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生活德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玉珍 《教育探索》2008,(11):114-115
造成高校德育低效的原因,主要是德育与大学生生活实践相脱离。基于高校德育的现状,主要应从德育“内容实起来”、德育“形式新起来”、德育“过程活起来”、德育“手段多起来”和德育“周边环境净化起来”等方面构建高校新型德育观,使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
时代精神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试图在一定层面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掌握时代精神的核心和内在要求,反思高校德育,这有益于我国高校德育现存状况的改进,有助于高校德育的未来走向.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其内在要求是“以人为本”,要使高校德育富有吸引力、提高实效性,就要“以大学生为本”,改革创新高校德育.  相似文献   

3.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们重新厘定和审思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空场”关系,促成了生态文明理论的孕育、发展,并为高校德育由“人际关系”之“单向度”灌输向“生态德育”之互动实践范式的“突围”提供出路。基于此生态文明为理论的出发点,探讨生态文明与高校德育之间的“理论耦合”,指出生态文明之于高校德育优化的“正能量”,并提出构建高校生态德育的创新路径选择,为高校德育建设路径的新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高校中主要以显性德育为主,这种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显性德育忽视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体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逆反的心理,为德育工作的展开产生一些阻力。而高校隐性德育以戎隐蔽性、平等性、渗透性等特点逐渐被高校领导者和大学生所接受。在高校德育中形成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的模式,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高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从定义“德育日历”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探讨了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清明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以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新时期高校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现阶段高校德育的具体目标,对高校德育内容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新的诠释,为高校德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德育何在——走出当今高校德育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德育工作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这种困惑的实质是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被视为一种孤立的系统存在,一方面使德育陷于形式化,另一方面德育在实际上显得无效。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德育重新回到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即“德育在社会实践中”。这个命题在理论上澄清了“德育何在”的问题,在实践上为“如何德育”提供了一种价值指导。  相似文献   

8.
林刚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237-237,239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全球化,使得高校德育教学发展趋势明显具有了包容性,紧迫性,先进性.创新性等新特点。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深刻把握住高校德育在新世纪发展趋势的新特点,切实增强高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使之更好地融入时代发展的节奏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现代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吸取“以物为本”发展观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的中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新视角,改变了传统高校德育的内容和方式。科学发展观强调在高校德育增加人文素质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传统文化教育;同时也注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日前召开了全省高校第四届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李怀中以及来自武汉大学、三峡大学、湖北大学等省内各高校的青年德育工作者80余人参加了理论研讨。会议就如何认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如何加强高校“两课”课程建设、高校德育如何走进网络、高校德育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等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通过讨论 ,进一步增强了对高校德育的重要性和高校德育科学性的认识湖北省高校第四届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召开@方卫兵  相似文献   

11.
和谐兴国论对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拉开了新时期“和谐兴国”的帷幕,和谐兴国需要维护社会稳定的和谐交往,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交往意识和能力应该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德育应围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现代礼仪习惯、主体德育能力等方面,大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从而克服德育过程中的“弱化”和“虚化”等低效现象。  相似文献   

12.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中国共产党对步入21世纪的高校使命和高校育人原则的时代解读和庄严承诺.“德育为先”中的“德育”不是“先”和“后”的时序性概念,而是价值性概念.本文从价值学依据、结构学、比较学三个雏度解读了高校德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邵艳 《文教资料》2011,(1):148-149
现代大学生需要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生命关怀的缺失包括:高校德育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导致生命关怀的缺失:高校德育内容单一、抽象和封闭忽视生命教育:高校德育模式由“知识性德育+日常性德育”组成漠视生命关怀教育;高校德育的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发挥道德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要实现高校德育生命关怀,我们必须坚持“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统一:构建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的内容体系:改进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重视生命关怀教育;构建生命关怀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传统的社会本位的德育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体性德育理论作为人本主义思想在德育观念上的反映,以“提升人的地位”、“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等鲜明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使高校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本文通过对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兴起的历史背景的考察分析,探讨和阐述高校主体性德育的功能、目标及其价值取向,以此推动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高校德育体系的构建。一、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当今世界正…  相似文献   

15.
“生活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生活德育”理念提出的理论背景和价值取向,探讨了生活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之间的关系。着重论述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如何通过高校德育的改革和创新加以实现,如何还原德育的本质,使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并试图引发读者在德育创新方面的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要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必须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放在重要位置,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高校德育。在新的形势下,着眼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德育创新的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继承与发展是高校德育创新的理论支撑点;实现内容、途径和方法上的创新是高校德育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优秀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极为宝贵的德育资源。通过“德育日历”的设计,将传统节日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发挥了传统节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在此基础上,以中秋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为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德育为先”理念下,高校不仅要开好上好“两课”,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更要积极探索开辟社会实践、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及网络育人等多种德育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陈丽娜 《文教资料》2013,(25):104-105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新的境遇。在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和娱乐购物等重要途径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德育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德育应从“行动型道德主体”培养、“媒介意识”形成等方面着力应对。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的德育,历来是讨论的热点。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对高校德育的认识逐渐明确和统一了,这就是德育必须“加强”和“长期坚持”。但当前高校的德育机制却相对滞后,影响德育的开展和成果的产出质量,这是值得我们很好研究的。一、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