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听、爱看童话是幼儿天性使然,童话也确实比其他艺术形式更易渗透进他们幼稚的心灵。童话创作多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幻想”为了实现“愿望”,常常驾着夸张、变形的“马车”奔跑在思维的羊肠小道上,于是“荒诞”产生了。“有一次我在上海看见一个中国人,他的耳朵长得非常大,大到可以当披风,下雨的时候,他就钻到耳朵底下去,又暖和、又舒服。当天气特别不好的时候,他就请他的朋友和熟人住在自己的耳朵里”。  相似文献   

2.
第一个听诊器1918年,法国巴黎的市郊,有一群孩子正围着一堆木头玩耍,由一个人用铁钉在木头的一端敲打,其余的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木头上。这时,勒内·雷奈克大夫路过这里,在孩子的招呼下,也把耳朵贴在木头上,立刻有真切清脆的敲击声传入耳朵,耳朵一离开水头,声音立刻变得微弱、遥远了。于是,他做了一个木管子给病人听诊,后来又做成喇叭形的象牙管,上面安了两根柔软的管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口琴的诞生1821年,德国有个小女孩拿了木梳在家门口玩,无意中把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花木梳上,然后把它放在嘴唇上,竟然发出…  相似文献   

3.
科苑 《金秋科苑》2013,(24):40-41
核心提示:耳朵怕冷,其典型表现就是——耳朵长冻疮,若你发现耳朵边缘出现了红肿,并伴有奋痒难忍和发热,有时皮肤发亮并出现水疱,严重的还会出现皮肤溃疡,这就是常说的“冻耳朵”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3,(17):8-10
23年前.中国东北某县城.大雪飞扬,北风呼啸、一个来自浙江的青年鞋匠,边呵着冻僵的手,一边认真地给人补鞋。因为严寒.其他的鞋匠纷纷收拾工具回家“猫冬”,而在他看来则是挣钱的好机会。每次补完鞋后,他还要跪下来,仔细地用冻得发紫的手把客人的鞋子擦得干干净净。23年之后,这个人创办的企业.已经把产品打进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他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既有的市场.一切都得从头来。他深深懂得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最终打造了一个10亿多元资产的企业。这是一个白手起家的经典.这是一个梦想成真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正>北风呼呼地吹着,好似一位顽童在大地上肆无忌惮地冲撞。火窑中的火焰与风的热情应和着,窜得老高,不断向外喷吐着火星。他就在这场风与火的嬉戏中,兴致高昂地忙碌着。选料、制坯、上釉、烧制,一坨坨无形无状的黏土借助他的智慧和一双巧手,再经过炉火的煅烧,化身为一件件色彩绚丽、形态优美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6.
《世界发明》2004,26(12):18-18
在驾车打电话时使用这款产品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它采用震动骨骼的方式绕开耳朵将声音信息直接传递给头骨,因此你的耳朵还能听到周围的其他声音,可以及时发现并避开危险。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是竞争剧烈的商品经济。要使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聪明的推销员必然会煞费心机,花样翻新,别出心裁地使出公关绝招,从而如愿以偿。说来有趣,令人深思。十分钟内巧推销 美国某城市举办了一个商品订货会。举办人为了保证每个厂商推销机会均等,规定每家厂商只能作十分钟介绍。如何利用好这珍贵的十分钟呢?确实要动点脑筋。 有位推销员别出心裁,巧妙地利用了这个十分钟。他事先将一只小猴子装在用布蒙住的笼子里带进了会场。轮到他上讲台时,他不慌不忙地把小猴子放出,让它坐在自己肩上,一会儿又放到讲台上。猴子因不习惯这种场…  相似文献   

8.
清晨,躺在床上的N先生醒了过来。他的头刚一离开枕头,装在耳朵上的那个耳环状微型扩音器就轻轻地响了起来。 “早上好。您已经完全睡够了。请精神饱满地开始今天的生活吧。”  相似文献   

9.
SHUREE3C耳机     
这幅耳机是Shure的塞入式监听系列产品之一,曾经被"Feeder"和"The Who"等知名乐队在舞台上使用。与降噪耳机不同的是,在这幅耳机中并没有采用专门的电路来过滤掉环境噪音,实际上,E3C是通过适合不同耳形的三种不同大小耳套来隔离声音的。这些耳套安装在  相似文献   

10.
<正>大学逃课去车站接人,上课大概十分钟后,我忐忑地发短信给室友:"老师点名了吗?"舍友回:"没点名。"我正庆幸,室友另一条短信到达:"不过老师让你上黑板做题了。"所谓猪一样的室友,应该就是我感冒了,让他回来给我带一盒白加黑,结果他给我带了一包奥利奥。  相似文献   

11.
木头引发的灵感赵昌在听诊器发明以前,医生们听诊检查是直接用耳朵贴在病人身上进行。19世纪初,法国医生拉埃奈克正在著名的巴黎大学医学院担任主任医师。由于他医术高明,常有不少心慌胸闷的贵族太太小姐慕名求治,可是他总难于把耳朵贴在她们的胸上去听那心和肺的声...  相似文献   

12.
在江西抚州市.一提起杜润芝的名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称赞他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人。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组织上叫他干什么,他不但十分乐意地干,而且竭尽全力干出个样子来。  相似文献   

13.
代克仁 《知识窗》2007,(2):44-45
1888年寒冬,北风呼啸,风雪中,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沉寂狭长的美国南犹他州查科峡谷。他是科罗拉多州的牧场主理查德·维士利尔。连日的暴风雪驱散了他的牛群,为了找回牛群,这位西部牛仔冒着风雪骑马来到峡谷这个偏远地域。站在从未到过的悬崖边,透过飞舞的雪花,他竭力向前、向下望去。所见之物让他大吃一惊。1公里以外,峡谷的另一边是一间间的崖屋,静静的空无一人。  相似文献   

14.
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长年吸烟的人,每到冬天总要犯咳嗽病,吐大量粘痰,而且越来越严重。他看过很多医生,但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后来,他经别人介绍来到一个特殊诊所,诊所里有一位专用耳针给人治病的医生。这位医生问过了病情,检查过身体之后,只见他拿起一只小盒子,上面连着两条电线,每根电线连着一个小棒。医生把一根小棒交给此人,让他捏在手心里;另一根小棒在病人的耳朵上面划来划去,只听见小盒子发出“嘟嘟”的响声。这声音时大时小,时快时慢。医生听到响亮而又急促的声音,就在小棒所指的那个点,画上一个记号。就这样,…  相似文献   

15.
《发明与创新》2007,(2):33-38
上篇:摧毁与发现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从此,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  相似文献   

16.
曾希平 《知识窗》2014,(22):16-16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屡屡发生。如幼儿园女教师拎起幼儿的耳朵,双脚离地的幼儿惊恐地放声痛哭;给多嘴的幼儿嘴上贴上胶带;向做不出算术题的幼儿扇七十多个耳光……这样的画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震慑着我们的心魂。  相似文献   

17.
清晨,躺在床上的罗波涛先生醒了过来。他的头刚一离开枕头,装在耳朵上的那个耳环状的微型扩音器就轻轻地响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丛林中的神话:玛雅文明多劫难上篇:摧毁与发现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从此,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07,(5):33-33,28
在灼热的沙漠中,一辆吉普车急速地行驶着。吉普车上有四个英国指挥官和知道德军秘密总部的德国老将军。“我是德国军人,与其做俘虏告诉你们我军总部,不如选择光荣地死。”“你的决心令人十分佩服,但此时是绝对不能让你死的。”在沙漠里徘徊了五天后终于找到离总部不远的道路。但是,大家已相当疲劳,尤其老将军已喘息地说:“水……水……”指挥官说:“到了这里,让他死掉的话,就无法完成任务了。可是又没有水给他喝。”突然有人说:“不,有!当然不能说是很好喝,但勉强可用一点。”接着,他的确拿出来了一些水。但是,沙漠周围一点水也没有,究竟这些水是从哪里拿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王磊 《知识窗》2010,(8):23-23
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刚刚从国外回来.于是我们相约在茶楼里叙起了旧。聊着聊着,话题就转移到了他这些年在国外打拼的经历上。虽然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但他在国外经商成功的好消息早就传到了我的耳朵里。我好奇地打听着他怎么在这短短的几年里创造了这么一个不小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