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谈治学     
赵荣光先生是当代杰出的学者 ,中国大陆饮食文化、饮食史学科的开拓者。其治学之刻苦 ,学风之严谨 ,成果之丰硕 ,独破陈说 (如“菜系说”、“满汉全席”的谬传 )之胆识 ,赢得了海内外学界的由衷钦敬。他应本学院之邀所作的这一演讲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宝贵治学谈 ,既深入浅出又独到警策 ,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各学科有所建树的专家 ,都反映说每次阅读记录稿都能得到新的启示和领悟。而演讲中所提到的“学术研究要特别注重感觉与状态”,“学问首先是过程”,“过程就是忘我”,“科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等等切身体会 ,都深刻而精彩地揭示了学术研究的高境界 ,是已有的名家治学谈中所罕见的。感谢赵先生惠允由本刊首发此文 ,相信广大师生、各界学人读时都会有进入宝殿之感  相似文献   

2.
4月份本刊向读者讲述了数学大师华罗庚为了多作学习研究而放弃博士学位的感人故事。这里,我们再引述华老师治学中的一些深切体会,这些肺腑之言曾经影响了几代学子,相信读者今天读来,仍然会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3.
门外谈治学     
我生于教师之家,自幼有机会多与经史诗文相接触。以后受过高等教育,得到了不少良师益友的教诲,如文研所的陈友琴老师,就曾指点过我的诗词写作。加之酷爱文学,又曾阅读了大量的诗文小说等作品。这说明我的基本条件是尚好的。五十年代后期,从事高师古代文学教学工作,曾自先秦至晚清教了全过程,但对科研着力不多。十年动乱,又几乎与书本绝缘。只是  相似文献   

4.
名家治学谈     
钟仲联先生是本世纪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主张博通群籍,以博辅专,不为饾饤之学.他认为对于学术来说,单纯地搞制卡片、查工具书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古人谈作文     
立意 宋费衮《梁溪漫志》载,苏东坡贬在儋州(今海南岛西部)时,曾与人谈作文之法。他说:‘写文章与买东西有相似之理,市上店铺中,各种各样的货物无所不有,但是有一样东西可以取得这些货物,这就是钱币。文章的词藻、事实,好比是市上的货物,而立意,则是钱币。做文如能立意,则古今所有,就会纷纷从心头涌出,都可为我所用。你如晓得这个道理,也就会做文章了。’  相似文献   

6.
古人谈读书     
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 (宋)欧阳修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相似文献   

7.
古人谈写作     
宋代费衮《梁溪漫志》载,苏东坡贬在儋州(今海南岛西部),曾与人谈作文之法.他说,写文章与买东西有相似之理,市上店铺中,各种各样的货物无所不有,但是有一  相似文献   

8.
读了黄乃瑜、李汉育同志的论文《论从严治学》(见《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8年第2期),颇有启发。在此,我们也想谈谈从严治学问题。当前,高校的从严治学传统和办学指导思想正在受到厌学思潮的很大冲击和挑战,以  相似文献   

9.
王梓坤(1929年~)195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后分配到天津南开大学工作.其间,1955年曾赴苏联留学,专攻概率论责任编辑/王写之学成后返回南开任教.1977年直接由讲师晋升为教授.1984年被国务院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概率论专家,而且是学术思想丰富的数学教育家.王梓坤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对如何培养青年治学成才,有系统而深刻的见解.他把治学成才之道归结为以下十个字:理想、勤奋、毅力、方法、机遇.王梓坤认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怎样,首先要看他的理想如何.”“理想是人们心灵上的灵魂.”有了理想,才有目标;有了理想,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科学家,要取得成功,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说:“因素是多方面的,顶重要的就是恒心,智慧和毅力同样重要。”“别人没有  相似文献   

11.
今天讲些和治学、和研究有关的事情。研究生,顾名思义,应当是能搞研究、会搞研究的学生,所学内容应当带有很多的研究成分,所以,“研究”对于你们来说是很重要的。研究应该具备哪些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怎样进行研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古代有个故事,说有位师傅会点石成金,他教了两个徒弟,有一天师傅问他们:“你们需要点什么?”某甲看着眼前的一堆石头说:“请师傅把这堆石头给我点化成金子。”某乙说:“我希望得到师傅那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而某乙所要求得到,乍一听仅是一个手指头,实则是无限的,如果有了那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何止是面前的一堆石头,就是石山、石岭,也可以点化成金山、金岭!所以,某乙比某甲更聪明。学专业、治学问也是这样,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地多学某一些知识更重要。所以希望你们听课,看著名专家、学者的论著,要细细品味,要从中抽出他们治学的方法,择巳所需、为我所用。这一点希望引起你们的注意。 下面讲一讲做学问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第—点,努力打好基础,掌握一套“看家本领”。山东大学已故教授刘泮溪先生曾对我们反复强调,敏学问要有一套“看家本领’。这就首先要把基础打坚实,然后掌握—些“绝活”,能演几出“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12.
1917年夏天,毛泽东同志的一个老同学订了一个学习笔记本,取名“一切入一”,请毛泽东同志题词,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如下的句子: 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尔?!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万石焉。学问也然,天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多而成学。高以下基,洪由纤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  相似文献   

13.
人到老年,不管其寿高如何,乐观旷达,就能无忧无虑,内心欢乐。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给了一个启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认为老年人生活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相似文献   

14.
阿康 《老年教育》2009,(12):56-56
人到老年,不管其寿高如何,只要乐观旷达就能无忧无虑,内心欢乐。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给了一个启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认为,老年人的生活应和青少年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相似文献   

15.
做学问,要找到自己 好的学者,都善于做学问。善于做学问的重要内涵,是努力做到在研究工作中鲜明地找到自己。 一个人,读了一辈子的书,装满了一肚子的知识,但没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学者不能算是好学者。一个人编出了好些书,看起来是厚厚的一大摞,但实际上没有自已的创造,这样的学者仍然不能算是优秀的学者。只有通过研究,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收到不少青年的来信,也从报刊上看到许多青年作者的文章,使我得到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印象,就是他们的基本功较差,知识面较窄,他们有生活、有见解、有勇气,但是语文和知识这两者阻碍了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我同情他们,因为这是极“左”思潮和十年内乱中,喧嚣一时的“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等等口号所造成的苦果。读读这本书中的每一篇  相似文献   

17.
五月宜人天气,再次拜访了吴调公先生.刚坐定,未及寒暄,吴先生便让师母把《中外文学评论家辞典》拿给我,这是上次应诺的,这回算补上.吴先生记忆力仍很好,当年二月间谈话的细节犹可追述.我说:“吴先生已是耄耄之年,细枝末节记忆真切,真是难得.”先生笑声响亮,风趣地说:“患了白内瘴,不好读书看报,但思维活动仍可自由驰骋.目力少用了,思考反增多了,可以更好地回忆一下过去,思索一下做学问的得失.所谓凡事有利有弊,此也一例.”幽默、乐观、爽朗,更缩短了年龄上的差距,使我也可放松精神,自由聊天了.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治学之道? 这是广大青少年所渴望知道的共同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学人谈治学》一书,以国内众多知名学人的治学经验,回答了这些问题。这本书汇集了我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华罗庚、茅以升、苏步青、陈景润、杨乐,文学家姚雪垠、秦牧、臧克家、王力、夏承焘,艺术家刘海粟、  相似文献   

19.
从一生教学、研究、著作的过程中,我得出了一些治学经验:博通群籍,是治学的必要条件。我在国专读书时,除了读四书五经儒学经典外,还要读先秦诸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此书也要熟读,不仅仅是看)、《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古文辞类纂》、《十八家诗钞》以及理学家的专集等。这在今天青年学子看来.似乎难以做到,其实,这并不足奇。我的从叔祖玄同,从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人朝气蓬勃,思想敏锐,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古往今来,许多重大的学术成果都是青年人的贡献,我们不该妄自菲薄。但是我认为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要注意基本功的训练和基础知识的积累,不但在本科生阶段需要打基础,而且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乃至当了教师后也还要打基础,这方面要下大功夫,锲而不舍。有的青年朋友急于求成,一心想着快点写几篇论文出来,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