合主体说,主导主体说,动态主体说,超越主客体说等等莫衷一  相似文献   

14.
试析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认知关系是复杂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整体上说、从贯穿过程的始终来说,教师学生耦合主体与教材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基本的关系,而学生主体具有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和特殊性的艺术,它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伦理学、法学、文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搞好德育工作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德育工作中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德育工作的主体、客体德育工作的主体从广义上讲是使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不断提高的党政群团组织;从狭义上讲,是德育工作者在人们思想发展变化的进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从事着改造他人的主观世界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有效教育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差异性的特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应然状态,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互动对话的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及其关系新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教育过程并非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而是由学生以及作为特定社会文化形式的教育资料所构成;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资料以及学生自我的现存状态是教育过程的客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育资料的加工和改造之中,教师并不是教育过程的独立构成要素。教育过程的主客体关系表现为作为实践主体的学生与教育资料之间的双向对象化关系,其实质是学生自我文化建构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微妙也是最难处理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理论发展,研究视角从一维走向多维,研究方式从单调走向多样,研究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通过对比主客体关系主流观点的优点与不足,从动态角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康伟 《陕西教育》2007,(6):58-58
教学活动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就其主客体关系来说,往往在教学活动所指向的对象特性、目标特征和活动结构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殊形状和特殊结构。教学主客体关系的这些特殊性,在其现实性上来说,是内存于教学活动之中主客体关系特征的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也是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学活动中主客体关系与一般的人类实践活动的主客体关系相比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