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别小看两三岁的幼儿,他们知道“哭一下”就等于“可以买东西”,而孩子从小观察父母的消费行为,便会知道父母爱不爱花钱、花钱有没有计划。家庭生活中,父母让孩子衣食无忧,却容易忽略教育他对钱的态度。那么,孩子怎知钱为何物?怎知钱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记者(以下简称问):每个家长都是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的,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了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父母花钱越多就等于爱越多?父母花钱越多孩子就越有出息?  相似文献   

3.
养育孩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实在的,我整天想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十分害怕由于我的不慎而让孩子患上什么毛病。所以,我在孩子的健康问题上特别谨慎。我非常留意电视台播放的天气预报,天气一要转凉,我就会给孩子添加衣服,小的时候我想让孩子穿多少他就会穿多少,渐渐长大了就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钱教育己成为学校、家庭、社会难以回避的问题。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美国孩子:“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父母和社会观念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求他们。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  相似文献   

5.
瑞士教育专家蔡娜主张对孩子实行“半权威式”教育。蔡娜认为,实行“半权威式”教育的关键是,在孩子做法不对的时候,说一个“不”字,要勇于拒绝子女不合理的要求。虽然孩子比成人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但是其承受程度比人们想像的要大。也许“拒绝”会给孩子带来沮丧,但父母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慢慢地孩子就会适应了,并逐步养成正确的习惯。当然,做到这一点,对爱孩子的父母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是常常心软,对孩子作出让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11)
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真正读懂他却十分不容易。为人父母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不了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时候,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渐渐长大,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代沟也随之产生,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导致教育的失败。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  相似文献   

7.
张小宁 《学子》2003,(2):6-7
你是如何使用父母的“银子”的?感受如何?你想过赚钱的事吗?你有过“收入”的经历吗?怎样做才算是个成熟的“校园消费者”呢? 各抒己见张玲(大三学生)我已经花了父母22年的”银子”,至今为止,我还没有赚过1分钱。以前,需要花钱的时候便找父母要,父母大多数都会给的,他们知道我并不乱花钱。渐渐长大了,感到跟父母要钱,尤其是要不是用于学习的钱,比如给同学买生日礼物等,就觉得有些费劲儿,有些麻烦,有些不自由,同时也感到父母赚钱的艰辛与不易。可我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又能怎样  相似文献   

8.
我和丈夫在没有什么思想准备的时候,孩子出生了;我们在没有懂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的时候,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晃,我们的孩子已经几岁了。这时,我们忽然发觉自己作为父母是多么的不称职。也就因为这样,我们错过了教育孩子的启蒙佳期,当我们开始抱怨孩子如何呆滞、蠢笨的时候,难道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没有责任吗?为了补上做一个合格父母这一课,我和丈夫开始阅读大量关于如何做父母的书,以及后来读到的如获至宝的《家教博览》。现在我期期都要读,而且还把有助于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好文、好句、好…  相似文献   

9.
教与罚     
阿丘 《八小时以外》2011,(9):123-123
幼小的孩童,天真烂漫.因为他们没有碰过壁、犯过错。等长大一点,就开始淘气、顽皮,若是淘气顽皮过了家长还纵容不管不教。孩子长大了就会栽跟头。就像人们说,小的时候偷鸡摸狗,长大了就会成了江洋大盗。所以乡盯避免孩子长大栽跟头,一定要在孩子成长中进行适当的教育。人说,孩子的耳朵长在屁股上,小孩子不听话打打屁股总是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四体不勤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们开始重视孩子的自立教育,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处理自已的事情,不依赖他人,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不必父母担心。初衷是对的,但是,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足够了吗?这似乎是很多父母没有充分考虑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小的时候,父母亲分居两地,我是在托儿所、幼儿园里长大的。世事真有惊人的重复!我们夫妇分居两地,我的孩子——赵小佛也在托儿所、幼儿园里长大。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我要从心底里喊一声:感谢你,幼儿的第二个母亲! 小佛出生五个月,就进了托儿所。当时,我没奶水,托儿所的阿姨们不厌其烦,一天数顿为他调制奶糕。小佛四岁进了幼儿园。这孩子生性好动,非常调皮,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不胜其烦。小佛班上的老师对孩子的爱抚、教育,真让我们这些作父母的自愧不如。她们循序渐进,动情善诱,因材施教。小佛喜爱画画,老师就注意培养,只要小佛较认真地画了一张,老师就把画贴在墙上,让孩子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四体不勤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们开始重视孩子的自立教育,希望孩子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不依赖他人,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不必父母担心。初衷是对的,但是,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足够了吗?这似乎是很多父母没有充分考虑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每每谈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说的最多想的最多的就是教育——父母教育孩子。可以不夸张地说,这种惯性思维是导致孩子成长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根源。在这种教育与被教育关系中,父母是当然的主角,是主动的,是行动的发起者;孩子是配角,是被动的,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在这种关系中,父母往往容易养成承担一切、主宰一切的习惯,慢慢地也就把孩子成长的责任全部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于是当父母希望孩子担当的时候,孩子却不愿也不知如何担当了。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必读》2010,(7):37-37
养儿方知父母恩。许多年轻人在晋级成为“孩子他爸,孩子他妈”的时候,才深刻体会到,养育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5.
张贵勇 《成才之路》2011,(14):9-I0005
教育孩子不能全是顺其自然,长大不容磊,成长有规律。不能因为我们的短视,把孩子看成学习机器,更不能剥夺孩子最宝贵的童年。教育孩子,我们既不能急功近利,又不能坐失良机。在日前举行的新书《长大不容易》发布会上,“知心姐姐”卢勤总结了父母在孩子不同成长期需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震  云强 《科技文萃》2001,(3):174-175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钱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难以回避的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清 醒地认识到,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  美国孩子:“要花钱自己挣” 美国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父母和社会观念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 求他们。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父母剪草、送报赚些零 用钱,女孩子做小保姆去赚钱。他们以此来表示自己有自立意识。这种观念将一直伴随他们 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正>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天下的父母都教育孩子,却未必会教育好孩子。"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一位家境富裕的母亲,见女儿花钱大手大脚,就对女儿说:"你不用着急花钱,爸爸妈妈的钱,以后还不都是你的?"谁知女儿  相似文献   

18.
孙老师说     
小强是个10岁的孩子,他的父母和许多父母一样,有着“望子成龙”的愿望。他们严格管教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懂事、听话,长大了有出息。他们知道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愿意听听专家的看法。 小强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告诉他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否则,老师不喜欢,妈妈也要骂。小强尽管有时也淘气,但总得来说,是个比较乖巧的孩子。幼儿园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小强的妈妈:小强是个好孩子,但胆子大小,自信心不强,性格也比较懦弱。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要注意引导他变得大胆勇敢一些。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父母化”的孩子通常难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社会化的个体,常常伴有一生的孤独感,长大后也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并且更容易出现酗酒、药物滥用等行为问题,被迫“父母化”后——他们成了特殊的“问题孩子”。  相似文献   

20.
潘多拉效应:单纯的禁止,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潘多拉效应".意思就是,很多时候越是禁止别人做一件事情,就越能引起别人的好奇心.就像孩子小的时候,总想用东西戳一戳插座上黑色的孔.尽管父母会急急忙忙跑去阻止,但孩子还是经常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想方设法拿东西往里面塞.这是因为,父母对一件事不说明原因,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