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资源性城市出现资源枯竭现象,煤矿沉陷区移民搬迁开始出现。相应地,移民搬迁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实施移民搬迁解决采空区发展瓶颈,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是作为社会工作者亟待思考和参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分析与评价是关系到移民搬迁安置后生产生活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分析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众多因素,传统的评价侧重于以安置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为主要衡量和分析标准,而较少考虑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环境、传统习惯、民族差异、宗教信仰等方面,造成水库移民搬迁后与安置区原居民格格不入,导致移民返迁和二次搬迁.因此,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十分有意义,有助于选择到相对较优的安置区,更关系到移民 "搬得出、安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奉节县自1993年启动移民搬迁工程以来,涉及11个乡镇,累计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2.9万人,完成房屋复建382.63万平方米;完成114户工矿企业和417给单位搬迁;在移民搬迁安置中,受淹人口、耕园地面积分别占重庆库区的11%、11.6%;建成一座新县城、9个移民乡镇。2010年,随着四期移民圆满收官,全县移民工作重心由搬迁安置转向安稳致富的新阶段。移民搬迁安置后,农村移民的生产条件基本落实,基础设施等级提高,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新县城建成面积在老城基础上增加四倍以上,城市环境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集镇功能基本恢复并总体提升,初步形成了城镇发展的新格局,为奉节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飞  刘军 《宜春学院学报》2020,(2):30-34,110
水库移民社会融合困境威胁安置区的稳定与发展,尤其是移民与原居民的混住区,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由于物质因素与意识因素的双重影响,水库移民将遭遇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维度的社会融合困境。纾解水库移民社会融合困境需要分为动员、过渡、发展三阶段:动员阶段需要科学评价移民环境容量,考察移民与原居民、迁出区与安置区的匹配程度;过渡阶段需要不断增加移民资本,增强移民抵御搬迁带来的各种风险的能力;发展阶段需要创新移民安置区治理机制,促成社区共同体的形成。通过以上途径实现水库移民良好的社会融合,推动国家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佛子岭水库移民时,淹没区群众普遍存在安土重迁的乡土情结,单纯依赖政府、要求补偿的思想和对安置后的生产有疑虑等问题,增加了移民的难度,当地政府通过制定完善的宣传工作方针、注重对安置区居民的思想教育和强调移民模范的示范作用等方式进行思想动员,最终确定了就近安置的方针,评定了淹没区补偿标准,落实生产园地,解决移民的根本问题。在移民安置过程中,汲取到党的领导是移民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实行农业合作化是解决移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恢复与发展山区生产是安定人心的根本方针等历史经验,并在后期社会发展中持续不断地解决移民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南京市C街道一起失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件进行剖析,发现政府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及安置不合理、失地农民转业和就业困难、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是当前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缺失给农民家庭和社会治安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借鉴一些地方安置失地农民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多策并举解决安置问题、出台就业促进措施保障农民利益、建立长效补偿机制改善失地农民境况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失地农民是一个非常特殊群体,在城市发展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弱势地位,当前我国各地解决的应急办法一般就是安置、赔偿和买社保,还处于生存型的应对层次,失地农民问题初期可以这样解决,但是长期看来是不行的。为此,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最关键的和治本的办法是采取发展性政策,对失地农民实施转移培训教育,解决其就业问题。对失地农民进行转移培训教育为我国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新路径,但是当前失地农民的转移培训教育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才刚刚起步,可以说还处于缺位的不良状态,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和问题,比如功能取向、培训教育的资源问题、培训机制不完善和驱动力明显不足等等问题有待及时回应和处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要从多个层面着手努力,才能够推动我国失地农民转移培训教育可持续发展,增强失地农民的发展力、向心力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在采煤沉陷区建立三维Web GIS平台,实现沉陷区数据三维可视化,提供用户便捷有效的数据管理、分析、浏览、查询服务,并为采煤沉陷区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意义。Google Earth API和Java Script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在Google地球上绘制标记、线条和多边形、投射图片、添加3D模型及载入KML文件,在网页上实现几乎所有Google Earth功能。本文以淮南煤矿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API,结合Web GIS理论,采用Java Script技术,面向采煤沉陷区数据集中管理与可视化,设计开发了集空间数据、属性信息和专题分析于一体的采煤沉陷区三维可视化平台,有效管理矿区多源数据,提供数据可视化浏览、查询与飞行模拟等功能,有助于沉陷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分析,为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所引发的失地农民问题直接面对的就是可持续生计问题,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还落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变迁,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才能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要从拓展城乡一体化就业,发展二、三产业用地安置就业,帮扶创业就业,鼓励乡镇企业吸纳就业,引导用地单位安置就业,加强培训就业等方面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素质的提高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素质对解决“三农”问题影响很大。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都需要农民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去支撑。我国农民素质较低,提高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基础教育、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等。  相似文献   

12.
农民流动、SARS与公民保障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城乡二元分割为基础的保障体制障碍,使上亿流动农民成为SARS攻击中十分脆弱的社会群体。政府以前所未有的举措扼制SARS向农村蔓延的事实说明:流动使农民超越狭隘的私人性和地域性,第一次赋予其公共性社会身份。而政治平等的公民需要以社会平等的公共身份为支撑。为此,应该从平均民权的理念出发,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建立公民保障网络,特别是为农村提供基本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总量急剧增加,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已成当务之急,因此进一步深化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学界对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通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初步梳理和分析,可见现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阐释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内涵、意义、进程、困境以及相关对策等方面,然而相关的研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黄明欣 《培训与研究》2007,24(5):45-47,66
我国农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益缺失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高度分散的农民需要得到组织的保护。目前基层政府、村委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面都显得软弱无力。建立整合农民利益的集体组织——农会,既可维护农民权益、转变政府职能,还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当前在我国建立农会具有法律、经济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提出了农民工的产生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农民工是中国劳动者从农民向工人转变的过渡性社会阶层,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矛盾;作为农民工两种存在形式的在乡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是这个矛盾发展的两个阶段;农民工双重收入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农民工带来的农民分化和工人阶级队伍的两重化及其后果;农民工的小农意识和阶级意识的矛盾以及农民工作为末代农民的历史与世界意义等。对农民工上述问题的研究局限于社会学和发展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对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推进社会现代化必须关注人的现代化。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农民工的现代化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流动的经历使得农民工初步接触了现代性,然而城市社会的排斥、职业选择困难以及受教育程度低、较少接触大众传媒等因素则制约了农民工进一步现代化。产生这些障碍的根源在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传统观念及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教育公平的缺失。此外本文还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工作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各地征地实践的系统梳理和综合比较,总结分析了五种典型安置模式。由于外在适用条件不同,每种安置模式都各有利弊,无论哪种模式都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因此各地应结合地方实际,改革征地制度,借鉴各种典型安置模式的成功经验,积极探寻适合当地情况的安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乡的农民还是流动的农民,他们的需求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民需求相对于公共产品供给总体上处于一种“饥饿”状态。然而不同的是,在乡农民的需求仅仅是参照政府(甚或包括市场在内)的公共产品供给而言的,更主要的是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城务工农民的需求除了参照政府(和企业)的公共产品供给而外,他们还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城市居民进行比较,除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之外,还增加了这些流动农民在与城市居民比较中所强烈感受的不平等待遇问题;这个不平等待遇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需求是否满足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权利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的话,将会危及政府合法性,引致新的治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工潮”,但进城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表现出矛盾的不和谐的态势。农民工进城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适应城市环境,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市化的推进具有不利影响。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主要有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当前有诸多因素影响到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20.
毛尚华 《成人教育》2011,31(2):16-18
农民职业教育问题是关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尽快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立法,把农民职业教育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对保障农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